活的村名里有消失了的姓 || 作者 杨进荣


活的村名里有消失了的姓
作者    ‖    杨进荣

我喜欢骑一辆自行车,有点破旧,但还能骑行。骑上它,在沟岔塬川里乱窜,说不清要为什么,但想在炊烟缥缈的地方,觅求得一点今古的息息相通。

从会宁县刘家寨子镇的街道上起身,四五公里,有个社俗名叫王家庄子。王家庄子上至今王姓人好几戸,庄名与老戸联系紧密。与老同学寒暄几句,隔一条河,对面就是三黄湾。黄家呢?怎么没有一户?旁边一位老者插话说:地动时压光了。从王庄走捷路,越过河,过一个山嘴,就到了裴家湾。这个庄口有李张乔和杨王等姓人居住,就是没有裴家的根苗,他们存在何时,去了哪里?与多位乡党打问,都不知结果。

放下自行车,爬至裴家湾社的主峰,足足用了两个小时,山风很大,吹得我发乱襟飘。主山与西北方一河之隔的北庄社老堡子山斜对,两山高耸,山头与刘家寨子川南北两塬基本平行。明清时代,刘家寨子这个鸡鸣四县的旱码头的繁花地就在老堡子山下一带。染房酒肆当铺铁匠铺油房牲畜市场旅店庙宇,相互错落穿插,集市规模大,商贾如云,西海固大地震,山走地裂缝,一切都被改变了模样。

莫非真有地脉风水之说?震后,集市自然迁徙,到了现在的地方。

当年趋之若鹜的人,没有多少人逃过那个劫。从现在塌陷的崖面露出的白骨上看,不知有多少人和牲畜都被山体滑坡而掩埋。没有经历过那种残象,但可以想象得到。

现在的老堡子山,如一位耄耋老人,浑身尽是坑坑窝窝。这些伤疤一定是大地震留下的,随岁月里雨水冲涮,逐渐不再那么狰狞。

那三筒红土嘴下的油房窑,窑口离地面不足一米。滑下的山体似能把它们压垮。爬进去,内壁用镢头刨过的痕迹还清晰可见,什物荡然无存。听说当年等着装油的驮队,常常要等十天半个月。装油的驼队是否逃脱了那场恶梦?油房里包油的油官是否震后都活着?一切的一切,发生于始料不及,消失得没有音信?

让我多少回独自嗟叹,空尝悲哀,没有收获。

返身上车,骑到屈家岔。这个社,陈姓是老户,根本没有屈家。打问为啥叫这个地名,谁都不知道。

从屈家岔向下走,两公里就到了李家寨子。李家寨子主山高挺。将军坐帐的穴场里,生活着郭王景徐陈冯等姓人,李家有,只几户,且是解放前后从草滩麦李等处迁来。而寨子的称谓当是明清、甚至以前的事了。

李家寨子距刘家寨子不到十华里,山势陡峭,左右伸出的护山上与刘家寨子老堡子山两侧的残砖破瓦,属同一朝代建筑材料。因李姓人为大户设寨与刘家寨子设寨均在同一历史时期。

李家寨子沿北山而下,两公里有个庄口叫胡家嘴,现依然有胡家人居住。

胡家嘴顺山而绕行,便是张家湾。现住张姓人也很多,究竟是不是经世流年他们的先祖就在这里,也无从查考。

张湾村不远就是郭家集。从零星出土的文物和附近山形地脉来看,郭家集是一处风水宝地,它的立市兴旺要早于刘家寨子。万山归一,五马盘槽。乱人穴场。后来因为地震回乱改变了模样。一个地方和一个人一样,衰败了要恢复原力,相当不易。比如会宁县的郭城驿镇,因处驿站要点线上,古今都是历史文化重镇。不同的是随祖厉河改道和朝代更迭,繁华的郭城驿集市,解改后移落到了新堡子,现新堡子的建设红火能赶上一个小县城,而郭城驿连同那坐郭蛤蟆将军的残城,零落地不忍直视。

郭家集也是如此。所有的灾难,都是万劫不复;所有的存在,都是未来人探寻的幽光。

刘家寨子有味道咀嚼的地方,后沟村小堡河陈王家一带,那些堡,是文化流传的活化石。这里山峦重障,沟壑窄深,有砂石可采,沟有活水,虽然苦咸,但缺雨的年代,人畜不至于因水而外流。好多的人迁居于此,无非是为这口咸碱水而来,否则,找不出任何人居于此的正当理由。

有姓氏地名的村社很多,但用姓氏命名的村社没有该姓氏的人,迷使我惑,疑置于心。但沿刘家寨子李家寨子孔家寨子方家寨子,下坪就与郭城驿相连,他们如一条线上的珍珠,曾在历史的某个结点上,一定会放射过多彩的光芒。现会宁通刘家寨子的县乡公路,基本走势也是在这条线上。

坐在刘家寨子镇对面的塬畔上,旱灾严重地让夏粮基本绝收。但刘家寨子一川的塑料大棚里种植的西瓜丰收了,一辆接一辆的外省货运车辆,跑进驶离,装运价格不菲的西瓜。白色的棚子,如静然的一湖春水,对渴盼雨水的心,有了几丝湿润的感觉。

风水轮流转。山区刘家寨子,村社道路硬化,通水通电,油路直通山外,白色农业,网络信息,已经和过去面目全非!

但想起那些地名,就会想起这个地方的过去,过去的无法复制和没有记载。遗憾地只能千百次骑车碰运气,试图能把一个地方的尘封解开!

作者杨进荣,曾用名绿云、罗巴、走天涯。甘肃省会宁县人。本科学历。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时代起在《中学语文报》《诗歌报》《散文林》《诗人》《驼铃》《白银晚报》《白银文艺》《甘肃日报》《首都文艺》《乡土文学》《乡韵》《陇上风情》《天南地北会宁人》《中华诗词》中国网、神州网、《今日头条》《陇上风情》、凤凰网等网络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游记多篇。有《抱朴》散文集出版。现供职央企,从事管理工作。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周末》《雪落会师园》《今夜的雪,湿了我的眼睛》《丑娃的故事(小说)》《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一一写给抗美援朝还健在的一位老兵》《乡绅——杨儒林先生》《活着》《我的故乡并不美》《“为了这口气”——长庆油田第四釆油厂洲20集气站正式投产侧记》《醉爱青山绿水间》《时光失语,惟石能言》《生若夏花》《霞怜池塘一席苇》《风正花浓会师园》《华家岭上》《“端午时中夏,人清时世长”兼写“山里人”——题送魏其儒老师》《凋谢的花瓣》《念那三个人》《听那一声钟 品那一杯茶》《毛乌素畅想曲》《烟火里生成的人(外一首)》《小时候》《“懒”爹“秀”娘就是天》《春色满园》《远方(外一首)》《跨古越今说刘寨》《初春,与你在一河清流里的相遇》《春天,我的爱》《幽思浊泪堡子山》《留在故乡的人》《写给马镜阳(外三首)》《农事修成了心境》《荒村》《一场春雪落故乡 》《推磨》《廿三的爆竹》《故乡人忆(一)(二) 》《父亲的天良》《故乡的那一口腌缸肉》《感念老师  恩重如山》《春雪润故园》《足至辋川,相遇王维》《印象陕北(两章)》《太乙近天都》《两个玉米棒》《沙漠人家》《家乡的那棵老杏树》《思学感悟(两篇)》《生如夏花》《半城湖光一城景》《会宁刘家寨子,一部古旧的书》《崇山残堡话刘寨》《红柳》《天地同哀(二首)》《心怡风来一地浪》《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一)》《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二)》《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三)》《短篇小说〈乡事村人〉(四)》《拜佛》《三舅舅》《中考时,我走进了故乡》《诗六首》《母亲与麦浪》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0)

相关推荐

  • 【鲁永利】乔家堡上九会好红火

    乔家堡上九会好红火 在新春佳节的欢乐喜庆中,上九会在范家寨镇乔家堡村开场了.上九会和二十会是流传在凤翔西北乡的一个传统古会,是民间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农事祭祀春坛祈年活动.这两个古会的一 ...

  • 刘家场寨子山的前世今生

    本文作者杨祖明 1.寨子山初考 山镇刘家场有座山,名叫"寨子山". 何为"寨"?见字译意,它是中国旧时军营驻扎的地方,或者是部分山区少数民族集中生活的区域.&q ...

  • 探秘遵化党峪大堡子山之党家寨遗址

    整理:王亭贯 摄影:王亭贯 <遵化地名文化大观>记载:遵化党峪镇党峪村始建于唐朝.附近有一最高峰,峰高330米,当地百姓叫大堡子山,也叫北大掌,山顶之上建有一座山寨,名叫党家寨,有党龙.党 ...

  • 村社门面

    化家庄 关村 果园 陈村 富村 漳移 小天贡 崇道 东天贡 关村 东天贡 西天贡 南天贡 泽头村 陈村 东天贡 鹿家庄 寨上 羌城

  • 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一) || 作者 杨进荣

    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一) 作者    |    杨进荣 这是两道山,夹着一道川,一道川,又被一条苦水河割破的地方.狗娃和熟悉狗娃的一群人,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个地方.关于他们为何生活在这里 ...

  • 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二) || 作者 杨进荣

    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二) 作者    |    杨进荣 话还得往前说,村子上办白事,是最忌跳舞的.狗娃领来的女人,让村人开了眼界,真真假假的儿媳妇,组织了一帮年轻人,丧葬现场要跳舞,村上 ...

  • 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三) || 作者 杨进荣

    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三) 作者    |    杨进荣 上回说到刘大有被邻居张老汉请去当儿子婚事总管,婚亊终于办完了.办的圆满顺利.送走娘家人和姑舅,刘大有有点累,毕竟是病未全愈而上了年 ...

  • 短篇小说《乡事村人》(四) || 作者 杨进荣

    短篇小说<乡事村人>(四) 作者    |    杨进荣 刚刚立秋,陇上的山野里便有了异样的天气,早晚寒凉,正午燥热.有时是雨,不大,淅淅沥沥几天不停.云,黑的不深,白的不洁,与山地的雾, ...

  • 孙英山:【村名里的有趣故事】(散文)

    村名里的有趣故事 ◎孙英山 [作者简介]:孙英山,烟台市莱山区,生于1948年,小学退休高级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莱山区作家协会会员,在职期间,在<中国教育报>,& ...

  • 汉皇殿秘史||村名里的秘密:以礼仕湾、柏万城、上龙盘、黄柏洞、蛟源等地名为例,说说这些地名中的巨大秘密

    在嘉庆16年(1811)的<宁远县志>县志中(另一版本中漏掉了20页,没有这段文字)有这样一段记录:旧俗有户首总名,为门户应役计也,后遂因之为村名.如李胜晚,柏晚成之类.前令汪龙庄(汪辉祖 ...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村名里有秘密 俺的老家为啥叫“厂头”?

    小编出生在宁远县柏家坪镇眼头村,这里地肥水美,依山傍水,山明水秀,东舂水河欢快地从村东流过,灌溉着两岸的稻田-- 族谱载,俺村始祖为礼仕湾始祖李希斋之七世孙李绍祥,真正开枝散中的则是其第四子李文宽.道 ...

  • 深山里的白族村寨, 村名千年从未更改, 云南保存最好的古村落

    最早听说这个小古镇是在路上遇到的一个背包客朋友那里听到的,他说诺邓的原始和淳朴比大理古镇要好的多多,于是这个名字就有了印象.诺邓古镇是一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白族村寨,一千年来,村名从未更改,位于云南大理 ...

  • 消失的村庄之小车村 小车村名的来...

    消失的村庄之小车村 小车村名的来历一如大车村,皆是三国时期曹操轻兵奔袭乌桓时留下的辎重运输队人员繁衍成村. 小车村在建国前属于清苑县管辖,1953年春建立崔闸乡,辖小车,崔闸,郝庄三个村,隶属清苑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