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601318)价值深度剖析(完整版)

中国平安这家公司我是6月28日-7月1日发的研究文章,这期间股价最低值是1日的63.58元,今天最低是53.66元,跌幅16%。

我在多个场合、文章里说过,我认为平安很好,但是我觉得今年腰斩不至于,但是肯定是要临近腰斩的,所以我前面只买了3%的仓位,现在的价格也比较低,我加仓到7%,不过我还在等待47-50这个区间的来临,到时我会认真加仓一次!

我需要给大家说下,我自己喜欢的是那些低估的价值股,而且我第一次买都是只买3-5%的仓位,随着下跌逐渐加仓,而且我不建议大家重仓,重仓的时候你的心情会随着变动。

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只票最多20%仓位,甚至15%仓位就不少,而且刚开始买,即使你再看好,也不要买超过5%,不要觉得仓位少赚不到钱。要记住:

(一)我们来股市里,最重要的是本金安全,赚钱重要,但不如本金安全重要。

(二)价值投资不是短线,你不是玩梭哈,不是玩心跳,而是等待。通盘无妙手才是我们的追求,如果你指望买在最低、卖在最高,我觉得你应该适合的是短线。

因为,价值投资,首先在静心。

下面开始正文:

中国平安历来是白马股的代表之一,也是市场上市值最大的几只票。记得在我刚入股市的时候,就看到好多老师推荐中国平安,张口闭口就是“中国平安可以拿一百年”、“把平安留给子孙”这种话。

可以说,虽然中国平安盘子大、增速慢,未来股价上涨幅度可能较小,但是大家都认为平安长期是向上的,就和工商银行一样,而且会比较稳当,这个应该是大家的共识。

去年11月达到最高点93.22后,虽然后面出现下跌,但是股价一直维持在80+,技术面上这是大涨后的微调蓄势,很多人还指望平安成为下一个茅台,毕竟“保险茅”也是茅啊。

然而,中国平安今年似乎水逆了。

从3月份开始,平安一改高位盘整的趋势,一路向下是一点也不回头啊。

好不容易5月底稍微筑底,开始反弹了下,但是反弹到73.5就立马熄火了。如果说之前的下跌是30度的平缓坡,这次熄火后的下跌直接45度,6月21日创下新低63.76,而且看这架势,这绝对不是最低点。

那么,今天的重点来了:中国平安怎么了?中国平安还“平安”吗?面对大V铺天盖地的唱多,我们该加仓吗?

平安为什么下跌这么多?

今年的平安似乎真的“水逆”了!

(一)投资能力备受怀疑

平安是一家集保险、银行、投资等业务于一身的综合性金融集团。然而,华夏幸福的暴雷再次拉开了市场平安投资能力的质疑。

2021年2月4日,平安召开2020年业绩发布会,平安集团联席CEO谢永林在会上表示,平安对华夏幸福的投资共计540亿,其中股权投资180亿,债券投资360亿,会根据进程及时提起拨备。

随后,平安在一季度对华夏幸福计提182亿减值损失,减少归母净利润100亿,由此导致一季度归母利润增长4.45%,在去年低基数的情况下,远远落后于新华保险的36%、人保的42%、人寿的67%,仅比太保好一点,这个倒数第二可是让投资者有点失望。

此外,去年疫情影响,汇丰银行股价大跌也是让投资者质疑公司的投资能力。

4月30日,公司宣布收购除方正微电子之外的方正集团51.1-70%的股权,预计耗资370.5-507.5亿。方正集团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童年的电脑基本都是方正产的,不过现在的方正都要破产了,所以当平安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网上谩骂一片,大家可以去网上看看,很难听,基本上已经上升到对家属人身攻击的地步。

除此之外,由于平安投资了不止华夏幸福这一家房地产公司,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其实是比较多的。在国家三条红线下,所有房企都进入过紧日子的阶段,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肆意借款了,财务压力加大的同时,华夏幸福的暴雷将绝对不是个别事件,由此引发市场对平安的担忧。

毕竟房企的压力是越来越大,这个从股价就能看出,不管是万科这种龙头,还是金地、中南建设这种机构青睐股,股价都是一路向下,所以很多投资者担心平安踩中下一个雷,甚至市场上开始流传公司投资的其他房地产公司也出现财务问题的消息,引得大家人心惶惶。

(二)内部改革促使保险代理人人数下跌,保费减少

2021年一季度,平安保费收入下跌5.45%,而相比之下,人寿、人保、太保、新华则是一季报唱喜。而从细分业务来看,平安无论是财险,还是养老保险,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五月个人新业务保费更是下降30.71%。

归根结底,问题出在公司的内部改革。

近些年来,中国平安开始进行保险代理人改革。下图是近些年来平安个人寿险代理人的数量,在2018年达到顶峰的141.7万人后,2019年便出现断崖式下滑,仅剩116.7万不到。

到2021年3月末,这个数字更是下滑至98.5万人,比巅峰时期少了40多万。这个裁员力度下,保费难免不下滑,而保费下滑对于一个保险公司而言是不可接受的,毕竟改革改革,目的应当是更有竞争优势,而不是保费持续下滑。

(三)大股东减持

6月17日晚间,中国平安发布公告:2021年1月1日至6月16日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卜蜂集团通过下属子公司以股本衍生工具交付,累计减持公司H股约1.8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达0.75到1%。减持后,卜蜂集团仍然持有中国平安H股12.53亿股,持股比例降至6.85%。

其实,这并不是突发事件。早在2021年的1月7日公司就发布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卜蜂集团在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以股本衍生工具方式,累计减持公司1%股份。

要知道,在股价上涨的时候,利空消息只会引发轻微调整,随后就被人们遗忘。然而,在当前中国平安股价不断下跌的时候,大股东减持的利空消息只会成为压垮人们信念的最后一根稻草。

业绩不行,保险代理人数量不断减少,保险公司的根本——保费收入不断下滑,现在大股东也开始离场了,散户不得相互传递恐惧,最后割肉离场吗?

(四)五月业绩

前面分析了一季报的业绩,虽然增速慢,但是至少还是正增长。然而,6月11日公司公布的1至5月业绩,则是一石惊起千层浪,彻底打消了那些看好平安的人的信念。

6月11日,平安在公告中表示,2021年1-5月公司实现财险1091亿,人寿保险2360亿,养老保险109亿,平安健康保险51亿,合计3611亿,比去年同期下降5.66%,其中财险同比下降8.81%,寿险同比下降4.19%,养老保险更是下降14.43%。

要知道,前三季度即使算上华夏幸福的暴雷,净利润依然还是正的,咋还进入五月保费就成负的了呢?这引起市场的恐慌情绪,毕竟其他几家保险公司保费都出现正增长,平安保费不增反降,这是不是意味着平安市占率在降低?

总之,最近这段时间,平安的负面消息是一个接一个啊。此外,我还看到网上有文章大骂平安普惠赚黑心钱,实际利率比高利贷还高,一个个吃过平安普惠亏的人在那后悔自己上当受骗。

现在,你买平安的信心被动摇了吗?

接着看!

财务分析

营业收入方面,2017-2020年分别为8909亿、9768亿、1.17万亿、1.22万亿,增速分别为25%、10%、20%、4%,2021年一季度增速3.7%。2017-2019年的增速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体量已经到了一定量级了。但是需要警惕2020年和2021年的增速,小心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

净利润方面,2017-2019年增速分别为43%、21%和39%,2020年增速-4%,2021年一季度增速4.45%,和上面一样,前几年不错,毕竟这么大体量3年一倍,实在不易,不过现在要警惕了。

净资产收益率方面,2017-2020年ROE分别为20.7%、20.9%、24.4%和20%,非常稳定,而且很优秀。

保费收入、赔付支出和投资收益方面,2017-2020年保费收入为5730亿、6777亿、7488亿和7576亿,增速是在不断下降的,赔付支出分别为1591亿、2033亿、2250亿和2371亿,也在不断增加,不过好在近几年增速不快。投资收益分别为675亿、746亿、775亿和1247亿,这块收益不断增加,好事。

资金方面,公司账上现金5650亿,交易性金融资产1.24万亿,合计1.8万亿左右,而公司短期借款1446亿,长期借款2021亿,应付债券9550亿,现金和借款、债券相减结余大约5000亿,还是非常有钱的。

现金流方面,2017-2020年公司现金流为1213亿、2063亿、2494亿、3121亿,而同期净利润仅为891亿、1074亿、1494亿和1431亿,现金流远远高于净利润,非常优秀。

负债率方面,公司目前负债率89.7%,最近10年总体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不过还是比较高的,相比人寿89.4%、新华保险89.6%、太保87.6%、人保79%,公司的负债率是最高的。

总体来说,公司的财务还算不错,唯一不好的是公司业绩目前处于停顿期,增长停滞。

平安下跌的原因究竟致不致命

目前,无论是投资暴雷,还是内部改革不畅,亦或是大股东减持,这些利空消息都是实实在在的,但是对我们投资者而言,我们要分清楚的是,这些利空究竟是短期影响还是长期影响,是一次性的,还是持久性的。

(一)投资暴雷分析

平安的投资值得说道说道。

其实,早在此次华夏幸福暴雷事件之前,平安的投资水平就早已被喷。归根结底还是平安的收益率太低。

伯克希尔哈撒韦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巴菲特的大本营,人家年均收益率是20%左右,由此塑造了巴菲特的不败神话,但是平安呢,年收益率仅为6.4%,这个收益率怎么说呢,说高不高说低不低。

虽然说大资金收益率不容易,但是6.4%确实有点不高,毕竟平安的资金虽然是大资金,但是和伯克希尔哈撒韦、挪威主权基金啥的比起来还是小很多的,结果你这个收益率还不如人家,这有点说不过去啊。

但是,如果我们翻开平安的投资名单,我们会发现,平安投资里面占大头的是债券投资,大约占80%,而对外的股权投资实际上都不到10%。这种投资会产生大家熟悉的两种情况:

一是平安的收益率低。债券投资大家是知道的,基本上都是固定利息或者相对稳定的收益,反正收益率都不高。有80%的债券投资在,平安的收益率肯定不会高的,能实现6.4%的收益率已然不容易。

二是暴雷投资对平安的影响不至于伤筋动骨。就拿最近的华夏幸福来说,公司对华夏幸福的投资共计540亿,在华夏幸福暴雷的情况下,公司仅计提182亿。原因就在这540亿投资是360亿的债券和180亿股权投资组成,债券在公司清偿时是优于股权的,所以平安的360亿债券基本上是拿得回来的,毕竟华夏幸福旗下有那么地皮呢,一旦卖了,平安会提前得到偿付。

此外,在2020年年报中,平安总资产为9.5万亿。跟9.5万亿相比,这些年平安暴雷最多的华夏幸福计提182亿仅占不到0.2%,这颗雷真的伤筋动骨吗?

最后,替公司说几句话:

平安2005-2019年平均收益6.4%虽然不高,但是是所有保险公司里面投资收益最稳健的,毕竟债券投资80%嘛。

还有,虽然今年万科、金地等地产股大跌,地产公司的日子也确实不好过,但是不要过分担心:一是因为公司在房地产公司中的投资大多是债券,能够得到优先偿付,即使清算,对公司的实质影响不大;二是因为如果这些大公司都清算了,地产行业该团灭了吧?地产行业难归难,消失总不可能吧?

当然哈,如果再出现暴雷,对市场情绪还是有影响的,但是作为价值投资的朋友要认识到,实际影响真不大。

(二)点评下平安的改革

淘宝上有一本非常小众的书,书名是《无止之境》,不知道大家听过没有?我想买来看看,就去淘宝上搜了下,结果发现就河南新华书店图书主营店有。整个淘宝就一家店铺卖,这本书得有多小众。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本书讲的就是中国平安的成长发展之路。从创立之初开始,平安就一直在改革,一直在创新。当时平安不是第一,现在的第一毋庸置疑。所以,平安能够提前作出保险改革的举措,在我看来是理所当然的。

首先,保险应该进行改革。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都有买或者接触过保险的经历。这几年保险有多收敛,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前几年的时候,保险就是忽悠。不管是哪家保险公司的推销人员,反正就是一个忽悠,给你只讲好处,不讲保障不到的地方和报销保险的条件,结果到了大家出险的时候,保险公司各种说辞,反正就是一句话,你不符合条件哈!

这样的保险是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而且这种恐慌和受骗的经历会广泛蔓延,其结果便是保险公司的声誉大受影响,整个保费的收入已经出现停滞。所以,不改革行吗?

其次,原先的人海战术不具有可持续性。保险行业和银行业有点相似,相似在哪呢?大家应该有所耳闻,不管是保险,还是银行,都会给你一定的业务指标,然后作为新人,只能去把完成指标的希望寄托在父母、朋友、亲戚身上,最后身边人都买了一遍或者贷款一遍,然后又没指标了,然后就只能离职。

这种事大家应该都从身边或者网上小视频听过吧?这种模式下,随着受银行或保险高薪工作吸引的人不断涌入,平安的业绩是能不断提高的,毕竟新鲜血液多嘛,但是大家都知道,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员工离职后几乎不会继续让亲朋好友接着买的,只会退保,因为他们买保险只是因为有人在里面卖保险,碍于面子或者亲情去帮个忙,并不是对保险真心认同。

以前还好,随着抖音、快手等小视频软件的出现和大火,“保险业的内幕”等内容收获一众点赞,大家都认识到这种情况后。竭泽而渔的模式还能维持吗?

三是平安改革的影响。最大的影响大家知道了,那就是保费减少,2020年是第一年,大家以为是公司失误,但是公司2021年一季报出现保费收入减少,这可就是实锤了。但是我觉得大家得辩证来看,我无意为平安辩驳,保费收入减少就是减少了,但是大家可以看下,从最巅峰时期的142万人下降至现在的98万人,人数减少30%的情况下,保费只是些微下降。这证明改革是去弱留强的,不然保费下降应该和人数相匹配的。

其次影响是产品质量。平安此次改革的目的是从原先的人海战术变为获得人们认同,那么除了留下一帮嘴皮子溜的推销员外,产品质量也得不错呀,毕竟现在傻的人依然有,但是快收割得差不多了。

例如平安推出的臻颐高端养老项目,入驻资格是1000万,目前1期300个名额已经被订满,这就是30亿啊。虽然这对于平安的保费而言占比极小,但是也能看出公司产品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对于公司的改革,我提几点看法:

一是不要心急。公司目前改革尚未完成,根据平安计划,人才裁撤还没完毕,还需要进一步裁撤,而且保险推销员的培训工作还正在进行,从目前平安的想法来看,未来的保险推销员最重要的是医疗知识,而不是以前依靠宣传恐惧来达成推单的目的。在改革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一切都不好说。

二是结果不可料。改革需要时间,困难也很多,如何改,目标是什么,能否达成预计效果,一切都是未知数。当然,大家不要相信很多人举例平安个人绩效增加,证明公司改革有效。大家细想,如果你是公司领导,裁员肯定先裁差的,个人绩效有所提高是正常的,这个不能当公司改革成功的例证。当然,裁员30%+,业绩减少不到10%,这个还是可以的。

三是改革是唯一出路。无论是目前的市场观点,还是大家的切身体验,如果保险再走以前靠忽悠和宣传恐惧的老路,这个行业的发展是很受限的,所以改革势在必行,毕竟其他保险公司也开始着手改革了。

最后,改革成功了,估值更上一层楼,改革不成功,想要恢复以前的情况很难吗?大不了回到解放前呗。

(三)大股东减持

很多人看到大股东减持了,所以觉得公司不行了。我觉得这个逻辑呢,适合小公司,不适合平安这种大体量的公司。

首先,平安股价绝对会在未来创新高,这个大家都是毋庸置疑的吧?其次,平安的大股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前面的招商局、高盛、摩根,再到汇丰、卜蜂集团,可以说,大股东换了一茬又一茬,平安价值尤在,且股价更高。颇有“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感觉。

最后,没有人能陪你一直到老,卜蜂集团减持总有各种原因,不看好可能是其中之一的原因,但未必会是全部的原因。不要放大股东减持的影响。

客观看待平安的发展

(一)平安究竟是什么公司?

2020年中国平安获登《财富》500强第21位,2021年5月13日,《福布斯》发布2021年度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公司荣膺第6位,市值和品牌均排名世界保险集团第一。

但是,反过头,我们需要认清,平安获得这么高的地位,并不是仅靠保险。也就是说,公司并不是一家保险公司,而是一家集保险、银行、投资等诸多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集团,毕竟平安银行、平安证券等等上市公司大家都熟悉。所以,我们在看待平安的时候,不应该只看保险,而要将其作为一家综合性金融公司。也就是这个定位要准确。

(二)平安改革绝不止于裁员,而是保险理念的变革

2021年4月30日,平安发布公告,准备收购新方正集团51.1%-70%股权,实现控股。新方正集团包括方正集团旗下医疗、金融、IT、教育、商贸、地产等资产。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医疗板块和金融板块。

方正的医疗板块以北大医疗为主体,包括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在内的十余家医疗机构,还有上市公司方正医药。通过收购方正,平安的核心资产——平安好医生就多了实质性的医疗资源,从而能够从线上的医疗服务扩展为线上线下双向联动。此外,公司还能借助方正与北京大学建立医学联系,在北大医学成果转化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其实这是平安改革的一部分,目前平安正在努力推行服务型引流和“保险+”理念,而这极有可能成为平安新的成长点。

首先,平安正在推动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的建立。

这个部分主要依靠两部分,核心是平安好医生,在人工智能辅助下,平安好医生超过2000人的医生团队截止2021年3月末,平安智慧医疗已经累计覆盖161个城市,覆盖超过3.7万家医疗机构和75万名医生。此外,平安旗下还有一家平安科技,这是一家有着先进医疗管理、疾病管理经验的智能科技公司,2021年一季度中标7个省级医保平台建设工程项目,实力还是不错的。

叠加此次收购方正进军医院的苗头。未来,平安是有机会建立“平安线上医疗-保险-线下医院”的完整保险链,通过线上医疗引流保险,再通过线下医院为保险提供保证。

后者不好说,至少在过去三年,有15-20%的新客户是因为使用平安好医生,而成为平安保险的客户,反过来,平安保险1.8亿客户中,60%客户使用平安的健康服务,从而相互促进,推动保费收入和平台使用人数增加。2021年1月平安好医生成立保险事业部,全面连接公司的保险业务,这个对公司的推动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平安开始讲起了“保险+”的新故事。

从近些年来看,平安在努力将保险与线下医疗、健康、养生等领域结合起来。前面说的深圳臻颐就是保险+养老, 再加上平安好医生宣传“健康+保险”,这些提法还是很对现代人的胃口的,而且借助好医生等平台,平安组建了自己的互联网医院,在客户生病时,能够第一时间安排给客户挂号、专家会诊等服务。此外,平安还通过好医生宣传健康知识,通过平安run发放奖品激励客户锻炼。

可以说,平安的服务型优势正在逐渐建立,而且还能让客户觉得他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好,这是其他保险公司无法比拟的。

(三)不能只看到暴雷,也要看到好的投资

近些年,大家对平安投资吐槽,归根结底是由于上海家化发展不及预期、华夏幸福暴雷、汇丰2020年大跌等事件,媒体也愿意报道,毕竟对于平安来说,他的“黑料”还是很有阅读量的。

但是,我们在关注差的投资的同时,也要兼听则明。平安也是投了一些好公司的,比如陆金所、金融一账通、汽车之家、平安好医生、平安科技等等。

陆金所就不说了,这个名声不好,特别是那个平安普惠更是臭大街了,但是平安这笔投资是赚的。金融一账通服务700家银行、100家保险,还与证监会科技监管局、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深圳证券交易所、海南省金融局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提供科技服务,为港交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提供科技服务。汽车之家是阿里、京东、网易后第四家在香港美国上市的大型互联网企业。

至于平安科技,2019年底估值691亿美元,金融科技领域专利数量全球第一。平安好医生估值千亿,疫情期间访问人次超过11亿。此外,还有平安银行、平安证券,这个大家都熟悉,我就不多说了。

还是那句话,平安不只是保险公司,而是金融集团!

如何看待保险业的发展?

(一)保险业的发展与预期存在较大误差

根据安联集团发布的《2021年安联全球保险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全球保险业将会迎来强劲反弹,而中国将实现13.4%的强劲增长。安联还预言,未来十年全球保费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于中国。

而且从数据上来看,中国地区保险的渗透率依然很低,就拿寿险举例:

全国仅仅15%的平均水平,甚至广西、贵州地区的渗透率都不到5%,可以说,保险行业未来前景很大。

但是,事实上这几年保险行业发展并不如预期,归根原因就是前面说的信任问题。依靠忽悠和传递恐惧的方式进行发展,保险总算吃到了恶果。

也正因如此,平安开始“优才计划”,进行寿险改革,随后人寿开始“鼎新工程”,要求提质扩量,太保对管理层大换血,新华保险提出“二次腾飞”,人保启动“3411”工程。

可以说,在各巨头保险公司开始主动改革下,人们对保险的观念会得到一定改观,从而补回失去的这几年。

(二)如何看待互联网保险的发展?

近些年,包括微信、支付宝等平台都在介入保险的销售。前面我想给父母买份保险,就先来微信上看看,然后就给我推荐的是泰康保险的业务,后面去支付宝,发展在互联网平台上,小的保险公司获得了和大公司一样的展示机会。

于是,很多朋友就会担心,在当今互联网如此重要的情况下,平安这些大公司还能行吗?

首先,小公司的产品性价比更高。从我给父母购买保险的经历来看,说个实在话,我觉得大保险公司的产品真不咋地,还是小保险公司好,毕竟竞争力弱,所以舍得让利,性价比要比大公司强很多。我给我父母买的就是复兴联合下面的超越保和锦泰保险下面的锦一卫。也正因如此,这些年众安保险、泰康保险等互联网保险机构发展迅速。

其次,我觉得小公司更懂如何网络营销。还是从我的经历来说,在我为我父母找保险的时候,我发现我看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小保险公司。换句话说,小保险公司更舍得花钱写文章宣传(当然部分文章是自发,毕竟大公司的产品真不如小公司有性价比),而且在与微信、支付宝等网络平台中,小公司的产品要多于大公司,舍得分成给平台是重要原因,大公司可能觉得地位高吧,在这块我看到不如小公司。

综上,我觉得互联网渠道对平安是有影响的。

但是,这个影响有多大,我觉得需要分析下:

一是产品角度。根据统计,互联网寿险中,接近⅔是理财性质的,这块对银行的冲击要更高些,因为银行主打的就是理财型的。从行内人士的表述来看,真正赚钱的保险还是依靠保险代理人来完成的。

二是从忠诚度角度。保险这个东西,大家可以类比机票,部分人是相信大公司的品质,所以只买大公司,这部分人不作考虑。需要考虑的是那部分摇摆的人,比如我自己就是摇摆的人。巴菲特老爷子在谈到航空股时说,他之所以不买航空股,一个原因是客户不具有忠诚度,他们不看航空公司,只看价格,哪个便宜买哪个!你是不是这样的呢?

所以,也不要觉得互联网保险就多么不可战胜,从平安推出平安福来看,大公司作出相比大部分产品都有优势的产品时,客户依然会毫不犹豫选择大公司。

此外,互联网保险需要给平台一定分成,还要出钱做营销,这些费用可能对他们来说有点高了,大家看下下图,当年主打互联网线上的弘康保险,现在已经悄然退出互联网了。

最后,从风险度角度。实事求是来说,互联网渠道确实是降低了保险的价格,但是保险本质上是赌风险的买卖。大部分人买保险但是不希望保险能用上,如果不幸得病或者身故,大家更希望的是一定要出险,而不要被拒赔。但是,从宣传角度来说,互联网保险产品的推荐文章大写特写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则轻描淡写,这和保险推销员没啥区别,都存在误导销售的问题,而且互联网保险不需要本人去网点,也不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最后结果便是线上保险拒赔率要高于线下。

综上所述,互联网保险对传统保险有影响,但是不足以颠覆传统保险,更不会颠覆保险推销员这个模式,他只会像鲶鱼一样,整活整个行业,使得大公司的产品更加性价比,更加优质。

为什么看好平安?

(一)优质的客户群

上海机场大家都知道,前几年是大牛股,资金看好的原因就是上海机场的外国人最多,凭借这一舍得花钱的群体,上海机场的收益是可想而知的。也正因如此,中旅才会签订那个合同。

中国平安其实和上海机场相似,拥有着非常优质的客户,甚至又有过之。不信您看数据:

可以看到,2019年平安大部分客户都是年收入10万以上的,差不多1.47亿。

还有一组数据,2018年中国年收入10万以上的人数是1.4亿,其中1.37亿都是平安的客户,也就是只有300万人不是他的客户,占比2%。2019年平安年收入10万以上的客户增加至1.47亿,一年增加1000万,不可谓不快啊。

换句话说,中国有消费能力的人基本都被平安吸引过去了,这个客户资源不优质吗?而且,大家可以看到,越有钱的户合同数越多,也就是说中国有消费能力的人都被平安努力地榨干着。除了平安,谁能做到这个地步。

这个量级的优质客户,不是平安的护城河吗?

(二)多部门联动

平安是我发现的唯一一个能够实现全部门联动的公司,这是我认为的平安最深的护城河。

给大家举例,中信银行从来不会给中信证券主动介绍客户,兴业银行不仅不会给兴业证券主动介绍客户,相反,兴业银行还自己弄了个华福证券,大家都是看哪家公司给自己的回扣多就选哪家公司,但是只有平安不是这样。

平安内部所有体系都是打通的。

大家可以看下图。平安旗下有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陆金所、平安好医生。比如你是平安银行的客服人员,你最优推荐的必须是平安旗下的产品,比如证券你必须先推荐平安证券。为了激励员工的热情,只要你推荐过去,对方愿意尝试,你就能获得一定的积分,而且如果对方在你推荐的子公司办理业务,你还能同样计入绩效,获得一定收入。

正因如此,平安员工交叉互推的热情很高,而本家品类众多的产品,也能满足客户的绝大部分要求,而且使客户能够一次性办理很多业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成功实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由此使得平安能够将大量高净值客户留在本家。这也正解释了公司高净值客户为什么能够在整个中国占比非常高的原因。

而且,公司在提高转化率、留住客户的同时,还变相地带动了短板的发展,比如平安证券,现在都不是很强,但是要不是平安这种多部门联动模式,他连现在的实力都达不到。

通过多部门联动,平安将自己的金融帝国打造成坚不可破的联盟,而且这是国内唯一一家,未来很多年都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达到如此地步,这才是平安最大的护城河,有这个护城河在,平安就不会倒。

(三)优秀的变革精神

《无止之境》就专门讲过平安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平安的整个历程。无论是寿险改革,还是发力医疗,都能体现到平安的先见之明。

寿险改革有助于提高这个队伍的整体素质,而通过改革提高员工的收入,则能够留住人才。为了看下平安的“优才”计划究竟如何,我特地去BOSS直聘上应聘这个岗位,根据HR给我的描述,本科入职薪酬6000,硕士8000,博士9000,可以延续18个月,当然,这18个月中,如果你销售的产品达到要求,可以申请转正拿提成,也可以不转正拿死工资,这个公司可是比拿2000底薪的其他同行要高不少的,即使是转正后,也要高于2000的。

此外,精简人员后,减少的成本将为公司设计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提供更多的余地,从而从产品和销售两方面真正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发力医疗这块的路线也很清晰,之前是走平安好医生、平安科技这种线上服务,现在收购方正后,开始依靠北大医院拓展线下,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路线。如果未来能够实现买保险后,依靠好医生和平安科技实时向客户提供好的健康建议,在客户生病后接入公司的医院进行治疗,打通线上线下保险的一条龙,公司的估值将会有极大的提升,而且各业务之间都能相互推动,线上线下引流保险,保险为线上线下增加使用人数,从而形成一个正循环。

(四)保险行业的未来

首先说明一下,虽然中国这几年保险行业发展逐渐停滞,但是保险行业在全世界都没有出现天花板,在中国自然更不可能,中国的停滞只是因为保险推销野蛮生长,这部分增速将会在未来释放。就拿我身边人来说,很多低收入的人都开始考虑保险了,对保险的抗拒已经大大减弱,所以这个行业依然是朝阳行业。毕竟,即使是中国最高的深圳,也才仅仅27.6%

此外,这个行业的发展还有政策支持。

2021年1月初,国务院和银监会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社会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2025年商业险规模要达到2万亿,养老保险的责任准备金不低于6万亿。

意见的要求意味着,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保险行业的年复合增速需要达到20%以上,而且是从2021到2025年必须都保持这个增速,这对平安是极大的利好。

(五)平安的资本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中国,保险行业谁是第二可能争议比较大,但是第一大家是没有争议的,平安当之无愧。

此外,平安还继续在多方面取得进步。

一是保费份额。下图可以看到,老三家的市场份额基本上都保持在65%左右,只不过人保财险的份额不断减少,太保勉强保持持平,只有平安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也就是说平安一直在蚕食人保的份额。

二是从财险利润角度。大家可以看到,财险行业的利润依旧集中在平安、人保和太保三家手里,而且公司份额不断增加,利润占比势必更高。

三是从成本角度。可以看到,平安的综合成本率虽然一直在增加,但是始终是低于其他两家的,2020年的疫情使得公司的成本上升,2021年的成本还需观察。

总结

虽然平安近些年改革和投资出现一些问题,导致公司业绩不符预期,但是平安毕竟是最大的骆驼,等到2022年左右公司完成改革任务后,加上华夏幸福的暴雷影响也消除,公司的业绩一定能让大家眼前一亮。

(一)评级

从大方向上来看,平安长期是向好的,目前看不到平安衰退的迹象,现在只是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坎而言。我非常看好平安未来的发展,而且在平安真正出现不可逆转的衰退前,应该不会退场,除非找到更好的标的。

最后,评级:A+。

(二)平安投资注意事项

平安长期向好,但是中期、短期走势仍取决于市场对平安改革、投资的态度和市场资金是否充裕,毕竟连茅台、万科都下跌不少了,平安自然不能独善其身。所以短期投资者还是不要考虑平安的好。

买入角度,我已经买入3%的仓位,但是我看到市场上很多人都在推荐平安,说现在的价格多么多么低估,我觉得这种情况的话,应该不会是最低价,后面应该还会出现新的底部。

如果你想买入,首先坚定想法,平安要拿很久很久,可能会是我持仓里面我拿的时间最长的,大家一定要做好时间准备,如果做不到,还是不要介入。其次,现在的位置可以买,但是不要梭哈,想好你要买多少仓位,我建议不要超过20%,然后现在买一些,后面跌了慢慢买,应该会给一个市场震惊的价格。

最后说一句,平安的价格在按照我的预期一直下跌,但是我对平安一如既往地看好!不能上涨时视若珍宝,下跌时狗屁不是!

祝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