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胎蛋白(AFP)检测值的一点说明
关于甲胎蛋白(AFP)检测值的一点说明
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开始,国内许多医疗机构先后在肝脏疾病诊治中应用甲胎蛋白(AFP)这一检测项目。AFP的检测方法原先大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的方法(ELISA),近二十年来检测方法大多改为化学免疫发光/电化学免疫发光的自动化检测方法。
AFP最初主要用于肝脏肿瘤的筛查和诊断、疗效观察等。在早期应用中设置的临界值(cut-off point)为20单位,一般就以此当作了参考范围上限值。二十年前在开始接触和使用进口的化学免疫发光/电化学免疫发光的自动化检测方法时,发现仪器试剂厂商提供的AFP参考范围上限值基本都小于10。许多医疗单位的检验部门自行进行了小规模的临床结果分析,发现大部分“正常人”的AFP检测值确实未超过10。由于未进行科学的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部分临床医生对此并不认同。
2012年起,在卫生部和科技部的支持下,国内统一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中南和华东六大地区采用国际标准化的模式进行中国人群(主要是汉族人群)成人常用检测项目(包括AFP)参考范围的实验研究。实验研究中采用的检测仪器和试剂包括雅培、贝克曼、罗氏、西门子等国外品牌以及部分国产品牌;AFP的检测标准品可溯源至WHO参考标准72/225。通过标准化、大样本的研究和统计分析,检测结果提示不同检测系统间AFP检测结果的差异不大,成年男女之间AFP检测结果的差异亦不大;中国汉族表面健康人群(成人)的AFP的参考范围为小于等于7ng/ml。这与国外健康人群的数据非常相似。
参考范围与临床医疗决策时所采用的临界值有所不同。
参考范围用于表示该检测物在表面健康人群中的分布范围。通常是95%的分布范围,即2.5%至97.5%的分布范围;根据临床需要,亦有取0至95%的分布范围。某些项目取99%的分布范围(例如心肌肌钙蛋白)。
临界值(cut-off point)是指高于或低于某一数值时需要作出临床决策时的特定值,这一数值可不同于参考范围的上限或下限。
甲胎蛋白是个什么鬼!
甲胎蛋白不是个好东西,但请不要把甲胎蛋白与肝癌划等号。为什么?因为,有的时候甲胎蛋白很高,却与肝癌无关;而有的时候甲胎蛋白正常,却可能患上了肝癌。
甲胎蛋白的全称为“甲种胎儿球蛋白”,化验或体检单上常用英文字母AFP表示。它是一种蛋白质,是多种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胎儿的卵黄囊和肝脏能够合成甲胎蛋白,三个月胎儿血液中的甲胎蛋白含量高达每升300毫克,同时其母体子宫的羊水中也达到每升20毫克左右。随着胎儿长大,胎体或羊水中的甲胎蛋白逐渐下降,胎儿出生后即接近正常值。而在成人,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检测,血液中都会测出甲胎蛋白,但含量一般不大于每升20微克。请记住这个数字。
甲胎蛋白与肝癌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医学上把甲胎蛋白作为诊断肝癌的指标?
多少含量才可以确诊肝癌?
甲胎蛋白长期轻度升高是怎么回事?
甲胎蛋白正常就可以排除肝癌吗?
这些都是大多数肝病病人特别关注的问题,且听我慢慢解释。
首先,甲胎蛋白到底是如何与肝癌扯上关系的?前面说过,胎儿的肝脏可以合成甲胎蛋白,也就是说幼稚的或不成熟的肝细胞可以合成甲胎蛋白。答案就被引出来了:绝大多数肝癌细胞本质上是幼稚的,它的形态和某些功能与正常肝细胞的幼年时代很像,它们恢复了合成和分泌甲胎蛋白的能力,癌细胞越多,癌体积越大,分泌的甲胎蛋白就越多。如果人的血液里测出了比正常值高出很多的甲胎蛋白,说明这个人的肝细胞可能“返老还童”了。
其次,甲胎蛋白的含量与肝癌的定性关系如何?是不是只要甲胎蛋白超过正常值,就要疑为肝癌?这得多说几句。第一,用甲胎蛋白来诊断肝癌是有量的门槛的,它在血液里的含量要超过每升400微克才能与肝癌挂上钩,即使达到这个数值也不能立即确诊,必须立即做一次包括肝脏在内的上腹部增强CT或增强核磁共振检查,看看肝脏里是不是生东西了;第二,一开始甲胎蛋白的含量就在200左右,维持时间超过2个月,或者一开始仅轻度异常,而后缓慢上升并超过400,这两种情况就得高度怀疑肝癌;
第三,甲胎蛋白轻度升高,同时转氨酶也升高了,遇到这种情况倒是可以不必太紧张的,很多患有慢性肝病的人,尤其是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的人,炎症持续损害肝细胞,而肝脏有自我修复功能,也就是说损伤后的肝细胞会再生,再生出来的肝细胞又比较幼稚,它们像胎儿肝细胞一样能够分泌甲胎蛋白,于是血液里的甲胎蛋白自然也就高了。这种情形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随着肝脏炎症的消失、转氨酶的正常化,甲胎蛋白就逐渐恢复正常。比如,在慢乙肝的病人,经过有效抗病毒治疗之后,大约不到两个月时间,甲胎蛋白就会由最初的轻度升高,而下降到正常水平。
其三,甲胎蛋白长期轻度升高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最让人烦恼,毫不夸张地说,它可以烦恼到让人寝食难安。遇到这种状况,医生首先要做一些排除性的检查,比如是否怀孕?是否有生殖系统的疾病?女性在怀孕期间,胎儿体内的甲胎蛋白会通过羊水到达母体,所以无需紧张;生殖系统肿瘤尤其是畸胎瘤,也是甲胎蛋白长期和轻度异常的原因之一,有些人就是因为甲胎蛋白轻度升高,最终被诊断为生殖系统肿瘤;胃肠道肿瘤也会出现甲胎蛋白轻度升高,但临床上并不多见。当然,这些情况医生都会充分考虑到,并做相应的检查,及时作出相应的诊断或排除。需要特别提醒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是:如果甲胎蛋白长达数月保持在每升20~40微克之间,而病毒复制已经被有效抑制,那么就得首先弄清楚是不是发生了肝硬化,同时要保持高度警觉,在半年左右时间里,每月复查甲胎蛋白,并不超过3个月做一次简单易行的肝脏超声波检查。临床观察发现,肝癌患者常常是在影像检查“阳性”之前8个月左右出现甲胎蛋白轻度升高。
其四,“甲胎蛋白正常,却可能患上了肝癌”,这话如何理解?道理不复杂,它不外乎以下三种状况:一是肝癌的恶性程度太高,高到与肝细胞没有一点相似性,从而不能分泌甲胎蛋白;二是患上了胆管细胞癌,这种肝癌的癌细胞实际上起源于肝脏中的胆管上皮细胞而不是肝细胞,所以它不能分泌甲胎蛋白(肝内胆管细胞癌大概占了肝癌的5%);三是继发性或转移性肝癌。这就更容易理解了,因为肝里面新生的东西来自于其他组织器官,是转移过来的癌细胞,比如直肠结肠癌肝转移,甲胎蛋白当然不高。
最后提示三点:
第一,听说过有可以降低甲胎蛋白的某个药物吗?请记住,这肯定是骗人的,不是人骗人就是药骗人,千万别上当!怎么可能嘛,不去治疗肝癌,降低那个甲胎蛋白有什么用!
第二,甲胎蛋白这个鬼,有时还有利用价值。在那些甲胎蛋白明显升高的肝癌患者,肝癌的治疗效果好不好,或者治疗后是不是复发了,定期测定甲胎蛋白就很有意义的啦!
第三,慢性病毒性肝炎,尤其是在病毒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了肝硬化的人,定期监测甲胎蛋白含量是十分必要的。
其实,甲胎蛋白不过是小鬼,肝癌才是魔鬼。善待我们的肝脏,科学地防治肝病,小鬼、魔鬼都会躲着我们。不过,当今医学发展很快,肝癌也是可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