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智泉流韵》首席作家王长伟最新原创纪实文学《进拴素描》
【王长伟原创】进拴素描
我和进拴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大到天下大事,小到生活细微;远到盘古开天辟地的惊天伟业;近到男女之间的窃窃私语。我们的兴趣相同,谈话投机,话题包罗万象,只要到一起,我们就有说不完的话,每次相聚,就好像补充了无穷无尽的动力,就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就有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力。
进拴要退休了,我始料未及。在我的印象里,还以为他才人到中年,精力充沛,正是干一番事业的时候,没想到他也和我一样,也要到社保局领退休金了,我顿有惺惺相惜之感。人生太快了,还没真正体会到人生的乐趣,还没有享受生活,人却老了。
我年长进拴五岁,也算是同时代人。说起来五岁不算大,但在具体的日子里,那可是1775天.如果一切顺利,转瞬即过,如果道路蹉跎,那可是一段漫长的岁月,确切的说是一本小说的素材,就会让你体会终生的喜怒哀乐、苦甜酸辛。我们两个有完全不同的经历,却有共同的爱好,少年时代我们所走的不是一样的路,但是人到中年以后殊途同归。那就是在文化的海洋里遨游,在格子中攀爬,在生活里磨练,在岁月内升腾,在共同的奋斗中获取成功的快乐。有此挚友,终生无憾。
我和进拴初识于叶县夏李乡的歪头山,那次见面是由叶县的文坛新秀朱新伟牵线组织的。他和市诗词协会主席贾宏文经常来往,我请新伟邀请他们来叶一游。宏文愉快的接受了邀请,并且带进拴和鹰城杂志执行主编李文生一起过来。为了迎接他们,给他们不一样的生活体验,我让老婆专门为他们烙了油馍,煮了咸鸭蛋,还弄了一件马庄回族乡的清真牛肉,就在歪头山的脚下一个小饭店开始了野餐。后来有安排饭店做了麻辣兔肉,钝柴鸡和各种山野菜。大家兴致颇高,席间高谈阔论,各抒己见。虽然进拴话语不多,但句句说在要害处,让我不得不刮目相看。他的特殊汝州方言和他诙谐有趣的语言表达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对进拴的进一步了解是在读了他的《风雨五十年》、《我的鳌头》两本书后,原来进拴不是锦衣玉食,而是浴火重生。后来又读了他的老师屈江北写的报告文学《从放羊娃到作家》以后,这种了解进一步加深。进拴的经历就是一部放羊娃的奋斗史,创业史。咱们不能埋怨那个年代,不能诅咒那个年代,但那却是一个特殊的年代。由于极左思潮的泛滥,很多正常的东西都被扭曲了,进栓就生长在这个很多事物被扭曲的时代。究其原因,国共进行了长达二十二年的战争,这些年中间,血雨腥风,你死我活。一幕幕的战争话剧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演。两个政见不同的阵营,势若水火。新中国建立后,一些下级的政策执行着曲解了上级领导的意图。在战争中犯下严重罪行的战争罪犯,包括清代宣统后任伪满康德皇帝的溥仪都得到了赦免,而在农村的地主或者富农的后代为何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呢?我觉得这是封建宗族观念的残余在作怪。他们把一个村庄或者一个家族之间多年的积怨,利用共产党解放初期不完备的极左政策,进行个人毫无政策观念可言的报复,而进栓出身于小地主家庭,其祖父在建国前省吃俭用,集攥了几亩土地,按照划成分的标准,他们家被化为小地主,他因此就成为这种报复行为的牺牲品。
苦难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它是强者不断进取的源泉。进拴生活在改天换地、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的时代,人为的瞎整和天灾不期而至……河南的平民百姓不仅饱经缺医少食之苦,而且还常常遭受野狼,野狗的骚扰。他童年顽皮,但又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家中姊妹多,吃粮低,常常缺粮。他会把自己食物分给弟弟妹妹,自己忍饥挨饿的次数最多。他记忆最深的是,为了因成分问题遭当地人欺压,全家从伊川县白沙镇的焦沟搬回临汝县临汝镇的鳌头老家,但“文革”期间,他们仍然被卷入了漩涡之中。他的爷爷和父亲挨批斗、背稻草人、游街示众、被迫参加义务劳动成了家常便饭。唯成份论的年代,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叫做: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因爷爷是地主成份,父亲是“地主儿子”,进拴自然是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他正处于充满童趣充满幸福的童年,本不该承担这种恶果。由于不正常的社会状态,厄运毫无例外落在了这个八岁孩童的身上。那年,因话语不慎得罪了当权人物,在校被批,逐出师生大会,甚至被一玩伴家长打得“眼冒金星,鼻青脸肿。”后来,家产被抄,父亲再次被揪斗游街,求学之路也被无情地阻断。生活困难,求学无路,行动受限,被人嫌弃,他几乎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进栓不是懦夫,他是一个心怀希望的强者。艰难险恶的环境并没有浇灭他心中的希望之火,反而练就他倔强、自信、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个性,百折不回、不屈不挠并勇于挑战任何困难的勇气,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的毅力,为进栓点赞!
进拴走过的路是崎岖的路,是抗争的路,是奋斗的路,是不断进取的路,是勤奋和艰辛的路,是布满荆棘和鲜花的路,进栓披荆斩棘,走上了铺满鲜花的路。
他的老师屈江北对进拴做了如此评价:“从一个放羊娃到一个专业文化干部,从一个地道的农民,到一级作家,六十岁的进拴已步入人生的辉煌和创作的黄金期。纵观他的成长历程,恰恰印证了逆境出人才这个真理。如果说几十部文学专著是他奉献给社会的精神食粮,但勤奋、执著则是他传给子女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哲人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而我却说:六十来岁正年轻,正是作家勤奋时!
进拴弟出身寒门,饱尝生活艰辛,生活在最底层,更了解平民疾苦。生活这部百科全书给了他厚重的知识积淀,在一定程度上讲,我们都应该感谢生活,因为生活才是他真正的老师。
他的创作路子很宽泛,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曲艺、报告文学都能涉猎,而且卓有成效,属于高产型作家。
文如其人,这话不假。细读他的作品,都有一种直面人生,横陈其概的感觉。写景状物,不吝华词,大赞大叹,尽情挥洒,言犹尽而意未酣,物已现却情未了!而且多用排比句式,夸张中坦露,挥洒中言情,读来韵味浓烈,诱人且多感怀;写人叙事,表意直观,妙语连缀,淋漓酣畅,快人快语。奔放而不失细微,朴实中透出灵气,而且善于刻划人物内心世界,借物咏志,直抒胸意,很容易让人对号入座。特别是一些报告文学作品,宏扬正气,鞭挞丑恶,爱憎分明,直言不讳,字里行间透出柔肠侠骨和一个耿直汉子的人生价值观。在他的笔下,有叱咤风云的弄潮浪子;有栉风沐雨的民企老板;有忠贞不屈的村野乡姑;有纸醉金迷的贪官污吏;有忠厚朴实的山村农夫;有迷途知返的回头浪子;有甘为人仆的党内高官,也有为民请命的古代下僚;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幕幕惊天的事件,一波波扑面而来的改革大浪,一曲曲醒世喻人的和谐乡音,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生活画卷,一桩桩悬而未解的当代公案,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充满真情爱意的生活长卷和一个当代作家的审美观点和社会责任。”
他的朋友张新玉在为他新书《六十岁说》所写的序言中如是说:“ 进拴兄的共四辑八十七篇,分为《六十岁说》《说山谈水》《我说他人》和《他人说我》。全书围绕了一个‘说’字,逐辑展开,如同珍藏的百宝箱,结构博大、范围宽广、辑辑环扣、特色鲜明,又语言宏丽、情理交融、寓理于事、事清理明。每一辑都妙手剪裁,自成体系,读之如清风拂面,秀水透底,又珠玑并列,含英嚼华。它悄悄地渗入读者心内,似老友久别重逢,句句字字撬动着久违的心,使你欲罢不能,不读完食之无味,寝之不安!美哉此书!《说》这种文体,我见的不多,那是自己阅历浅显,读书甚少之故,难得少见多怪。印记里,有柳宗元《捕蛇者说》和韩愈《师说》,这是前人存世的精粹,析理严瑾,透彻如鉴,语言精辟,亘古烁今!今进拴兄的《六十岁说》是一部大作,尽管有瑕不掩玉之处,但它必给读者以独特的启示。”
我不想再去赘述进栓的苦难岁月,他的父母给他了生命,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没有给他留下什么财富。给他留下的只是屈辱和无奈,留下的是对那个岁月痛苦的回忆。但时却给他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低调做人认真做事的的原则,还有在逆境中抗争。在困苦中奋斗的精神,就是这种精神哺育、成就了进栓。他能从一个放牛娃成为今天的一级作家,是和他爷爷、父母留给他的精神遗产是分不开的。我为进栓有这样的长辈感到庆幸。
进拴是个胸怀坦荡的人,他没有因社会给他留下太多的不公而耿耿于怀,也没有因为所遭受到的磨难而消极沉沦,从没有抱怨,从没有仇恨。当时的生产的干部们把它作为另类,没有人拿正眼看他,多次遭受训斥,被人讥讽。一个刚挨了打的人,还要自觉得给大人这赔笑脸,非有韩信胸怀大志的大将风斗才能做到,进拴做到了。他人生的处女作,第一次在临汝县广播电台上播出的广播稿,就是表扬他们生产队的干部。就是因为这篇稿件,他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他把生产队、生产大队、人民公社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看做是一次进步,都当做好事写成稿件,或在电台上广播,或在《汝水》上发表。这并不是他的投机钻营之举,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世界是美好的,人人都是美好的,社会更是美好的。他愿意为美好的社会鼓与呼,他的作品宣传的都是正能量,因为只有心灵没有阴影的人才能体会社会的美好,才能歌颂人类的高尚。正因为他以歌颂人民为己任,才成就了他的事业,也改变了放牛娃的命运。
他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历练,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创作,一直在攀登文学的高峰,一直在路上。 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从不张扬。一直“叹好年华空怀理想,时代却不青睐我。不是我不肯付出,而是人总把我抛却。幸自不消沉,凄惶中顽强站起。编报刊,办网站,育新人,一心一意搞创作。这期间虽无惊天动地之伟业,其业绩也能欣对我父老。”
他是一个大家公认的高产作家,从他出道到现在,结集出版各种文体的作品50多本,平均每年出书一本半,这还不包含他在各种报章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他就象一头老黄牛,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血。他逝去的是年华,奉献的是青春。
进拴还是一个广识人才的伯乐,在他担任平顶山市文联创研室主任期间,经他发现和培养的年轻作家就有上百人,经他推荐发表的文章有上千篇。很多默默无闻的年轻作者在他的帮助下走上了人生的舞台,很多文章在他的润色之下登上了大雅之堂,大家都称呼他为郭老师,可谓当之无愧。
进拴最难忘的是他的故乡,是那永远也挥之不去的乡愁。虽然他已离开家乡十九年,他想的是家乡,念的是家乡,说的是家乡,写的是家乡,家乡已经融化在他的血液里,在他的脑海里刻下了永远无法抹去的烙印,请看他和着泪水写的乡愁文稿:“ 汝州有我血脉相承的根,有生我养我的源,更有浓浓的乡情和记忆中的淡淡乡愁,岁月更迭,几十年的异乡漂泊,曾经的悔恨,曾经的希望,一次次地交替占领着飘浮异乡飘客的心,一次次地最终放下了归乡的思絮。每每心底好累的时候,那温柔的乡愁便会霎时涌起,犹如潮水冲洗着孤寂的心海,埋没烦恼,轻轻地舔舐着伤痕累累的心痕,抚慰疲倦的心灵。这时的乡愁彷如是避风的港湾,好是温馨。记得曾在异乡最失落时在日记里涂鸦几句:“飘落异乡心独潸然,掬起一捧。清冽村前河塘水,温润浓浓恋乡的心田。深情翘望蓝天云端,聆听娘亲长长的呼唤。倾泻那满是乡愁的记忆。触摸那厚厚的石磨盘,碾碎旅途寂寞的思念。
乡情呦,是一首古老的歌谣,醇厚绵绵,萦绕梦牵。眷顾相随远行儿女们,传唱着四季不断的乡心歌谣。”
乡情是乡愁里的最美的的风景,是乡愁里最难忘的记忆。历经岁月风雨的摧残,乡愁却越发的浓郁,越发的眷顾。乡愁是故乡园子里郁郁葱葱的杏树,每逢春天,那树上就开满了粉嘟嘟的杏花,娇柔妩媚,煞是惹人怜爱,张扬怒放的杏花点亮了一个季节,温暖了一个季节,璀璨了一个季节,那金黄的杏儿,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挂满枝头,把一棵树装点得妖妖娆娆,咬一颗杏肉在口,酸酸甜甜的味道至今还在舌尖萦绕不绝,家乡的甜杏儿啊是轻轻缠上我心头的一缕缕思乡的惆怅。
乡愁是母亲家门外那颗百岁的老榆树,夏天的时候枝繁叶茂,高大浑圆的树冠像一把大大的遮阳伞,挺立在路边,炎热的中午,附近的人们都去纳凉,我是在老榆树下听着大人们讲故事长大的。每到春季老榆树上结满了翠绿的榆钱,吃一口水嫩嫩,甜滋滋,回味无穷。老榆树那深深扎进泥土的根须啊,也牵绊着我思乡的梦绵延不绝。
乡愁是母亲滚落在腮边思儿的泪滴,夜夜濡湿我思乡的愁绪。那年我到复旦大学求学的前一天,我坐上南下的列车,母亲泪流满面,挥舞着手臂跟随着列车奔跑,那一幕的场景从此刻在了我的心里,成为我心中淋漓的伤,伤口里流出的永远是血色的乡思。
乡愁是母亲那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曾经就是这双手牵着我走在上学的路上,这双手用劳动为我换取读书的学费,这双手在我生病时为我端水送药,这双手在我夜里失眠时轻抚我的脸颊和发丝,直到我安然入睡,想念母亲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母亲那双牵引我成长的粗糙的手,母亲的手心里啊,托着我浓浓淡淡的乡愁。
乡愁是故乡的那栋老屋,那里留下我年少时的欢声笑语,一转身一回首,一个若有所思的凝眸。我如花的年华,还有绽放在年华里的青春梦想也都失落在了老屋,如今这些只能在我的记忆里寻找。老屋是我温馨的回忆,是我梦里的惆怅,是我故园的思恋。老屋承载了我多少团圆的期盼,是我午夜梦回的召唤。
乡愁是故乡那条名叫抱玉的小河,它蜿蜒着在我们鳌头村婉转迂回,清清凉凉的河水啊日夜奔流不息,漂泊着我思乡的愁绪夜夜梦回故里。
乡愁是故乡的月,依然皎洁,在每一个月缺月圆的日子牵引我的视线,凝望家乡的方向,心中不知不觉的低吟浅唱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感伤。
乡愁是故乡的人,依然朴实,那豪情的酒啊,一杯又一杯,渲染着淳朴的热情,那倒进杯子里的乡愁啊,被我一饮而尽,以为从此后乡愁就碎了,谁想到它却顺着血液游走,深入到我的血管,我的骨髓,躲进我的心房,夜夜在我梦里缠绕。
乡愁是故乡的一星一月、一草一木,一人一物……”
其实进拴是个黄连树下弹琴的苦孩子,你见到他总是充满阳光,总是信心百倍,他把任何苦难和不快都深深压在心底。请看进栓自己叙述的他咋文学之路上成长的过程:“40年前我18岁第一次投稿走进河南日报社大楼时,有一种神圣的感觉,梦想着什么时候我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后来当我的作品第一次侥幸地被刊登时,我是何等的激动。尤其是后来我的作品上了《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等报刊发表并获奖后,我就梦想这辈子一定要做个好编辑。感谢组织把我安排到文联这个我非常热爱又能发挥我特长的岗位。虽然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但因为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做得甘心情愿。我先后采写过我市多位全国劳模、全国条线系统的先进个人的报告文学,深深感受到他们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当然,我采写最多的是不知名的普通群众。我想,无论多么伟大的构想,不管如何恢宏的工程,当实施每道具体工序时,肯定有一群默默流汗的普通劳动者。千千万万普通群众是社会的基石,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纯朴的情感、简朴的生活和对社会的默默奉献,永远是我学习和歌颂的对象。”
这是进拴的自白,一生中她自我承受的东西太多,他咽下的苦水太多,他受到的冷遇和白眼白眼玉石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但他都默默忍受了。他总是闭门常思自己过,闲谈不论他人非。这就他和一般人不一样的地方,有这样的特质就是进栓,一个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平凡人。
进拴身上的闪光点太多了,恕我无能不能把他的一切都描绘出来,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就送他一首诗作文结尾吧,顺祝他退休愉快,陪着弟妹和儿孙颐养天年吧。
赠进拴
白日牧羊在山涧,
深夜攻书灯下眠。
劣质草纸著文章,
粗茶淡饭绊油烟。
送稿郑州遭人戏,
书稿散失行路难。
岁月蹉跎苦坚守,
成功谈笑凯歌还。
《智泉流韵》微信平台
(3) 投稿者除了文章正文以外,必须随邮件附上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张。投稿者专用邮箱1493061055@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