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219期】《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峨嵋天下秀》

 峨嵋天下秀

峨嵋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普陀山)之一,位于四川省峨嵋山市城西南7公里。因山势逶迤 “如螓首峨嵋”故得名。该山“雄秀幽奇”齐备,被誉为“峨嵋天下秀”。峨嵋山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三山(古代传说的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为神仙所居,总称‘三神仙’)、五岳(西岳华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大名山”中最高的,故有“高出五岳,秀甲天下”之美誉。

我登游峨嵋山的时候,正是夏季,夜里下了一场雨,就住在山脚下的农家旅馆,第二天坐车直到金顶。

登临金顶,不能不看金顶四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圣灯,而欣赏四大奇观的最佳位置在卧云庵左侧面的睹光台。睹光台上危崖凌空,前为万仞峭壁,视野极佳。这天多云、天阴、又有雷阵雨,我冷得浑身发抖。我没有看到著名的峨眉日出。

然而,我看到了云海。只见一片云海缭绕不已,犹如大海波涛,汹涌起伏。云善于变化,这些变化多端的云,真是轻盈极了。它翻腾,它飞行。它变化莫测,忽浓忽淡。于是,一忽儿这座山峰出现了,一忽儿它又隐没不见了。

云是雪白雪白的。峰峦青青苍苍。云开了,下面的山峰山脉,重重叠叠,一层又一层,何止数十层,形成透视图。这层层山峰,在云海中忽隐忽现。云彩变得这样快,快得像舞蹈家在挥动她的长袖,急转她的身段。

云幕一张张都揭开了。极西,见了大雪山,极东,见了川西平原。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相会,三江相会处是乐山。郦道元的《水经注》卷三十三《江水》篇中:“县南有峨嵋山,有濛水,即大渡水也……山海经曰:濛水出汉阳西入江。”郭璞在他的气势滃渤的诗篇《江赋》中,则歌唱道:“峨嵋为泉阳之揭,”这两段诗文,我原先不大懂得,而在金顶上,我却看见了为阳光照射的大渡河,像一个金龙,腾上了云海来。“濛水出汉阳”说的是大渡河出汉嘉之阳,汉嘉即嘉定,今乐山。“峨嵋为泉阳之揭”说的峨嵋山乃是可以看见大渡河在其东南奔流的一座高峰的山峰。

绝顶的景色只有绝顶才能看到,看啊!大雪山的巍峨!看啊!三江相会于乐山!这一直线上,乐山、五通桥、犍为都可以看到。

忽听一阵欢声雷动:“佛光!”看见佛光啦。

“佛光”,在绝壁下面,在云烟氤氲的山谷之中。我趴在绝壁前,向下面挥动着双手,终于看见了奇异的“佛光”,白茫茫的烟雾里,出现了一圈虹似的光晕,光晕中间,是一个隐隐约约的人影,我挥手,人影也挥手,我摇头,人影也摇头,我不动,人影也不动了……这现象确实令人生奇,使人油然升起一种神秘的感觉,难怪古人会由此生出许多玄而又玄的联想了。

一片云彩从头顶飘过,遮住了太阳,“佛光”便同时消失了。太阳刚从云中露脸,山顶上的人们马上便挥手欢呼起来,蓦地,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所谓佛光,其实是阳光下,人投在云雾中的影子,云烟水汽的折光,使人影显得奇幻莫测,光彩斑驳。信徒们每到此时,纷纷认为是普贤菩萨显灵,其实这不过是阳光、云层和人体三者处在45度斜线上的时候所产生的折射现象。看来,佛光也不可能是峨嵋山的一家特产,只要具备类似的条件,后面有阳光,前面有雾幕,人在其间,便有可能看得见佛光。

据介绍,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在漆黑一片的舍身崖上,只见荧光点点,时而腾空,时而坠地,按佛教徒的说法,此乃“万盏圣灯朝普贤”,至于其成因,诸说不一,有的说是磷火发光或是萤火虫,新近还有人说是一种附在树枝上的“密环菌”发出的光。这种种罕见的特异天象使金顶长期笼罩着神秘的色彩。

可惜的是,我们还要下山赶路,无缘看到圣灯。

我们下山走到七里坡,只见杜鹃成树,高的有两丈多。这里,杜鹃树成林,有的是纯林长满了一个个山坡。这里杜鹃花灿烂,仿佛这里刚才下过一场大雪,漫天飞舞的雪花现在全部静静的堆在枝头了。一团团的积雪,被阳光照耀,放出了幻异的色彩。

尽管我们是喜欢飞步前进的,这时也不能不停下来,惊愕地观赏这样富丽的花海。只要对这花海一瞥,一路疲劳就全部消除了。而现在一路都开满了杜鹃花,请想象,我们如何飞翔在这彩色的云天之上!

这是淡紫色的花,名叫美丽杜鹃,这是花冠钟形白色,兼具紫色斑点的花,名叫常丽杜鹃。倒悬岩畔而生长的惟丽杜鹃,其花是淡玫瑰色的。皱叶杜鹃的花淡粉红色,小萼。正在盛开的承先杜鹃,花黄色,极明亮。长蕊杜鹃开白花,香味浓,花管基部细如管形,雄蕊,十余本伸出管外,四川大学的几位女生站在花丛中,让我帮她们拍下了多幅合影照,她们与杜鹃争艳,媲美!

别人来峨嵋山拜佛或旅游,一般从山麓报国寺起始。我却先登金顶,最后下山再游报国寺。报国寺据说是峨嵋山的门户,也是山上最大的佛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重修。原名“全宗堂”,祀奉普贤、广成子和陆通牌位,取儒、释、道三教会宗之意,整座寺庙掩映在森森古木之中。我忽然看见枝干扶疏,一朵艳如红荷的碗大牡丹花,正翘首怒放。这简直是人间奇迹!两棵牡丹长得跟小树一样,高五、六尺,上头结了10多个待放的蓓蕾,已开的这一朵,就像十六七岁美丽的小姑娘的脸儿,那么娇艳,纯洁,又那么勇敢。

报国寺前后共四重殿宇,即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和藏经楼,因山而势,一重高于一重。寺内有一尊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所制的彩釉瓷佛,高2.4米,在景德镇烧制而成,佛跌坐千叶莲台上,身缀绿色千叶莲衣、肤色白皙、光洁照人,是稀世珍品。寺内还有一口铸于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的大铜钟,重1.25万公斤,高2.3米,钟外刻铸经文七万余字,为全山第一大钟。据说敲钟时,声音洪亮,在金顶也可听到。

释迦牟尼初说《华严经》时,以文殊、普贤二位为上首,辅助释迦牟尼说法传道。《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说,普贤为护法发下“十六愿”,释迦牟尼对他的护法精神极为赞赏。在佛界中,普贤在众菩萨中的地位仅次于文殊。传说普贤在四川峨嵋山曾显圣,因此峨嵋山就在成为普贤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华严经》第45卷记载有:“西南方有山,名光明,而普贤菩萨与其眷属3000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此后,佛门解释“光明山”就是峨嵋山。这就是峨嵋山成为普贤道场的主要依据。如今的峨嵋山上,尚有佛宇七八十座,大多有专供普贤的大殿。纯阳殿前有一块相传为普贤休憩所坐的普贤石。洗象池是普贤洗象汲水之处。就连高山上一大片冷杉林中缠绕树干的条条松萝,也美其名曰“普贤线”,说是用来引渡游人攀登金顶的。

只有真正登游了峨嵋山,才能全面理解“峨嵋天下秀”的深刻内涵。秀,是出众,是独拔之意。峨嵋山正是这样,独拔而起,高出众山之上。正如大诗人李白在《峨嵋山月歌》中唱的那样:“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神农架奇观

盛夏时节,我们慕名来到了号称“绿色宝库”的神农架。

神农架,因中华民族的氏祖炎帝神农尝百草疗民疾时,架木为梯助攀援,架木为屋避风寒,架木为坛升仙天的动人传说而得名,她位于湖北西部,东接荆襄,西通巴蜀,北望武当,南依三峡,以“绿色宝库”誉满全球,以“野人之迹”举世瞩目,因薛刚反唐,张良隐居,中宗拜祖而远名流芳。在她32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处不藏秀纳娇。巍巍华中第一峰的神农顶,海拔达3105.4米;名扬四海的国宝金丝猴,奇异的白化动物,难解的“野人之谜”,自然的山,自然的水,洪荒的风貌,清净的空气,罕见的佛光,飞天的流瀑,神奇的草甸,以及众多的花卉、峡谷、草药、禽兽、洞穴等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神秘、丰富、博大吸引着探秘猎奇、回归自然、逃避喧市的现代游客。

我们的车轮胎在翻越五谷庙村的陡坡时放了炮,我去补轮胎时,轮胎脱手而飞,险些碰翻迎面而来的一个老头。一直修到中午12点,我们又在盘山公路上行走了4个小时,到达房县,稍事休息并加油后,向神农架方向驶去。

山大沟深,道路极其艰险难走,我们都为司机师傅捏着一把汗,到处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稍不留神,就会车毁人亡。

经过6个小时的行驶,路上我给车轮浇了十几次水,因坡太陡,车轮发热,泼上水滋滋拉拉的直响,青烟直冒,站在近处,烤得全身发烫。

夜里10点多,我们到达红花垛林场,夜宿林场招待所,冻得浑身发抖。

第二天早上7点,我们从红花垛出发,途经大岩屋,七姊妹树、百草坪、燕子垭、天门垭、红坪画廊、田家山、野马河、鸭子口、香溪源、千年古杉等众多景点。一路上,我们发现不少木牌上写道:“野人在此出现”、“在此发现野人毛发”等字样。我们每看到这样的牌子,就停车观看、讨论一番,神农架到底有没有野人呢?

在小龙潭,有一个野人梦园,这里是神农架野人考察队的大本营,同时还是金丝猴的主要观察点,建有野人展览馆和野生动物救护站。

我们在这里的野人展览馆里看到了包括野人踪迹分布图、野人目击者照片、野人的毛发粪便、现场灌制的野人脚印及中科院对以上标本的分析和鉴定等相关分析研究材料等,展览馆共分三个展厅。第一个展厅概述古今中外各地发现野人及中科院三进神农架考察野人的基本情况。第二个展厅主要是生态摄影展“从神农架群峰”、“神农架林海”、“神农架药园”、“野生动物”、“金丝猴”、“神农架迷宫”等方面来介绍神家架——野人的最后一个避难所。第三个展厅从野人的生活、性情等方面介绍野人,还展示有野人的毛发、现场灌制的脚印、毛发和粪便的光谱分析图……所有这一切似乎都表明:的确有一种既不同于现代人类,又不同于其他已知灵长动物的存在。

馆内还辟有“神农架风景”摄影展,共计有500多幅作品,其中有一组金丝猴的摄影作品非常生动,比较完整地反映了金丝猴的生活习性。附近还建有茶舍以及夏季野营基地。

燕天风景区位于神农架林区中部的燕子垭、天门垭一带,209国道由此穿过。这一带的自然景观相当密集,主要有碧波万顷的燕子垭云海、金燕戏飞的燕子洞、峰奇林秀的天门垭、林海陈兵的刘享寨、洞天塔群的山宝洞等。此处危崖叠石、青松、红桦、紫杉、山花杂生其间。我们经过的209国道从垭口穿越南北,是湖北省境内国道公路的最高点。我们经过时,云雾穿过山口,若隐若现,汽车白天通过也得亮灯鸣号。身临此处仿佛上达九天,难怪起名叫“天门垭”。刘享寨西麓的紫竹河谷地带此时雨后初晴,风起云涌,有的状如突然暴发的山洪,有的似从天而降的瀑布,滔滔不绝,汇入云海。有时云海之上会悬起一轮五彩光环,形似彩虹,点缀在天幕之中,五彩分明,色调柔和,仿佛是一台缓缓滚动的佛辇。当佛辇把人或物摄入光圈之中,人影便若隐若现,头上闪着金光,就像是佛祖再世,神仙显灵,这就是所谓的“佛光”。海拔2574米的刘享寨横亘在燕子垭与天门垭之间,加之密布原始冷杉林,像一面高耸入云的屏风,严丝合缝地挡住了东边的流云。燕天段公路的西边,由燕子垭、天门垭、黄龙堰和太平垭四峰相对构成了紫竹河谷盆地,每当雨停日出,汇聚在谷底上空的云雾便在冷风的席卷下,形成波澜壮阔的云海。当红日悬挂半空时,光芒在云雾上几经折射,紫竹河便形成一个独立的世界,佛光便夺云而来。

车过香溪源,只见香溪的水源犹如自天而下,有时在山峦的峰顶挂着一匹白练,悬流为瀑;有时流入山边的石槽,好像一条青龙,曲折回肠,终于汇集到发电站的水闸中喷放出来;有的通过天沟散落一串串水珠;艳阳映照之中,凌空出现五彩的虹。

我深情地望着对面半山而下的溪流正朝我涌来,溪水在我站立的两石之间穿过,我抓着衣领,任一股急流,冲涤我衣衫上的汗水。也让泼出石面的清水,漫上我的脚面。我是这样畅快而兴奋,仿佛看到了出塞时的昭君,她的性格的另一面,我终于从这香溪的畅流中,有所领悟。这时我恍惚看见上流一个苗条的少女,向我投掷一把花束,它很快流到我的身边,那是一束洁白的栀子花还有别的鲜艳的野花,我捧在手里闻了一闻,就让它随流飘去。好久我都觉得香溪始终带着栀子花的香韵。

香溪源不远处就是中华第一峰神农顶,神农顶前依次是大神农架和小神农架。这里以保存完好的森林自然生态系统为背景,以生态多样性为特点,成为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题的自然生态旅游区,是神农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登峰顶远眺,神农群峰连绵,沟壑纵横,气势非凡。

神农顶雾霭茫茫,岩石裸露,石林耸天,长有苔藓和蕨类植物,缓坡上杜鹃丛、冷杉林、箭竹林等植物景观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关于这些植物,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据说古时山脚下有一对青年男女,男的英俊勇敢,女的秀丽能干,他们彼此相爱。山霸马皇垂涎姑娘的美貌,欲抢回来做‘压寨夫人’。两人闻讯逃跑,马皇带人追至山顶,用毒箭射杀了他们。这时神农氏恰好经过,他撒下一把箭竹的种子,将山霸困在竹林里变成蚂蟥;又施展法术,将男的变成挺拔的冷杉,女的变成娇艳的杜鹃,使一对有情人生生世世长相厮守,永不分离。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类型,造就了神农顶葱郁秀丽的森林世界和奇谲瑰丽的神秘传说,使它成为中国最迷人、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区之一,被有关专家称之为“不可替代的世界级垄断性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的理想胜地。

位于神农架林区红花乡小当阳村的神农坛,是近年新建的人文景观。神农坛傍依千年古杉,依山而建,附近有一株高约48米、胸围8.2米、树龄1200余年的千年神树铁坚杉。神农坛分天、地二坛。天坛建在最高一级台阶上,正中耸立着一尊高达21米的神农半身塑像,是祭坛最重要和最醒目的建筑物。这尊神农半身塑像,没设底座,神农氏的身躯拔地而起,象征神农功业根植于中华大地。神农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头顶蓝天,身披彩云,象征着神农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此次畅游神农架,看到了这么多的绝物,真乃不虚此行,收获颇丰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