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调研座谈“十宜十不宜”
调研督导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方式。这类奔着问题去的调研,常采取座谈的办法来听意见、找问题。如何开好调研座谈会,让参会的基层干部群众愿讲话、好讲话、讲实话,看起来很简单,实则有不少门道。
第一,底数宜清不宜懵。持问题导向去调研,座谈前要先做功课,把被调研单位的基本底数搞清楚,不能懵懵懂懂上阵。具体的方法,一是现有素材先理清。认真阅研相关材料,从中寻找线索、勾勒轮廓,对该单位大致情况心中有数。二是个别访谈可先行。不妨先单个访谈数名调研对象,用收集的问题线索做“引子”,到座谈会上求证。我们对某村小微权力监督进行样本调研,在看了村情资料,访谈了村支书、村议事会成员等人后,再带着浮现出的问题去座谈,与参会对象一交流,他们立马感到我们掌握实情多、调研诚意足,所以既愿意回答问题,又乐意讲新情况。三是深入访谈要跟踪。座谈所反映问题需深挖的,可再作针对性的个别访谈,形成“个别谈—集体谈—个别谈”相连贯的谈话链。
第二,人员宜少不宜多。参加座谈的一般是三类人员,人数都要适度,力求少而精当,避免多而无效。一类是调研对象。一般6-8人,给每人20分钟以上充分发言,以免人多了互相推、做看客。二类是被调研单位有关人员。为了减少调研对象的顾忌,被调研单位其他人员应尽量少参会,有利害关系者必须坚决回避。三类是调研组成员。一般2人以上,分设主持人、记录人,尽量不单人参加。但也不能过多,乌泱泱坐一屋子,极可能给调研对象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最好控制在4人以下。
第三,对象宜选不宜荐。哪些人来座谈,调研组尽量自己选,少由被调研单位推荐。选人时,必须研究有关名册,找出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对象。如确需选10多人以上才具备代表性,则考虑分批次座谈。同时,注意所选对象的行动能力、认知能力、表达能力,一般不选年龄过大、存在认知或表达障碍的人员。担心人员情况掌握不准,确需被调研单位推荐的,宜采取较大差额推荐,供调研组从中选择。选定对象后,不宜过早告知被调研单位,并注意防范该单位以假称“人不在家”等借口不愿让被选定的对象参会。
第四,时间宜长不宜短。一场6-8名调研对象参加的座谈会,对象发言和临场对话需预留3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若情况允许,会议时间越宽裕越好,千万不能紧紧巴巴、急急匆匆,让调研对象感觉是走过场。另外,开会时段要根据调研对象的实际而定,尽量能够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时间。我们在村里调研,一般都选晚上开座谈会,从8点开到11点左右,不耽误参会群众白天务工务农,也符合多数农村群众的作息习惯。有时因座谈需要开到将近深夜12点,群众也没有意见,普遍表示调研组开夜会是好作风。
第五,摆位宜近不宜远。会场怎么定,坐席怎么摆,不是无关紧要的事,关系到调研对象参会时的心理感受,进而影响其发言意愿。一般以开圆桌会议的方式摆位,调研组成员与调研对象面对面坐,靠近一点,用平常音调能清晰交流为宜。特别是与基层群众座谈,尽量不要摆主席台,避免一边台上、一边台下地坐。空间距离过远,既不便于交流,也容易造成心理距离的疏远。因此,调研组在会前要留意会场布置,该调整的及时调整。我们在一个村与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座谈,会场使用该村大会议室,原来的是“主席台+台下数排桌椅”的样式,会前我们因地制宜,围着主席台拼了一圈桌椅,改成圆桌样式。考虑到主席台比较突兀,开会时特地请调研对象坐到主席台一侧,这个举动让他们感动。
第六,程序宜简不宜繁。座谈的程序应该尽可能简明扼要、直奔主题,避免繁文缛节,搞形式主义。一般由调研组主要成员主持兼总结,调研对象发言即可,不必要搞成“甲主持、乙致辞、丙总结、丁强调”之类,既耗费不必要的时间精力,也易使调研对象反感厌烦。主持人以外的调研组成员以听和记为主,座谈中需要提问、插话的,尽可能简短精当、控制次数,拿不准的重大问题先与调研组负责人商量,征得同意后再讲。
第七,话题宜聚不宜散。要把调研的问题变为座谈的话题,且话题应该集聚成点,聚焦在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上,不能分散和空泛,导致调研对象抓不住重点,讲不到要害。我们在村里调研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时,请每一位来参会的群众谈两个话题:一是有否遭遇各级党员干部不良作风、不当行为,讲最反感的一件事;二是怎样管好用好本村扶贫产业、项目和资金,出一个主意。这样的话题一提出来,大家一听就明白,多数人能够较快打开话匣子,讲的内容也与调研的目标问题紧密相连。
第八,氛围宜活不宜呆。座谈会是对话交流的会,形式、内容与安排部署工作的会不同,所要营造的氛围也不像工作会议那么严肃紧张,而要更加轻松活跃。氛围越轻松,调研对象越放松,越可能畅所欲言。为营造相对舒缓放松的氛围,主持人要尽量少讲官话,力求语言朴实生动,此外,座谈还可考虑“三不”:一是发言顺序不指定。由调研对象自己做主,谁考虑成熟谁先讲。二是发言次数不固定。之前讲过了的人,有了新东西可以再讲,在控制会议总时长的前提下,讲的新情况越多越好。三是发言秩序不限定。只要不出现混乱、不过度干扰他人,无论是调研组成员还是调研对象发言时,其他人都可插话、可补充、可提问、可讨论,使整个氛围活跃起来。
第九,进程宜引不宜放。座谈氛围尽量轻松,不等于会议进程放任自流,必须时时注意抓好引导,使其符合座谈会要求。例如,对那些照本宣科念“八股文”的发言人,要及时引导,鼓励大家心里想到什么、嘴里就讲什么。对那些离题跑偏,甚至故意带节奏的发言人,要果断纠偏,特别是发现首个跑偏的就要马上纠过来。只是这种引导,要用语委婉,尽可能不露声色、不着痕迹。例如,对发言过多过频的“麦霸”,既要巧妙引导他“让话筒”,也要鼓励其他人“争话筒”,不能简单生硬地干预,影响踊跃发言的好态势。
第十,整理宜早不宜迟。座谈收集的信息往往是一些零散的“碎片”,需要归纳整理。这项细活应该趁热打铁,越早做就越好,不能拖拖拉拉,更不能搁置一边。一般要坚持今日事今日毕,调研组散会后,用较短时间接着碰头讨论,尽快归纳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梳理需进一步挖掘的线索,列出座谈没涉及到的空白点,从而为下步工作提供指向。座谈的有关记录,要及时审阅、增补,把调研组成员的所闻所记尽可能整理完整,避免大的遗漏。 (作者单位:湖南省纪委监委)
(选自《新湘评论》)
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