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要做蒸、炒、烙等炊事,春节期间就不能做了,为啥呢?

在古代的时候,每到腊月之后就会有许多“讲究”。比如说,到了腊月之后不能说“死”字;到了腊月之后不能搬家等。虽然许多人对这些“讲究”都说不出所以然来,但这些讲究在民间却形成了一种习俗或规矩,许多人都不愿“破俗”或“越轨”。

进入腊月后的“讲究”很多,但“讲究”最多的应该是在进入到腊月二十三之后,因为在进入到腊月二十三后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讲究”,而且,“讲究”五花八门,让人无所适从。所以每一年只要进入到了腊月二十三之后,人们就会为不同的“讲究”而奔忙。

再过两天就到腊月二十八了。应该说腊月二十八这一天的“讲究”是最多的。人们不但要忙着贴年画、贴春联、贴窗花,而且,还要做蒸、炒、烙、炸等炊事。因为民间有种说法:蒸、炒、烙、炸等炊事必须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去做,过了这一天就不能够再做了。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会非常忙碌。

那么,蒸、炒、烙、炸等炊事为什么一定要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去做呢?下面,我们就聊一聊这个话题。

蒸、炒、烙、炸等炊事一般是指面食,而做许多面食是需要发面的。比如,蒸馒头、炸油糕等都需要先发面,然后才能做成成品。古代人非常讲究吉利,他们认为“发面”的“发”与“发财”的“发”是一样的,况且腊月二十八的“八”在有些地区的发音也为“发”,因此,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就应该“发面”,用以图个吉利。于是,民间便有了“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这样的民谣。

既然人们认为“发面”的“发”与“发财”的“发”是一样的,那么,在春节期间去“发面”不也是很吉利的一件事情了吗?

我们都知道“发面”的目的是为了做蒸、炒、烙、炸等炊事,而古人认为:这几样“炊事”是不吉利的。

那么,古人会怎么这样认为呢?

1.蒸

古人认为:“蒸”与“争”谐音,“蒸”=“争”。

“争”字是一个古老的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曾经出现过。其古字形像犹如两手争夺一物,因此,本义为“争夺”。到后来才又引申为争辩、争吵。

争夺也好,争辩、争吵也罢,都是一种不好的现象,是不吉利的。因此,古人认为:在春节期间是不能做蒸食的。

2.炒

古人认为:“炒”与“吵”谐音,“炒”=“吵”。如果在春节期间做炒食,是不吉利的。因此,古人认为:在春节期间是不能做炒食的。

3.烙

古人认为:“烙”与“落”谐音,“烙”=“落”。而“落”的意思是:叶落,花落和遗留在后面。是不吉利的。因此,古人认为:在春节期间是不能烙饼的。

4.炸

古人认为:“炸”为爆炸,为暴怒。是不吉利的。因此,古人认为:在春节期间是不能做油炸食物的。

以上所言就是腊月二十八必须将蒸、炒、烙、炸等炊事做完的真正原因。

当时,这些都是古时候的风俗或“讲究”。在今天开来,似乎有些可笑。但古人就是这么一种认为方法,我们是无法改变古人的认为方法的。我们现在能够做的就是:一切事情都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去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