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藏精起亟舍志与在志为恐

享受生活 心安神泰

中医老苗说

我和大熊准备用1年左右的时间,一周直播2次的频率,在享泰极社群用免费直播的方式,带领中医爱好者系统学习中医入门课程。周一内容为中医基础入门,周三内容为五运六气。欢迎大家扫码关注享泰极公众号,进入公益学习群。

肾藏精起亟舍志与在志为恐

杜磊,郑洪新

I 摘要:“肾藏精”理论是人体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肾藏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其理论内涵包括精舍志、在志为恐,藏精起亟,彼此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文章重点分析肾藏精、精舍志、在志为恐、藏精起亟理论,以及关于情志病变恐惧的中医学防治方法。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肾藏精生理功能是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创造必要条件。有“肾藏精”的基础,才有“精舍志”,“在志为恐”的“起亟”。

1肾藏精、起亟、舍志、在志为恐的理论分析

1.1 肾藏精

“肾藏精”出自《内经》,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对精具有蛰伏、闭藏作用。关于“精”的概念,《灵枢·决气》云:“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为精。”精是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本原。

精与神关系密切。《灵枢·本神》云:“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精与神相对,有形为精,无形为神,精为神宅,神为精主。精应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精乃人的先天本体,阴柔;神应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神乃人的生命主宰,阳刚。

从精神说起,神,心也;精,物也;心物一元。心物一元则是为人,就是人一切生命活动。神,不可言尽,心理学是其中的一部分;精,就是科学对人的认识,此精神之意。精的功能表达,通过神来表现,阴阳不足皆会出现精神心理问题,应激外界能力随之下降,在肾的情志则表现为恐惧。

1.2肾藏精起亟

古往今来,诸多医家对“肾藏精”多以“封藏”立论。其实,研读《内经》,尚有藏精起亟之说。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古代医家对藏精起亟有几种看法。王冰:“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言在人之用也。亟,数也。”马莳:“言营气者即阴气也。营气藏五藏之精随宗气以运行于经脉之中,而外与卫气相表里,卫气有所应于外,营气即随之而起矣,夫是之谓起亟也。”张志聪:“阴者主藏精,而阴中之气,亟起以外应。”汪机注:“起者,起而应也。外有所召,则内数起以应之也。”程士德:“亟,急也。又频数也。《太素》‘起亟’作‘极起’。”极、亟,古通用。阴精为阳气的物质基础,阴精不断充养表阳,是谓阴者藏精而起亟。

现代学者解读“起亟”,即起而应付各种变化的需要,“起亟”的作用亦有类于现代医学的应激反应,机体在突然遇到各种过度刺激时,皆会出现应激反应,此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分泌,调动机体各方机能以应付这一紧急变化。这里就是取“起亟”的意思是现代医学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stress,也称为狩猎式反应,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有害刺激(如创伤、手术、失血、感染、中毒、缺氧、饥饿等)时,通过下丘脑引起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迅速升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

1.3精舍志

“志”属于五神之一。《灵枢·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对“志”的认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各种精神心理活动;狭义指意志、志向等:(1)意识,神志;(2)意念;(3)情志、心情;(4)意志、志向;(5)识记;(6)I肾气、肾精。

志作为精神活动之一,即是人类心理活动过程的指向性、集中性。《灵枢·本神》谓“肾藏精,精舍志”,概括了人的一部分精神活动和肾精的关系。《素问·宝命全形论》曰:“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行为受志支配的表述是“肾藏志”的环节。

1.4肾在志为恐

恐与惊有相似之处又不完全相同:惊,则发自外来,发生之时不自知,突然而持续时间短;恐,则发自内生,发生之时自知,持续时间长。惊的持续不解可导致恐,恐也可同时兼惊。恐惧,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通常称为情绪的一种。恐惧是因为周围有不可预料不可确定的因素而导致的无所适从的心理或生理的一种强烈反应,是只有人与生物才有的一种特有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的情绪体验。

中医学认为,肾在志为恐,即是肾精充足,则恐惧有度。若肾精亏虚,则内生恐惧,“恐则气下”,导致肾之精气失于封藏而不固。“起亟”为志与恐之间的联系和转换过程,表现于外,类似现代应激反应。

“起亟“、“志”、“恐”都是肾藏精功能的体现,都依赖于肾藏精理论为基础,三者功能的发挥首先需要有肾所藏之精随具体条件而改变。生理活动下精气充沛,脏腑经络功能正常,精神内守,志和无恐;病理条件下,肾之藏精不足,精亏神少,志乱恐生。

2 中医学对恐惧的预防治疗

(1)补肾益精:肾在志为恐。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脑为元神之府。肾中精气是脑的形成、发育和功能发挥以及维持其精神活动与行为活动的物质基础。肾精充足,肾气充盈,神志活动正常则恐惧消除。临床上常用熟地、山茱英、女贞子、鹿角胶、制首乌、山药等补肾益精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内生恐惧之症。

(2)情志疗法:中医学情志疗法最熟知就是情志相胜疗法,根据五行相克理论来表现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即: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对恐的情志相胜法是思胜恐,如《续名医类案·惊悸》载卢不远医案:“沈君鱼终日畏死,龟卜筮数无不叩,名医之门无不造。一日就诊,卢为之立方用药,导谕千万言,略觉释然。次日侵晨,又就诊,以卜当十日死。卢留宿斋中,大壮其胆,指菁山叩问谷禅师授参究法,参百日,念头始定而全安矣。”

案例中的这个患者多疑畏死,用开导劝慰法只能“略觉释然”,于是医生诈称“卜当十日死”,使患者一下子面对最难以接受的刺激,患者反而放得开不再“终日畏死”了。患者接着参禅百日,提高对生命本源的认识而得以痊愈。

(0)

相关推荐

  • 11.精气神

    精.气.神,中医称为三宝,就是说明这三者对于人体极为重要.气在上面已经说过,现在先谈精,精是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殖能力的物质基础.中医把精归于肾脏,<内经>说:"肾者主水,受五脏 ...

  • 尚先早课|肾藏精,精舍志

    中医理论认为,五脏不仅藏精,而且藏神.广义的神,又可别为神(狭义).魂.魄.意.志,分别由五脏所藏,即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 <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 ...

  • 在志为恐

    ​在志为恐: 巩为肾之志 恐,恐惧.胆怯 是对事物惧怕时 的一种精神状态 对机体的生理活动 能产生不良的刺激 "恐伤肾" "恐则气下" 过度恐惧,肾气不固 气泄 ...

  • 魄之处,魂之居

    ​魄之处,魂之居 中医整体观念 魄之处,肺藏魄 <灵枢·本神>: 并精出入者谓之魄 魂之居,肝藏魂 <灵枢·本神>: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魂.魄 属中医理论"神&quo ...

  • 五脏神识系统的形成

    莫飞智 邓铁涛 中医思维十 今天 摘要:目的:系统研究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方法:从发生学角度,结合<内经>.道家学说探讨中医五脏神识系统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果:五脏神识系统是在胚胎时期的 ...

  • 神明之府

    ​神明之府: 产生自然界 万物运动变化的 内在动力的场所 天有精 地有形 天有八纪 地有五理 所以能成为 万物之父母 清阳上天 法阴归地 天地动静 神明纲纪 生长收藏 终而复始 天地动静 神明纲纪 阴 ...

  • 祁剧《徐策舍子》岳志辉 徐仿红

    祁剧《徐策舍子》岳志辉 徐仿红

  • 志·律历志上(一)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律历志上(二)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律历志上(三)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律历志上(四)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数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复习题(for黄志博&黄志硕)

    数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复习题(for黄志博&amp;黄志硕)

  • 志·律历志上(五)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律历志上(六)下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阿拉伯古代列国志】汉志王国

    Ad 阿拉伯通史(第十版,全二册) 作者:(美)希提 著,马坚 译 当当 汉志王国 汉志王国(阿拉伯语:الحجاز,al-Ḥiǧāz),指哈希姆家族在1916年至1924年于今沙特阿拉伯红海沿岸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