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张一鸣、黄峥、张小龙、雷军
全网有关他们最好的25篇文章
如果你是创业者,推荐你学习《创业复盘实战营》,5天实战,掌握创业高手的四大模型,业务 融资 股权,全方位提升。现在入学仅「🎁4.9元」,名额有限,你可以在文末点击领取。
来源 | 创业邦(ID:ichuangyebang)
作者 | 创业邦
2013年,Aileen Lee提出将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命名为“独角兽”时,她大概也没有想到,在新技术和资本的推动下,如今独角兽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估值概念,成为了技术创新的先锋。特别是在中国,独角兽们更是成了技术能力、组织优势和资本能力的领先代表。因此,研究这些独特的企业,在中国积极的创业环境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独角兽们所遭遇的发展与挑战,以及他们的应对和前景,将对创业和投资领域产生重要的示范价值和参考意义。为此,埃森哲与创业邦联合发布了中国独角兽研究《独角兽进化论》。该报告调研了七大行业的87家独角兽企业,总结出了他们所具有的独特成长之道,以及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核心能力。“独角兽虽然独特,却也不是特殊物种”,在盈利和可持续增长的基本使命之下,所有企业都要在基本的发展规律之下,寻求更好更快的增长。而独角兽的独特之处,也在于此。全球独角兽企业发展迅速,而中国已经成为了独角兽毫无争议的重要孵化场。CB Insights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共有208家独角兽企业,总计估值为7610亿美元,而到了2021年,全球独角兽数量上升到672家,估值合计数接近两万亿美元。短短五年间,独角兽的整体数量和估值都实现了翻倍的增长。这其中,中国独角兽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数量也从43家,增加到137家,发展态势令人瞩目。此次调研的7个行业的87个独角兽中,有54%的企业营收集中在0.5到10亿元人民币。该营收水平与A股上市公司中后进的40%企业,规模相当。同时,独角兽上市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据埃森哲全球副总裁李惠红介绍,以互联网、ICT行业来算,美国企业从创建到上市的时间平均约为7年,但是中国公司已经将这一过程缩短到了4年。而在研究报告中所涉及的7个行业中,物流交通以605亿元的平均估值遥遥领先,新兴技术、教育和信息通信互联网则紧随其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过去的烧钱模式难以持续,决定一个企业寿命的核心要素,依然是盈利能力。独角兽企业的营收与估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营收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估值平均数为2628亿元,营收介于100亿到500亿之间的独角兽平均估值为660亿元。而部分估值较高,但营收能力较低的人工智能企业,则遭遇了上市难题,收入规模过低等财务因素已经成为阻碍此类企业上市的主要原因。在李惠红看来,目前全球的投资总额呈下降趋势,烧钱模式是无法长期维系的,企业一定要靠自身能力不断成长,拥有依靠自身产品和服务进行变现的能力,这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基础。市场逐步走向理智,有利润的增长才是真正的健康成长模式,这样的企业才能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并可以获得持续增长的动力。由于用户增长接近饱和,To C发展放缓,To B市场的巨大空间吸引着创业者和投资机构。同时,产业互联网的时代来临,使得头部机构纷纷入局企业服务行业。李惠红认为,To C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To B便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因为To B是长期发展的模式,将会使得企业的产品、服务、客户群不断拓宽。“硬核技术派”独角兽已经成为产业创新的排头兵,不断推进着整个行业的技术能力发展。《独角兽进化论》指出,绝大多数独角兽都能坚持“技术为本”,不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左右,始终关注自身的技术领先性。从2016年到2020年,全球的风险投资总额逐年下降,同时融资门槛逐步提高。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也使得企业出海的壁垒日渐提高。此外,在股票注册制时代,信息披露质量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IPO造假和欺诈发行最高判15年被写入《刑法》。仅在2021年前三个月,就有23家企业中止上市。同时,退市的节奏也在加快。无论是创投融资,还是IPO融资,隐形的门槛都在不断提高。据李惠红介绍,埃森哲与创业邦合作推出此次《独角兽进化论》调研报告,其主要目的在于,希望寻找到独角兽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得以发展壮大的内在逻辑。为此,报告选取了2019年营业收入位居前1/4的独角兽企业,将其归类为“进化先锋”,并对其发展能力进行了总结后发现,驱动进化先锋长期增长的是长期主义增长思维,以及技术创新、运营效率、治理与信任和人才组织这4个核心能力。这其中,有75%的独角兽企业均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准。不过,进化先锋的研发投资强度更合理、可持续性更强。根据调研显示,在2019年,有39%的进化先锋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为20%-40%。而其他企业中,仅有26%的其他独角兽的研发投入在20%-40%,接近50%其他独角兽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整体营收的比例超过40%。然而,这样高昂的研发投入很难持续。已有17%的其他独角兽企业表示,在未来3年将减少研发投入。对此,进化先锋企业中却均没有减少研发比例的计划。通过强化外部协同、借助生态伙伴力量、优化技术创新投入的投资回报率等方式,进化先锋在研发方面并不仅仅依靠企业内部体系。通过并购推动创新和成立创新型平台,进化先锋正在探索更加多元的研发创新模式。2019年独角兽企业研发投入费用占营业收入总额的百分比进化先锋均拥有清晰的长期主义增长思维。他们聚焦于核心业务,特别关注业务的增长质量。与此同时,不仅致力于协调公司长期与短期目标的利益冲突,进化先锋还是天生的全球化主义者,持续关注更加广泛的市场。独角兽企业中的进化先锋很多从创始之初就着眼全球发展。超过五分之一的进化先锋2019年营收中有20%以上来自海外市场;而其他独角兽中,仅有11%的企业海外营收占总体营收的比例超过20%。2019年海外营收占总营收高于20%的企业比例(%)除了拓展自身海外业务之外,进化先锋还通过并购的方式来实现外延式发展。在过去的三年中,有48%的进化先锋完成过并购,而其他独角兽企业的这一数值仅为17%。未来三年来看,有65%的进化先锋有并购计划,而其他独角兽企业的这一数值为41%。进化先锋在优化成本上更侧重于提高运营效率,确保其核心竞争力的存续;其他独角兽在优化成本上更关注减轻成本负担。数据显示,进化先锋企业大多在管理费用、渠道成本、用工成本方面有优化的打算;而其他独角兽企业大多在仓储成本、融资成本、研发成本方面有优化的打算。调研数据显示,30%的进化先锋利用会员管理系统增强客户黏性,而相比较而言,仅有8%的其他独角兽企业利用会员管理系统增强客户黏性;此外,有43%的进化先锋建立了消费者回馈机制,而其他独角兽企业中,仅有28%的企业建立了类似机制;有13%的进化先锋与客户建立共识,与客户达成统一的标准、惩罚或奖励机制,而其他独角兽企业中,仅有8%的企业与客户建立这些共识。人才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吸引人才的策略则各有不同。进化先锋更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为员工制定合理的晋升途径。超过七成进化先锋会通过培养现有管理者的领导技能、提高人才选拔和晋升准确性,来应对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有14%的其他独角兽企业采取了高薪策略来吸引人才,而进化先锋中则没有一家企业采取这一政策。真正具有吸引力的人才策略,是规划良好的上升通道和与时俱进的成长路径,进化先锋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乘风破浪、高速发展的独角兽,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激烈的竞争,愈发快速的技术变革速度,对组织形态的更高要求,都是他们需要应对的挑战。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具备长期的可持续增长能力,以盈利性增长为核心目标,企业需要在运营、创新生态、人才组织、使命与责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提高。在运营方面,企业应学会运用内、外部各种资源,扩展企业的能力和边界,实现延展性运营,使得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持续稳健成长。在创新方面,作为独角兽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当制定明确可行的创新战略,加强创新管理,提升创新投入的投资回报。在人才组织方面,长期主义思维尤为重要,独角兽企业应更加注重组织人员架构的均衡发展,打造有力的企业文化,增强组织磁性。在使命与责任方面,企业除了寻求增长和利润外,也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应构建360°全链全域的信任体系,并实现技术向善。在数字化时代中快速成长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并肩负着不断向前开拓中国技术前沿的重任。高速攀升的财务数据只是巨兽的表象,他们必须以全球化视野完善公司治理与数字信任,以及通过技术实现行业颠覆性创新,才能真正成为成熟且负责任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