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刘晓男:新征程又开始了

新征程又开始了

中山市东区朗晴小学/刘晓男

盛夏的六月,属于写作组的日历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天,群里突然热闹了起来,郭哥的开场白是:“本群共68人,希望第四期结束时也是68人。”这是一句颇有哲学意味的话。这话看起来没说似的,但背后却蕴含着只有时间能告诉你的答案。

转眼间,我在写作组也“存活”将近两年,挤入了老成员的队伍里,这是我从未想到的。尤其是在此刻,刚刚签下《著作权转让协议》的瞬间,我觉得我该写下一些东西,鼓励自己,也鼓励我的新伙伴们。

看到新进组的小伙伴写的随笔,我也想起两年前的自己。还记得第一篇随笔,是在几天几夜酝酿之下才勉强成型的,给姗姐过目前,自己反反复复读了个遍,生怕用错一个标点符号。得到了姗姐的肯定后,我才敢默默上传文件,别提心里有多忐忑了。传文件后的半天、一天时间,只要群里有消息,我都感觉与我的文章有关。当然,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但当时那种忐忑却又有些期待的感觉确实很难形容出来。别人都说,万事开头难。在写作组里可不一样,不仅开头难,中间也难。最难熬的时间,我想大概是写到第10来篇随笔的样子,也就是第三个月左右。前两个月,带着满腔的热情与冲劲,很快就度过了一个有史以来最充实的暑假,无论是在外旅行,还是在家充电,我都手捧专业书,心系写作素材,把自己多年来闪过的想法都一一记录下来,变成随笔。但很快,我发现自己没东西可写了,教育叙事吧,来来去去都是记录我与孩子日常,或是表达我对孩子的爱。教学反思吧,总不知道从哪儿入手,或者写到几百字就写不下去了。第三个月来了,在忙碌的开学月里,除了应付日常工作还要完成随笔的任务,更糟糕的是,迎来重头戏——论文写作。说实在的,我这写作困难户,几乎每一次都是在煎熬中成稿,甚至每一个月我都对自己说:“不行,写完这一篇我就要退出了,还有一篇,加油!”但万万没想到,这样的意念居然支撑着我度过了两年。

除了写作的速度之外,写作的质量也很是让我头疼。写作组里有许多大神,群里几乎每周、每天都会传来发表的好消息。在替人高兴的同时,自己的内心也有一丝丝焦虑,同样是经历了几次写作,小伙伴们都陆陆续续发表了,而我,一直停在原地打滚。有时候,我会责备自己不够努力;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路,不适合专业写作;后来,我干脆换个心态安慰自己,也许是大家擅长的领域不同,他们擅长写作,我擅长在生活中找乐子。或许是自我安慰起了作用,很快我便调整了心态。虽然跟大神们比起来,我的成长速度很慢,但和过去比较,现在每年能完成三十篇随笔,八篇论文那也是很了不起的。我开始不再纠结,只要定时定量完成任务就好,至于发表,更是随他去吧。教育生涯还有好几十年呢,留着以后发表也不迟吧!

自那以后,我便全心全意回到日常工作轨道中,一切看起来都没有变化,但一切又有着实质性的变化。我开始将“课堂”放在第一位,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精准备课?该让学生得到什么?如何才能得到?如何让能让学生真正地成长?我开始学会了思考,课堂出现了哪些共性现象,学生出现了哪些不同问题,是什么导致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发生,怎么样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我开始探寻专业发展的道路,作为语文老师,哪些是我们必备的素质与技能?作为班主任,我又可以怎么高效地做好班级工作?就这样,我居然学会关注课堂、学会深度思考。慢慢的,我发现写起随笔和论文,也没那么棘手,这些任务反而成为我关注课堂的助推器,鞭策我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在一次又一次的写作与研磨之后,居然也能对小伙伴的论文提出点建设性的建议。原来,这就是进步。虽然很慢,但确确实实是在“上坡”。

很多时候,我们都羡慕登山者在峰顶的潇洒自在,甚至认为他们生来就有攀登的天赋,适合登山这活儿。实际上,或许他们从小开始操练体能,才能换来这强健的体格;或许他们登顶前,早已模拟练习了无数遍,才能克服攀登路上的艰险。但我想,不管他们操练体能时流下多少汗水,攀登路上遇到多少危险,他们一定会坚持走下去,因为这是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我们的新征程也开始了,我一定会坚持走下去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