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年第五家成功上市的内陆房企,也是这五家中过审最快最顺利的一家。特别之处在于,它的上市,来得比想象中要晚一些,但也终于补齐了TOP30房企上市的最后一处空缺。
祥生继承了浙系低调的性格,几乎很少面对媒体发声。人们对它的最大印象,来源于其在2015-2018年,销售排名从96名蹿升至28名,一举从百亿跨越到了千亿。发展速度之快,使它被冠上了“黑马房企”的标签,也成为了与中梁、德信、佳源并列的“浙系四小龙”之一。深入探究,我们也发现了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几步关键信号。
1995年成立于浙江诸暨,祥生已是有25年历史的地产老兵。
2004年,在创始人陈国祥的带领下,祥生先将总部迁往杭州,将业务向长三角地区扩展,2007年首进上海,逐步开启了全国化的布局。
不同于其他黑马房企的激进扩张,祥生从2016年开始实施“1+1+X”的扩张战略,即聚焦浙江省,深入泛长三角地区,选择重点城市进行布局的策略。
以“三步走”的纵深发展理念,开始了有序推进“全国化”的进程。
也正是从2016年起,祥生的销售额节节攀升,从325 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071 亿元,成功迈入千亿阵营。
但是,千亿之后,祥生没有继续狂奔,而是悄然放缓脚步,从节奏,到产品、服务都进行了主动调整。
于是我们看到,2019年,祥生销售额只增加了100多亿,由快跑转入了稳步前进,同年9月,位于上海虹桥的新职能中心开始启用,祥生也以第28名的位置正式迈入了房企TOP30。
如今,祥生几乎已覆盖浙江省所有地级市,仅2020年上半年,祥生在杭州、温州、宁波、合肥等长三角核心城市的拿地就逾130亿元,第二个“1”更加完善。
与此同时,祥生“X”家族的成员也不断壮大,从2020年1月到7月中旬,成功进入合肥、南昌、南通三个主城区。
深耕与拓新并存的祥生,不断延展业务范围,成为一家具有高成长性的全国性千亿房企。
02
稳健财务
168天冲刺上市
根据招股书,祥生在2017-2019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2.93亿元、142.15亿元、355.2亿元,三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37.6%。而今年,面对疫情的影响,公司前4月的营业收入仍达到了85.52亿元,同比增长123%,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盈利方面,2019年,公司ROE为50.1%,同比增长33.5个百分点;而在今年上半年房企盈利指标普遍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公司前四月的ROE仍达到了40.3%,水平远高于行业及同规模房企。盈利能力的提高,使得权益总额增加,带动净资产负债比率整体减少,祥生近三年的净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380%、740%、360%,下降趋势极其明显。截至2020年4月,公司预收账款由2019年的779.02亿元增加至801.7亿元,而随着预收账款的逐步计入营收,公司财务状况或将进一步得到优化,增厚公司收益及资产规模。在稳健的财务背景下,也就不难理解,祥生从6月3日首次递表到成功上市,全程仅用时168天,可谓相当顺畅。相较于其他房企至少经历两次交表才完成,祥生也由此创下了2019年以来房企上市的最快聆讯速度,且成为今年首家一轮过审的房企。而上市对祥生的最直接意义,就是将获得便宜的钱、继续拓展融资渠道,并进一步调节杠杆率,改善财务结构,实现良性循环。
上市前调整组织架构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市前不久,祥生对组织架构、区域划分、产品系等方面都进行了一轮调整。比如构建以“集团总部—区域平台—项目集群(含事业部及直管项目)”为主体的2.5级组织管控架构。将华中区域公司“一分为三”(新建三公司),江西公司会单独成立为事业部,湖南公司划归联创区域,武汉公司并入苏宁皖区域。并相应做项目层面的重新分配。产品方面,祥生今年升级了产品系,有樾系、府系、云境系、TOP系4条线,基本覆盖了“全周期、全地域、全龄段”。另外祥生最新设计的“i系列”,即i-color、i-twins、i-style等领先的功能模块,已可落点产品线,但尚未正式对外发布。区域方面,祥生地产拥有浙北、浙东、浙南、苏皖、安徽、环沪、华中,内蒙、山东九大区域公司,目前或由于华中区域的改变而略有调整。新的华中区域,将以南昌和抚州为重点城市做布局。可以看出,祥生的区域裂变,讲求聚焦市场,在“快集群”之上做城市分级和细化管理。总体而言,长三角支撑了祥生收入的“大半壁江山”,仅浙江近三年收入占总额分别在51.8%、71.4%及62.5%。而长三角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耕的、有巨大容量的市场,也是祥生地产保证利润的资本。另一方面,2019年3月,陈国祥将祥生的交接棒正式“传位”给了儿子陈弘倪,同时任命了女儿陈雪宜任地产集团总裁助理。
陈弘倪2012年10月加入祥生,最初负责集团旗下酒店运营,后负责打理祥生“大本营”诸暨运作。
2017年陈弘倪任祥生地产集团董事兼执行总裁,从那时起已经开始为日后的正式接棒做准备。
我们也注意到,扶“太子”上位之时,原祥生集团总裁赵红卫也在关键节点“让位”,转去担任实业集团总裁,这位2004年就加入祥生的“老将”,正是主导祥生重仓三四线的高周转模式的关键人物。
随着陈弘倪走向台前,祥生的风格开始慢慢发生一些变化,比如2018年10月发布的新品牌形象,以“幸福生活运营商”为口号,为摆脱“三四线小镇风”的标签和形象,开始在规模上突出重围,换仓进军一二线城市。
2019年是陈氏兄妹接班的第一年,也是祥生品牌形象升级之后的开局年。
如今祥生成功上市,二代掌门人也随之站上新的起点,能否接好这一棒,带领千亿房企新兵走向更高目标,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是个问号。
作为最后一个上市的千亿房企,祥生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是水到渠成,也算是慢工出细活。得益于它全国拓展的规模和稳健的业绩增速,上市之后的祥生,显而易见的是,融资渠道拓宽,品牌影响力提升,一个更快速的成长阶段即将到来。但不容忽视的是,坚持快周转的祥生,依然有很多问题悬而未决,例如踩红线的压力、二代掌权后的变革。不变的是,千亿祥生,对规模依然有着极大渴求,更上一层楼的野心始终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