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给管理者的5条建议,分享给你
期待能给到一些帮助。
下面,我们一个一个说。
同行非敌国、船大不占海。
第一个,关于对手的故事。
有一对夫妻,两个人总是吵架,吵得昏天黑地、不可开交。
于是,他们去找治疗师帮忙。说:
“为什么我们总是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吵起来就没完没了,誓不罢休?
太痛苦了,快帮帮我们吧。
......”
治疗师听完这个事后,就问了一个问题:
“你们说了这么多,但我还是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吵架的,这可让我怎么帮你们。
要不,你们吵一次,给我看看?”
这对夫妇,面面相觑。说:“在这里不是很有感觉,吵不太出来。”
于是,治疗师拿了一个小型录音机(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给他们,说,
“你们把它带回家,接下来一个月,只要你们想吵架的时候,就记得录下来。这样,我听完你们是怎么吵架,我就可以帮你们做一些调整了。”
一个月后。
这对夫妻说:
“对不起,我们没完成任务。
因为这一个月,我们无数次想吵架的时候,另一个人马上说,等一下,我去拿录音机。
等他拿来的时候,按下录音键。我们俩却怎么也吵不起来,先是面面相觑,然后哈哈大笑结束。”
为什么?
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录音机,因为它的加入,改变了夫妻两个人的关系。
当其中一个人按下按钮的时候,他们两个,从原本的吵架的对手,变成了合作表演吵架的Partner了。
他们从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
这就是改变合作关系的力量。
— —
商业世界中,很多人把同行当作对手,目标总是打败对手,满眼都是零和博弈,打败这个,就想着打败下一个。
一旦缺少了对手,他会不知所措,六神无主。
这哪是缺少对手,这是缺少那个小小的录音机。
试着打开自己,不要总想只有一锅饭,别人吃了,你就没有。
你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但更重要的是,你还要想着田里的,和同行一起把田里的果实做大。
同行非敌国、船大不占海。
— 2 —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第二个,关于游戏的故事。
去亲戚家做客,热情的对方长辈,反复劝你吃苹果,在你很认真的表示自己不饿,不想吃苹果后。
长辈一边说着“你别客气”,一边还是把苹果削好皮,最后递到你手里。
没办法,你只好接过来吃。
这件事很有趣,也是很常见的一个生活中场景。
如果,这时有人问你,明明你不想吃苹果,最后怎么还吃了?
你可能会说,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
为什么会这样?
李松蔚老师指出,那是因为,只要你迈入对方的家门,不知不觉,你们就开启了一场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你扮演了一个懂事的客人角色,那位长辈扮演了一个懂事的主人角色。
你们遵循的游戏规则是,都给对方懂事礼貌的印象。
什么是懂事的主人?
客人说不要吃,就真不给吃了吗?
不是的。那是客人客气。要再让一让。
如果还不吃,就算了?
不是的,要把苹果削了皮递给客人。
这才是一个懂事、好客的主人应该做的事。那懂事的客人呢?
因为真不饿,不想吃,主人削了皮你也不接吗?
不是的。那太不礼貌了,不给面子了。你只能接过来。
这才是一个懂事、懂礼貌的客人应该做的事,即使背负“太客气”的印象。
你看,在这个例子中,主人家是苹果多的吃不完吗?你是真的太客气了吗?
不是的。
只不过,你们在这个场景里,在这个游戏中,分别不由自主地扮演了懂事的主人和懂事的客人的角色。
你们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
商业职场中,有太多场景,会让我们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游戏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角色能降低决策复杂度,让我们获得成就、心理快感、避免冲突。
但是游戏,也会让我们不知不觉会按照游戏脚本进行下去。
所以,作为管理者,首先你要觉察游戏,并在必要的时候,跳出游戏,打破游戏。
才能更好地管理好你的团队,你的下属。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3 —
我的不幸,撒了谎。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在房间里摸墙的游戏。
是房间里摸墙,不是摸象。
假设你和几个人在一个大房间里一起玩这个游戏。
游戏开始前,你们都把眼睛蒙上,然后各自转几圈后,游戏开始。
这时,你们可以往任意的一个方向走。
如果你摸到了墙,就达成了目标,摘下眼罩,看别人继续玩。
但是如果你碰到了其他人,那么你就要把手搭在对方的肩膀上,跟着他走了。
直到,你前面的人摸到了墙,你们才一起达成目标。
很简单的一个游戏。
你只要摸到墙,或者你的队伍里的领头人摸到墙就行。
但是,你仔细想,心理模拟下这个游戏。
你可能会发现,这个游戏有个Bug。
那就是,如果你的队伍超过3人,那么就有可能你们的队伍形成了一个圆。
假设甲乙丙,三个人,甲的双手搭在乙的肩膀上,甲跟着乙走;
乙的双手搭在丙的肩膀上,乙跟着丙走;
丙的双手搭在甲的肩膀上,丙跟着甲走。
他们开始转圈。
然后,你们就一直这样转下去,转到天荒地老。
并且,心里还在埋怨着前面的人,怎么回事,咋还没摸到墙。
你看,你们在那转圈,是不是每个人都在遵循规则。
所有人都没有犯错,都在做正确的事,但是结果却错了。
— —
商业世界里,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事。
明明,你做对了所有的事,但是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
就比如,你在研究产品战略,组织战略。
有人对你说,研究什么战略,战略都是那些成功人士,对自己过去路径的总结和美化。
你看,我哪有什么战略,不也走到今天了。
蒙眼狂奔,杀出一条血路,就是我的战略。
你怎么回答?
你可以说:
你的成功撒了谎。
以终为始,才能大概率成功。
我祝福你,但是你的成功,不能复制到别的公司。
你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你做对了所有的事情,却依然错失城池。
有人劝你:你还不如什么都不做呢。
我劝你踏踏实实做人,找份安稳工作得了。
你怎么回答?
你可以说:
我的不幸,撒了谎。
我相信正确的事情只有重复做,才能成功。
虽然我今天倒了八辈子血霉,但是,我相信明天成功的概率,还是比失败大。
— 4 —
眼睁睁看着你把事做砸。
第四个,是关于带下属的故事。
李松蔚老师讲,他会给年轻的咨询师做督导。(督导是指,年轻咨询师有搞不定的时候来找李松蔚老师寻求帮助。)
有一次,一个年轻咨询师遇到困难,来找李松蔚老师寻求帮助。
李松蔚老师听后,给了那个咨询师一个建议,告知他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咨询师听后说,这个办法我已经用过了,不行。
于是,李松蔚老师就又给了个建议,告诉他,那你换这种办法试试。
他说,这个办法也试过了,不行的。
李松蔚老师意识到,这时候,无论给他什么建议,他都会找出一个我的建议不合适的理由。
他不是来解决问题的,他是来证明他遇到的困难有多大,他自己有多不容易的。
那接下来怎么办?继续再给他建议吗?
不会的。
李松蔚老师直接两手一摊,对他说,如果这样,那我也没办法了。
这时,那位咨询师先是一愣,然后说,老师,你别这么快放弃,你肯定有办法的,你再帮我想想。
李松蔚老师说,我真没办法了,办法刚才都说了,你也试了,都不行,无效的。
这时,那位咨询师说,也不是完全无效,其实也有点效果的。
然后,开始主动想办法,来问李松蔚老师看看这样行不行。
这时,你看,这位咨询师已经,从证明自己多么不容易,变成了面对问题开始找解决方案了。
— —
听完李松蔚老师和他带的年轻咨询师的故事,我不禁想起我曾经一位领导,老华。
有一次,我写了一份很重要的报告,需要老华审核。
写好一版,发给老华。
过了不久,收到老华提的很多意见,但是只字不改。
我只能根据意见,继续改。再发给他。
然后,又收到他提的很多意见。但,还是只字不改。
我咬咬牙,继续改。
就这样,来来回回,为了一份报告。我们两个在办公室,一直改、一直改、一直改。
最终改到了第二天早上7点。
才通过。
— —
在这两个故事里。
李松蔚老师和老华,面对不成熟的下属,用了不同的方法,帮助下属独立成长。
也许,有人觉得李松蔚老师是不负责任,向你请教,你怎么可以两手一摊呢。
但如果,我是那位咨询师,我会非常感谢李松蔚老师。
感谢他帮我成长。
就像,也许有人会觉得老华也是有病。
他明明可以自己改完,然后回家。可是他却花了整整一夜,眼睁睁地看着我把事情做砸。
但我,却充满感激。
我每一次做砸之后,他提的意见,付出的时间,都是对我的投资,让我积少成多,慢慢成熟。
感谢李松蔚老师,感谢老华。
— 5 —
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
第五个故事,是送给职场新人的故事。
李松蔚老师说他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时候,让同学分组去做些项目,最终提交个报告给他。
但是有一个小组,过了截止日期才提交报告。
于是,他就给这个小组的同学扣了分。
这时,其中一个组员就来找李松蔚老师理论来了,说,
“老师你这样不公平,我已经很早就把我负责的那部分给到组长了。
是组长整合完提交的太迟了,我又没错,明明是组长错了。”
为什么要扣我分?
听起来也有道理。但我最终还是会扣他的分。
— —
为什么?
小孩子才讲对错,成年人要做的是,不是抱怨,而是和团队一起解决最终问题。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一个团队没有按时交报告,那么是这个团队整体的责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我还是扣了他的分。
这样,在以后的小组项目中,如果组长再耽误时间,他就学会了去提醒、催促组长。
有时候,我们在培养一个职场新人的时候,我们要让他们明白不能只满足于自己不犯错。
让他们明白,他们是在一个团队里,每个人能承担多少责任,就承担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