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走不谢:鉴别南宋龙泉与南宋官窑
久未写官窑实战,因为这需要整块时间来思考提炼。
新春伊始,付闲写作。今日里就要为她们二位写一个鉴别,南宋龙泉与南宋官窑,被后人误会多年,何以至此?可能是因为没人好好研究同时好好写下来吧。
首先说明的是,我们今天探讨的是南宋的龙泉和官窑,宋之后的,不在此列。
1.龙泉和官窑,各有不同出处。
龙泉,来自浙南山区。
那山水之青翠,非别处好比。海拔几百米的山里,温润的山风和毛竹间大大小小的溪流,或是浅处在阳光映照下的淡青蓝色,或是山谷幽深处那碧青的翡翠色。南宋时在此地取瓷土烧制出来的,必然是晶莹如水的样子。窑龙泉的上品经常被送往临安(今杭州)南宋皇宫,供宫女内侍们使用;还有一些在民间流传。
官窑,来自宋代皇宫大内。
宋官窑,自问世起,就在皇家自置窑烧造,而到了南宋,则置窑于修内司,那是宋代皇宫大内的机构之一。官窑,无论在北宋还是南宋,无论用于日常生活还是祭祀典礼,都是仅供皇家使用的器物。
试想一下,在寿成殿里,皇后拿着茶盏轻呡一口春茶,然后轻放在一旁宫女手上的盏托上,端坐道:随花宴,修内司可置办妥当了?宫女恭敬答道:禀皇后,已置办妥当。
2.龙泉和官窑,气质不同。
龙泉,如她的山水,淡妆浓抹,皆为青翠。南宋龙泉,釉面有很多不开片的,那是她本来的样子,水汪汪地,都能听到山泉叮咚的声响。而后南宋的龙泉窑开始仿制官窑,那些毫无生动的开片,如同阻断了溪流的生机,成了死水。
如果您去大阪,一定要去东洋陶瓷美术馆,拜会这个南宋的龙泉瓶,她娴静地立于在官窑瓶的一侧,晶莹的釉面随时可以变成山间小溪,潺潺而动。
南宋官窑,尽是皇家的庄严华贵,这份气质,莫说整器,哪怕在小小的残片上都能看见。承袭北宋汝窑,南宋官窑的釉面大多开片,但是这些片纹在官窑的皇气之下,亦是沉稳庄严。
3.龙泉和官窑,天壤之别。
何谓天壤之别?就是根本不同,无任何近亲关系,是完全分开的两件事。
两年多以前,青器有一篇《一个叫做“切糕”的找茬游戏》,里面比对了龙泉和官窑的胎和釉,指出了两者的显著差别。概括如下:
龙泉胎土取自当地瓷土,质地紧密、断面多齐整锐利,没有铁矿的光泽,有时可见瓷化后的灰白色;官窑胎土取自杭州凤凰山下含铁元素的紫金土,经特殊配比混制而成,其断面可见质地不同的细小颗粒突起,有绵厚的质感,断角不割手,且有明显的氧化铁的金属光泽。下图最上一片为南宋龙泉:
龙泉釉面质地单一、多为透明,在仿制官窑釉面的时候,釉厚处略有塑料的质感;官窑釉面则因含有石灰碱的独特配方,而烧制出如玉的质感,且通常釉质肥润如堆脂,还有绵密的气泡,如同它的毛孔一般。下图两片标本一看便知:
龙泉和官窑,不可混为一谈,否则就被一叶障目,“鉴定者不具眼目,所以去真益远”,而后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
青器并非好为人师,只为让真理成为真理,让谎言荡然无存。清波门和小橋的两本《龍鳞》,乃是倾心于真理的心血之作,印证了“惟识者久于其道,当能辩也”。
南宋官窑,是一个不太容易追赶的真理;若叫它南宋御窑,离真理就更近了一些。
于梁溪
(另:除了南宋末期至元代早期杭州老虎洞的哥窑以外,南宋之后的任何瓷器,无论是仿官还是哥,也都与南宋官窑有着天壤之别,所以不在今日的讨论范围,但今天的内容可以融会贯通,用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