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忠 | 看了《典籍里的中国》,我们来聊聊《尚书》

大年初一,《典籍里的中国》在央视一套首播。让我们走一起溯源历史,识读《尚书》。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庄子在其《天运篇》如是总结。

秦火以后,《乐经》 失传,剩下五经。汉以后,逐渐补充完备,至南宋,正式定型为十三经。成为儒家文化基本经典。

十三经,是中国文化影响至深至远的重要文献,能够与之比肩的唯有二十四史。这是一对中国文化的擎天支柱。

如果说二十四史以记实为主,鉴往知来,以史为镜,那么,十三经则是整个古典中国的灵魂。它不仅是古代统治阶层治国安邦的理论依据,也是士农工商各色人等修身齐家、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尚书》,就是十三经中光焰夺目的经中之花。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上古之书),又称《书经》。

我们熟悉的“饱读《诗》《书》”之《书》,即指《尚书》。

《尚书》,成书于有凤来仪的年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汇编,上自唐虞,下迄春秋,一千三四百年的中国政治、军事、经济、伦理、教化,经过孔子整理、伏生传经,历朝推崇,百代研习,一直居于权威地位,直至被法典化、神圣化、宗教化,成为国学、国教,成为中华民族过去两千多年真正的宪法,成为圣经。

打开《尚书》,嘉言名句俯拾皆是:

“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尚书·虞书·大禹谟》)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尚书·周书·周官》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虞书·大禹谟》)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尚书·商书·太甲中》)

“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周书·旅獒》)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周书·蔡仲之命》)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周书·君陈》)

其他还有:“政贵有恒”、“知人则哲”、“习与性成”、“树豫务滋,除恶务本”、“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等等。

《尚书》,可以理解为一部王室政论档案,从尧舜禹时代国家形成直到春秋,孔子从1300多年的政治实践中,重点提取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君臣言行文献,比如《关于任命大禹同志继任帝舜同志担任中国国家元首的决定》、《关于中国和周边国家、地区疆界勘定的说明》、《国家主席夏启在征讨分裂势力有虞氏集团誓师大会上的讲话》、《关于尧舜禹三代中央领导建国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将共和国首都从亳迁到安阳的征求意见稿》、《关于周朝社会问题调查白皮书》、《全面加强姬周贵族个人修养的通知》、《摄政王周公旦有关塑造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指示学习汇编》、《周公旦在政治局常委会上的秘密讲话》等等。

这些君臣言行虽然指涉甚广,内容宏富,但几乎都聚焦于一个主题,那就是政治——为政之道和执政之术。道术相辅相成,彼此共同生长发育,肈启中国历史长河的滥觞,塑造中国王道政治的骨骼,甚至可以说,三千年来,中国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和规则标准,皆从《尚书》而来;两千年来,中国士魂,皆受《尚书》先入为主的哺育和浇灌。

时至今日,《尚书》倡导的理念和实践中提取的智慧,依然持续滋养着我们这个坚韧恻隐的民族。

《尚书》,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书。

打个不甚恰当的比方,《尚书》之地位相当于基督教世界中的《创世纪》或《摩西十诫》。除去大禹本身带领人民战胜大洪水、类似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外,帝尧帝舜,皋陶伯益、伊允傅说、文武周公,每个人的崇高地位都堪比《圣经》中的摩西。

区别在于,古希伯来人只有一个摩西,我们有一大群。

摩西代表犹太民族和耶和华立约,我们这个圣王集群也要立约,但是是和他们心中最神圣的昊天上帝——人民——立约。

另一个更重大的区别,摩西心心念念的,是犹太民族,只为犹太民族一群一族;而《尚书》中的圣王群体,宵衣旰食,心中牵挂的,是九州四海,是万民百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个群体,是中国民族早期最慈悲深沉的王者,是指引民族战胜苦难、摆脱权力肆无忌惮的欺凌,追求幸福、公正和自由的导师,他们道德高尚,发心公正,目光长远,计划周密,手段有效,成果显著……

在《尚书》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第一批英雄豪杰如何开疆拓土,如何保境安民,如何居安思危,如何夙兴夜寐,如何顶层设计,如何从三千多年前就选择了王道,选择了敬天爱人,选择了在一个广土众民的国家确保其生生不息和空前凝聚,不可战胜。

上古圣王们如何呕心沥血、筚路蓝缕地为构建一个九州五服统一文化建制的华夏国家所做的努力,通过孔子之手,体现在《尚书》里,清晰记载了至今影响中华民族的那些思想文化的珍贵源头;

只有阅读《尚书》,才可能真正尝试从中国文明最古老、最源头去理解中国为什么是这样的中国,中国人为什么是这样的中国人,我们的天下为什么是这样的天下。

要真正理解中国、读懂中国,甚至进而言之读懂东亚文明,《尚书》,可谓起点,可谓钥匙,可谓津渡。

《尚书》,其价值毋庸置疑,其地位不言而喻。学习《尚书》,我们要暂时摆脱名缰利锁和追涨杀跌的干扰,心平气和地追溯自己文明的童年,理直气壮地为我们可歌可泣的祖先喝彩,见贤思齐地和往昔王者的气概、思维和人格同构,精准地理解“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从而知行合一地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取法乎上,止于至善,尊重王者之道,弘扬王者之道,将王者之道践行到底。

施文忠

辛丑年正月初二

立足经典,守望纯粹 | 全球视野,中国情怀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
 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