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药:认识一下消食和胃的“神曲”,和音乐无关

对中草药稍微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绝大部分的中草药,都来源于自然,无论是动物类还是植物类、或者某些矿物,很少有需要加工的品种。

这个原因,当然与中草药的“古老”是分不开的。在遥远的古代,制造力极度低下,人们也不可能具备什么“提炼、萃取”的想法。

但话虽如此,在浩瀚的中草药宝库里,我们还是能见到个别加工品种,神曲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味。

神曲这个名字,或许有些朋友在听到的一瞬间就想到某种音乐曲子,这显然是没有可能的。

“神曲”这个名字,最早见于《药性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将其归纳入“谷部”,并说“昔人用曲,多是造酒之曲,后医乃造神曲,专以供药,力更胜之”。

我们先说一下神曲的别名——六神曲、六曲。里面的数字“六”其实就大致定义了神曲的制造工艺:由辣蓼、青蒿、杏仁、赤小豆、新鲜苍耳草和面粉混合发酵制作而成。

神曲的这六味组成,配伍是有一定的规则的,面粉大概占75%,赤小豆和杏仁各占3%,其余每种各占1%左右。

首先把面粉和杏仁混合,并用石碾轧细过罗筛;

把赤小豆粉碎成粗末,加水熬煮成粥;

把鲜辣蓼、鲜青蒿、鲜苍耳苗洗净切细段,加水煮烂;

最后把上述三步所得充分混合搅匀,加水适量,反复搅拌成小颗粒状,放入容器里压紧发酵,大概需要两天左右时间,祛除揉坨成方,切成一厘米厚的小块,晒干之后就是市面上见到的“神曲”。

由此可见,神曲和音乐无关,而是一种和酿酒相似的“曲”。晒干后的神曲为不规则的小块,表面黄白色,略光滑。质较比较坚硬,断面粗糙,能见到少量白色的菌丝。能闻到发酵的酸腐气,味酸微甘。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神曲的成分比较复杂,大致含有淀粉酶、酵母菌、乙种维生素闻、挥发油、甙类物质。可以认为是一种酶类助消化物。

在传统中医眼里,神曲至少有三方面的功用:消食行气、健脾止泻、疏风解表;一般晒干就可以直接入药,也有炒黄炒焦后使用的,比如焦三仙。

中医认为,神曲性味辛甘而温。能入脾、胃二经,主要适合食积不消、胃纳不佳,外感而伴有胃纳不佳者。

综合介绍一下历代医家对于神曲的使用特点:

1、健胃消食:

胃气不降而导致的消化不良,属于寒滞者,神曲更为适宜,如果有食欲不振、饮食积滞、胸腹胀满者更是常用之品,常与山楂、麦芽、党参、白术等配伍,代表方剂如健脾丸。

2、健脾止泻:

神曲里含有较多的芳香之品,辛香而能健脾,适合脾虚湿盛引起的泄泻,尤以伴有消化不良者适宜,常与白术、陈皮、砂仁等配伍。

3、疏风解表:

这个用法古代中医比较常用,但似乎逐渐被现代中医忽视、对于风寒外感的表证,尤其伴有肠鸣腹泻者,神曲是非常合适的,比如现代人说的“胃肠型感冒”,神曲就经常和其它解表药配伍。

4、还可以作为赋形剂:

古代中医制剂里也有“丸”的做法,神曲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赋形剂,尤其是金石类中药较多的丸药,用神曲做赋形剂,能健胃而助消化,避免重镇伤胃。

当然,神曲也有一些使用注意事项:

1、食积化热时,或者虽有积滞而又有胃火炽旺、舌绛无津者,不宜用神曲。这个时候由于阴津消耗,理当先生津清热,用甘寒、清凉之品,而神曲辛温而偏燥,虽能消滞,恐其助阳动火,所以不宜用;

2、胃酸过多的人,也不适宜使用神曲,有可能出现泛酸、嗳酸等问题,所以也要注意。

3、根据产地不同,各地的神曲又有少许差异。比如福建产者称为“建曲”,是用豆谷替代面粉而成,体轻显疏松,断面粗糙,灰黄色至灰褐色,有草质纤维,气清香,味微苦。虽然也有消食导滞之能,还适合伤风感冒、暑温痢疾等证。而湖南产者称为“湘曲”,更适宜于健胃消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