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HOUSE模型:在SAAS产品规划管理中的引申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升级,各行各业的经营理念与组织框架都在时刻的经受着变化与冲击。单一行业内积累的业务模型与组织形态不再只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起作用,而是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思想的带动下,由纵向的向下延伸,转变成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横向游动。“互联网+”大潮下,未来固有的行业壁垒打破的不仅是供应链、上下游合作方、商品渠道、商业模式。还有理论层级的管理模式、业务模型、甚至业务流程,都将变成可迅速复制并拓展的物料,被其他行业所复制并复用。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house”模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思想与业务体系。它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抽象成“盖房子”,利用评估系统、支持系统、组织模式的三大模块,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得以高效、快速的稳定运行。而这一高度提炼的理论模型,恰恰是应该被其他行业日常管理中所借鉴的。我们今天来讨论的,就是house模型,在互联网行业中saas产品在产品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初识HOUSE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house模型是经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1. 组织模式:
干系人不同,业务目标不同,组织模式就不同。组织模式决定了不同的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机构和岗位;
2. 三大支撑机制:
调配机制:招聘、晋升、降职、调配、淘汰,把合适的人配置在最合适的岗位;
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机制帮助没有与工作足够匹配能力的人提高能力;
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完成岗位工作的意愿,设计绩效和薪酬来做激励;
3. 三大管理基础:
胜任力评估:确认员工胜任力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存在能力短板;
岗位评估:确认岗位内容,确定员工岗位范围边界;
绩效评估:确认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员工表现正负反馈机制;
house模型以绩效评估系统、岗位评估系统、胜任力评估系统为根基,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础工作。而调配系统、激励系统、培养系统作为三大支柱,他们的存在得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能够良性的持续健康发展,而顶层的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则是屋顶,使得house模型体系能够更加贴近公司决策层,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维度,将人力管理与公司业务与组织结构、商业模式相贯通。
二、HOUSE模型在Saas产品规划中的应用
house模型在SAAS产品规划中的应用
从对house模型的深刻探究与理解上我们可以看出,作为house模型根基的三大管理基础,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管理模块,一旦绩效评估、岗位评估、胜任力评估系统确定,除非出现重大纰漏,一般会在一段时间内延续并维持。而三大支撑机制,是保持相对迭代状态的管理模块,通过三大管理基础下对员工能力与工作的指标化,不断的去动态调整员工的心态、能力、积极性与公司业务发展相吻合。而作为house模型屋顶的组织模式管理模块,是由公司决策层所制定的,对内而言保持相对独立性与确定性。但同时其又时刻受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保持应激性,时刻拥抱变化与市场相适应。
我们将这种静态管理模块,动态评估模块,动静结合的组织模块的思路,引申到互联网SAAS(soft as a service)产品的管理过程中,发现不谋而合。
SAAS(soft as a service)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用户不用再购买软件,而改用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且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服务提供商会全权管理和维护软件,软件厂商在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也提供软件的离线操作和本地数据存储,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购的软件和服务。
作为服务提供商,开发出的应用软件是自己所能进行控制的基础项目。而这种软件产品之与服务客户,本质上就像是企业为了增强自己的业务发展所雇佣的“员工”。企业无法去改变saas软件的结构、功能与内容,但可以将自己的使用反馈与业务需求传达给服务提供商,使其在一定控制范围内对软件进行功能迭代与优化,以满足其需求。同时服务提供商也会时刻关注客户所在行业与市场的变化动向,为其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是与house模型的各个模块所能解决的问题所类似的。
管理模块
我们把管理模块中的胜任力、岗位、绩效管理,从针对人的管理过度到针对针对saas产品的各个功能模块的管理。
岗位管理:产品中的功能模块是否与用户的核心需求所对应,是否偏离用户使用场景;
胜任力管理:产品中的功能模块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是否达到用户的满意度;
绩效管理:收集客户使用产品功能中的使用反馈与体验评分,得出各个产品功能的实际表现。
我们利用house模型的管理模块,将saas产品中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三个维度的初级判定:
第一,产品所能实现的功能需求是否在用户需求范围内;
第二,产品所能实现的功能需求是否达到并超过用户使用需求;
第三,用户对产品功能模块的实际使用感受及反馈。
在saas产品的产品管理过程中,产品的功能模块是saas产品的基础,这一定位也与人力资源管理house模型中管理模块的地位相同;
评估模块
(1)激励系统
在评估模块的激励系统中,我们激励的对象不是公司员工,而是为saas产品买单的客户。因为在saas产品管理中应用的评估模块,其核心来自于收集大量的用户针对产品功能的体验与反馈的数据信息。这种要求用户主动去完成的工作是需要建立长效的激励系统来维护的,这里的激励系统正是承担了这样的作用。
(2)培养系统
培养系统所培养的对象是通过在用户的使用反馈进行收集与汇总后,得出的待改进的产品功能或接口。针对这样的产品功能,不能武断的将其屏蔽或弃用,而是找到其在功能细节上的短板,加以有针对性的优化或舍弃。培养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将这些待改进的产品功能通过多种方式令其重得生机,并找到其真正满足的用户需求。
(3)调配系统
调配系统的目的在于将优势产品功能与弱势产品功能之间进行互补,将优势产品功能中的剩余接口调配到弱势产品功能中去帮助其解决问题。同时,将弱势产品功能中的接口或功能框架加以优化调整,与其他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孵化出新的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调配系统的调配对象一般是资源,接口,功能框架,功能定位等。
三、应用实例
1. 背景
某房产规划企业拟与我司某人口地理大数据产品签订使用协议,主要协议内容为我司数据产品“位置扫描”模块一年的使用权及两个对应api接口的使用权。
2. 基础管理
在正式签订协议之前,需首先确定我司提供的产品功能模块及api接口是否与需求方业务方向一致,此为“胜任”的大前提,即确定范围边界。与house模型中的“胜任力”模型对应。
业务方向与需求方确定后,确认api接口数据承载力是否满足需求方最大使用指标,并同时确认产品功能模块是否能满足需求方最大数据提取请求。此为“能力”的前提,即确定能力边界。与house模型中的岗位评估模型对应。
3. 支撑机制
(1)调配系统
如果在基础管理工作中,与需求方评估产品功能模块与业务需求产生不符时,积极对接需求方实际需求,并通过沟通了解业务真实应用场景,为用户调配更加合理的功能模块或接口,为需求方降低使用成本;
(2)激励系统
在正式协议签订后,产品经理与需求方搭建沟通渠道,积极搜集与接收用户对于产品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漏洞及使用建议。每个季度产品经理向用户反馈我司数据产品的迭代情况,并根据实际协议内容为用户提供产品新版本使用权限,协助用户根据自身行业使用场景与需求对新版本提出自己的可行性建议;
(3)培养系统
在搜集到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重大遗漏或与用户业务需求不符的功能模块或接口后,与开发、运维、市场人员发起联络会议,商讨具体的改进方案与问题总结。在经过有效工期内可以完成功能变更的,与需求方进一步沟通协议时间。如果无法再有效时间内完成变更的,置入资源池,待其他业务需求方产生相似诉求时再一次评估。
四、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性、结构性、条理性极强的一门管理科学,其中心在于对人力与组织、绩效的管理,但究其本质,其实是对提高并优化能力、效率、团队、发展的研究。基于对house模型的延伸思考并引申应用,在SAAS产品或toB产品的实际产品管理过程中的复用,得到了非常好的实践效果。不仅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同时也优化了产品的项目管理进程,提高了与用户关系的良性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发展,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学科领域专业知识逻辑或组织框架,可以相互延伸,互通有无,提高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与工作效率。
转发此文章到朋友圈并截图,将截图发送到本公众号。
即可获取
《阿里巴巴历年校招真题集锦》!
你的支持,是我不断奉献优质内容的动力
囊括技术类、产品类、运营类所有笔试、面试真题及面经,备战春招,你
必须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