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似当时
小时候看见外婆吃脆果子的时候总要夹在饼里,而我们都是直接只吃脆果子的,觉得油油的才香。问外婆为什么,她就说因为人老了,降不住油了。虽然不懂,但这个“降”字记忆深刻。如今我悲伤的发现,现在我吃脆果子也需要夹在饼里了...
So,看吧,你参了什么悟了什么,是你的心性改变,而禅机是一直在的,并不因为你感受到了没有,感受到了多少而变化,受影响的只是你自己。
但确实,细腻敏感的人,生活中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否则容易伤人伤己。不知道你发觉没有,在人生的很多艰难时刻,给予你力量,陪你渡劫,帮你从内成长的可能是千百年前的一位智者,或者万水千山外的一位红尘客…
最近开始把弃了两次的《晋朝那些事儿》又拿起来看。
我觉得我能坚持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忍受不了自己半途而废,有强迫症,此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对魏晋时代的文化的一种崇敬...唯独没有的是喜欢这个作者的写作风格。单就文笔和格局来说,昊天牧云比那时明月真的差不是一点半点...唏嘘一下,虽说开山立派很难,但是模仿延续更难,弄不好就是东施效颦。
尤其明显的在于,虽然都是以轻松直白的方式写历史,但毕竟这不是写小说,昊天牧云加入了太多太多自己的评价,而且是那种上帝视角的评价,给我的感觉是藐视很多历史人物的那种...这反而显得有点自不量力。当然,完全像史书那样记录又失去了活泼和引人入胜,这个度的拿捏确实很难,太贫了像个说书的,难免让人觉得演义过多,内容不可信。
所以说,就像蒋勋先生说的,仅仅平实的描述,又能让人有看下去的兴致是最难的。
关于“竹林七贤”,我看过很多人的很多角度的描写,政治角度、文学角度以及风骨人性角度等等。有崇敬的,有轻慢的,有觉得神经病的,有觉得这才是大家风范的...这事儿吧,本也没什么好评判的,因为所有的“看到”其实都是折射了自己而已...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