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5000万买了9个字,专家:这件作品是伪作!
我花了5000万买了9个字,专家:这件作品是伪作!
时间要拉回到2013年,中国收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以822.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065.53万元)拍得苏轼《功甫帖》,一时间轰动了整个文化界。从艺术本身来说,这是对古代书法家作品的尊重。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说,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到了故土,这是完璧归赵。
文物回归故土,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就在这件作品回国不久,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在《新民晚报》发表报道称刘益谦拍得的《功甫帖》是伪本。次日,作为本次拍卖方的苏富比拍卖行官方微博发表声明,坚持《功甫帖》为真迹,称尚未收到上博的研究报告。第三日,作为买家的刘益谦就《功甫帖》真伪事件首次对外发表声明,在质疑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研究方式的同时,也呼吁三位专家的研究文章尽快面世,以解困惑。
次年的元旦节当天,上海博物馆三位专家的两篇研究长文在《中国文物报》刊出,图文并茂详解为何《功甫帖》系伪作。第二天,针对上博研究员的研究报告,刘益谦再发布公开声明,称该研究成果是以三位研究人员的个人名义发表,而且两篇文章“观点不尽相同、内容相互矛盾”。他表示将等待拍卖行一方的学术论证,并结合其他相关专家的学术观点,得出综合评判。后来苏富比并没有接受三位专家“伪作观点”,始终坚持作品是苏轼真迹,三位专家也没有再次发文说明,至此,告一段落。
在三方争执期间,这个“真伪”话题,也是当时中国文化界的热门话题,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学者表示是真迹,也有学者表示是伪作。然而几年过去了,真伪之争也未能有一个最终定义,这就和新中国初期的《兰亭论辩》是一样的结果,各说各的理,但最终也没有结果。
就这件事而言,笔者的观点和主席同志批示的“文化官司有比无好”是一样的,但是作为文化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真伪之争上,最终也不能得到定论,确实有点可惜。从争论期间的文章表述,唯一值得肯定的是“文人自古清高”之说。再说这件《功甫帖》,目前并未找到有另外一个版本的存在,这件作品我们只能认为是真的。从字形、结构、用笔特点上来说,这件作品具有鲜明特征的苏轼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