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识人术:如果到了50岁,哪些东西不能随便卖弄?
《论语·为政篇》有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何谓“天命”?通俗点说,“天命”就是上天的安排,所谓“五十而知天命”就是人到五十,就要懂得上天的安排,做到顺其自然,不争不抢不张狂,这是孔夫子对自己人生阶段的总结,我们普通人自然无法达到“至圣先师”的境界。
但是人到五十,就算达不到“知天命”的境界,也要做到平心静气,修身养性,不可过分卖弄,否则很有可能“晚节不保”,老祖宗为此特地留下识人术“如果人到了50岁,还在卖弄这几样东西,往往没啥本事”!
你知道是哪几样东西吗?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按照《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所谓“人脉”是“经由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人际脉络”,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人际关系、人际网络,人脉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缘、社会关系,以及通过各种渠道所能达到的领域。
虽然不想承认,但是我们中国从古至今就是一个“人情社会”,古代讲究“朝中有人好做官”,现在人脉更是成了“生产力”,无论各行各业,只要有人脉,最起码就有了捷径,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机会与可能!
所以说,人脉是一个人的财富,而且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财富之一!
但是一个人如果到了五十岁还在卖弄自己的“人脉”,那只能说明他与那些他所自傲的人脉不是一个“等级”,孔子说“三十而立”,三四十岁正是一个人创基立业的黄金时期。
此时卖弄自己的人脉恰到好处,因为有了这些人脉,一个人可以更快的走向成功,那怎样才算成功呢?
最起码要达到能与自己所倚仗的人脉平等对话的地步,或者让别人将自己倚为人脉,如果一个人五十岁还在卖弄自己的人脉,那无异于说自己不如他人,这样的人会有什么本事呢?
有道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中,衣食住行,一举一动都离不开金钱,没钱寸步难行。
然而尽管金钱如此重要,也无法掩盖其“俗”的本质,谈钱很俗,卖弄金钱更俗,这就是为什么“暴发户”那么招人恨,人到五十,生命已然走过了一半,此时就算达不到孔子所说的“知天命”的境界,最起码也应该做到成熟稳重,深沉内敛,岂有卖弄之理。
更不要说卖弄金钱,这会使自己显得很俗,试想一下,一个五十岁的大叔还像年轻人一样逢人就炫耀自己有钱,岂不是显得太过轻浮,太过幼稚了吗,其所作所为与其年龄一点也不相符!
此外,对于真正有钱的人来说,钱不过就是银行账户中一串会“跳动”的数字而已,越有钱的人,越不把钱当一回事,你什么时候见过马云、许家印、马化腾等人卖弄自己的金钱呢?
人到五十,如果还在卖弄自己的金钱,那只能说明他没有太多的金钱,没有太大的本事,这样的人往往刚刚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永远难成大器!
俗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现实生活中不乏一些人通过“好勇斗狠”取得一些成就,但那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很多人都是倒在了“好勇斗狠”的路上,不是踢到铁板,遇到比自己更狠的人,就是把自己“作”进了监狱里,仅存的一些人也会在年岁稍大之后“转型”,不会再像年轻时那样逞凶斗狠。
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在卖弄“武力”,凡事好勇斗狠,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这样的人往往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试问,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没能通过“武力”闯出一番成就,到了年老体衰时还能通过“逞凶斗狠”实现“逆袭”吗?这样的人会有什么本事吗?
总而言之,我们常说一个人越缺少什么,就越爱卖弄什么,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在卖弄自己的人脉,卖弄自己的金钱,卖弄自己的武力,那只能说明他缺少人脉,缺少金钱,更缺乏自知之明,这样的人能有什么本事呢?
当然不是,五十岁的人也可以卖弄,只是这个“卖弄”不应该是一种刻意的炫耀,而应该是一种人生状态的表达,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种积极向上的,不服输的精神!
比如可以卖弄自己的健康,卖弄自己的才学,卖弄自己的精气神,卖弄自己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卖弄自己有出息的子女等等,曹操曾作《龟虽寿》一诗,诗中有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人到五十,并不意味着就要屈服现实,丧失斗志,只要心中有干劲,不服输,依然大有作为,只是切忌不要像年轻人那样轻浮,那样到处卖弄一些不该卖弄的东西!
客观来说,孔子所说的“五十知天命”放到现在已经有些过时了,古代医疗水平落后,人们的寿命普遍较短,活到五十就算高龄了,所以孔子说到了五十岁就应该接受上天的安排,这里面多少有些屈服命运,消沉低落的意味,现代社会医疗水平发达,五十五岁之前都算壮年。
人到五十还有无限可能,没必要自暴自弃,但是什么年龄段就应该做什么年龄段应该做的事,人到五十不能屈服现实,消沉低落,应该做到修身养性,顺其自然,不要太过执拗,不要像年轻人那样爱钻牛角尖,别的不说,这对自己的身体都大有伤害!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论语·为政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