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T【石湾陶瓷】特种邮票

2007.02.03发行               全套2枚          发行量966.86万套

(2-1)T       1.20元  踏雪寻梅  (966.86万枚)

(2-2)T       1.20元  昭君出塞(1086.86万枚)

邮票规格:30×40毫米                                              齿孔度数:13.5×13度

整张规格:150×240毫米(2版)                                   版别:影写

整张枚数:20枚(4×5)                                               陶瓷作者:潘玉书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荧光喷码                 责任编辑:陈静艺

设计者:任国恩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石湾陶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因产于广东佛山市石湾镇而得名。据出土的批量陶瓷考证,石湾早在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制陶的历史。从先秦到两汉,制陶在石湾已逐渐成为行业。到了唐宋时期已非常发达,陶胎制作为轮制与手轮兼制并用,产品除日用陶瓷外,还出现了美术陶瓷,产品自唐代开始大量出口。北宋为石湾窑一个兴盛时期,产品远销东南亚。到明清时期石湾陶瓷达到鼎盛,其显著标志便是窑的改革,出现了先进的“龙窑”。明中叶以后,“石湾六七千户,业陶者十居五六”,陶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在清代“石湾陶业全盛时期,共有陶窑107座,容纳男女工人六万有奇。”那时“石湾之陶遍两广,旁及海外之国。”在印尼、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阿拉伯半岛等地,都出土过佛山石湾等唐宋陶瓷器。

石湾陶瓷由于是民窑生产,所以创作方式不受约束,构思不拘一格,题材广泛,并充分吸收了国画写意笔法的精髓,强调概括和夸张,具有造型生动传神、釉彩浑厚朴实的特点和浑厚的乡土生活气息。具有民间的浑厚、粗犷、质朴、率真的审美情趣,人称“石湾公仔”。

2007年2月3日,为了反映中国陶瓷艺术悠久灿烂的历史,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石湾陶瓷》特种邮票,全套2枚。

(2-1)为“踏雪寻梅”。表现的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携书童踏雪寻梅的场景。此作品结构严谨,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富于情感。作品中陆游上身左俯,与童子头部的右仰相呼应,产生了高低动静相配的均衡美。人物衣服的塑造起伏有序,体态结构分明,衣纹流畅自然而略有下垂之感,加上白色衣服相衬,虽不塑雪而一幅雪天图景却呈现眼前。此外,这件艺术作品在烧制过程中,瓷器产生微妙的灰蓝色变化,并具有致密的皱裂纹理,更显典雅古朴。作品形神俱佳,涵意深远。

(2-2)为“昭君出塞”。表现的是汉代王昭君出塞与匈奴通婚,加强汉朝与边境民族友好关系的故事。作品塑造了昭君骑马上路,迢遥远行的场面。在构图上选择了一个典型的动态,即马儿向前缓行,昭君偏身转首回顾,加深了作品的寓意,给人以真实的美感。作品将昭君端庄的形象,女性的柔美以及对家乡的依恋之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套邮票采用一代陶艺名师潘玉书的作品,运用摄影艺术创作,素材的剪裁构图和光影处理一如既往地出色,很好地表现了作品中人物的神韵和还原了陶瓷的釉色。

2-1版票

2-2版票

附:

潘玉书,名麟,号玉书。生于清光绪初年,卒于1936年4月28日,寿50余岁。少时随父潘锦之学艺,在其父开设的佛山“粤华轩绸衣公仔店”学做绸衣公仔。稍大,得石湾陶塑名艺人陈渭岩赏识和器重,收为艺徒,教以文化和制陶技艺,学习人物雕塑,深得其师技艺,且多有独创,因而名噪一时。他在景德镇塑造了《关帝像》,一鸣掠人,博得盛名,到处受到敬重。潘玉书艺成以后,全靠出卖泥坯“原作”为生,后期自开家庭作坊,店号“潘玉书古玩”。潘玉书创作的旺盛期在灾难深重的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一代陶瓷艺人,他竟惨死于饥饿灾荒中,这不能不令人扼腕。然而,他短暂的一生却在石湾陶瓷艺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潘玉书是一位多产艺术家,技艺娴熟,艺术创作速度之快、质量之高,深为同行钦佩。其一般作品3天可创作一件,质量高的艺术精品,也只需7天左右便可完成。他的作品主要有两个种类:一类是用石膏翻制头模,用卷筒塑制的一般“原作”作品,此类作品底款使用“潘玉书”方章;另一类是由头部到全身都是卷筒塑制的原作艺术作品,此类作品底款使用“潘玉书制作”方章。前者是一种面部长相类似而动态不同的作品,后者则是独具相貌、动态各异的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