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拜年
大年初一是群里最热闹的一天。零点,一脚刚踏进辛丑,群主率先给大家送上了“新年快乐”的祝福,接着五花八门的拜年贴子先后亮相,缤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拜年,古就有之,是春节传统习俗之一。“拜”,有幼给长,小给大,贫给尊,下级给上级,企业给当官的行礼之意。拜年,即是在过年时的礼仪。旧时,通常指小辈以吉祥语向长辈祝颂新年,讲究叩头致礼,至少拱手作揖,鞠躬敬礼,谓之“拜年”,拜了年就得给“拜岁钱”。平辈间是没有“拜年”一说的。
如今,拜年已成为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最普通,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式。我怎么觉得这“拜年”更似当年的“贺年卡”一般无疑。我辈都亲历了伟大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拜年”也追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升级而来。
记得75年参加工作以后,同事间,上下级之间,似乎还不讲究春节期间的“拜年”。到80年代后期,准确的说是在改革开放十年后,自南方吹来一股东风,一到春节流行企业间,同行间,同事间的新年祝贺,这几乎成为一种处理公共关系的机会与手段。于是乎,每到过年社会上就流行“拜年”之风。记得,当时通过电话拜年,绍兴的电话号码还只有4位数,大多数人的家里没电话,都是借用单位电话,或公用电话拜的年。到90年代初有了bb机,我曾用bb机给朋友拜过年。接着有了小灵通,2G手机,唉,社会上就开始以发短信的方式在朋友间拜年。手机有“群发”功能,用短信拜年,一下子能发给十多个人,既省心又省力。1999年,腾讯推出了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于是,首先有人在qq上给朋友拜年。跟风的我进入新世纪后,最多的还是通过qq邮箱,给朋友发“贺卡”拜年。差不多10年以后4G手机进入人们生活。尤其是这一大一小,一前一后的“在线两头像”的微信一问世,以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还支持单人,多人参与的功能,迅速在互联网上拔得头筹,于是,使用微信“拜年”成为今人的首选。
曾几何时,短信,飞信,微信,三信各领风骚,三足鼎力。如今,还有谁去用短信拜年,至于飞信也少有人用,成了微信的一家独大。
行,在大年初一的黄昏,我就用微信给朋友们拜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