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海神妈祖的故乡,这里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今晚带你看莆田兴化古城
妈祖故里
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在福建兴化古城的湄洲岛上,诞生了一个名叫林默的女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林默是谁?
在28岁之前,她是一个普通的渔家女孩,平日里喜欢钻研医书、学些医理,给人们瞧瞧病;要不就驾船在岛屿之间巡游,顺便搭救遇险船只;如果遭逢恶劣天气,她还会举着一盏明灯登上山顶,给迷航的船只做引导……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8岁那年,在一次救助海难过程中,林默不幸遇难,但她扶危济困的义举早已被大家记在心头,为了感恩他的善行,人们便在湄洲岛上为她建起一座庙宇,从此,每当船舶出海,人们都会来到这里祭拜,祈求平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加封,从夫人到妃、到天妃、再到天后,渔家女林默渐渐由人演变为备受尊崇的海上神明妈祖。
而兴化古城,就是海神妈祖的故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君前奏对 揭示古城教育成功的秘诀
位于莆田市区中心的兴化老城区,面积不大,只有三平方多公里,但老街巷、老宅子却保存得十分完好,一栋栋明清老厝,从街头绵延到结尾,一派鼎盛气象。
可谁知道,就是在这座小城中,曾走出过21名状元、17名宰相和2482名进士。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仅在宋朝,朝廷举办的118场科举考试中,每39名进士就有一名来自兴化。
有一次,古城一下考中了十几名进士。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一科的进士中,状元、榜眼、最年长的、最年幼的,都来自兴化。
这兴化到底是什么人杰地灵的地方,竟然走出这么多读书人,皇帝恁是好奇。于是他问状元黄公度:“卿土何奇”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黄公度答:“披锦黄雀美,通印子鱼肥。”我们兴化,那可是个好地方,物产特丰饶,像什么荔枝呀、子鱼呀,好山好水滋养出人杰地灵,所以我们这个地方读书人自然就多啦。
但榜眼陈俊卿的回答,却完全不一样:“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我们这个地方,土地贫瘠,但松柏不择土壤,在任何严酷的环境下,它都能够生存。
我们兴化人,早就立下了通过读书来许家报国的志向,越是贫穷我们越加地奋发上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陈俊卿的这番廷对,皇帝大为赞赏,成为千古佳话,后来逐渐演变为古城家训乡训,勉励着后世子孙不断勤奋求学、励志上进。
而兴化后来的发展确实也没让人失望,在宋、明两朝,兴化成为中国走出进士最多的郡府,被称为“文献名邦”。
宋明两朝出了如此多的进士,你可能会问,元朝的读书人都去哪儿了?他们弃文经商了,为什么大量文人弃文经商?我们还要从南宋末年发生在兴化古城的战争说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为国为民 叔侄成神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福建各地相继陷落,兴化城很快也落入了元军包围圈。
当时守兴化的将领,名为陈文龙,乃宋度宗咸淳四年的状元。
对付元军,他运用了很多策略,先是命人书写“生为宋臣,死为宋鬼”八个大字竖在城墙上,大大鼓舞兴化军民士气,打退元军数次进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其后又在元军增援的路上设计埋伏,并组织妇女组成战鼓队壮声势用以迷惑元军,取得了南宋末年少见的一次胜仗。
元兵没有想,会被一个文弱书生打败,盛怒之下,他们不断派兵遣将,最终攻陷兴化城,陈文龙也被俘。
不愿苟且偷生的陈文龙,押送至杭州时,在岳飞庙吞灰自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族叔陈瓒得知陈文龙去世的消息,悲愤不已,道:“侄不负国,我不负侄”。
他秘密招募义军,重夺兴化城,和兴化百姓一起坚守孤城,七个月后,兴化城破,陈瓒在巷战中力竭,被俘牺牲。
为了报复,元军屠城,全城死难三万多人。血流有声,繁荣一时的兴化城成为一片焦土。这也是许多读书人弃文从商,远离元朝科举仕途的原因之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为了颂扬陈家叔侄的忠勇刚烈,古城人尊陈文龙为镇海神,尊陈瓒为兴化城隍庙主神。
直到现在,每到城隍庙会,古城里的女子车鼓队都会再次擂响战鼓,纪念陈氏叔侄忠勇,也传递着兴化城决不屈服的意志和决心。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