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每到过年时,就容易打肿脸充胖子?
到了年底,和我谈钱的来访者越来越多。
其中来访者小A和我一起谈钱谈了好几次。
她现在欠了好几万的卡债,工作这半年来也不太顺利,但是最近马上要过年了,她还想要给妈妈买名牌香水,给爸爸买名牌大衣,回家后再给他们每人几千块红包。
其实,小A的父母赚得比她多,也并不缺钱。当然,他们不知道孩子的债务问题。
小A的债务是怎么欠下的呢?
生活在一线城市,出门必打车,很少坐地铁,每天一杯星巴克,经常买衣服,和同事、朋友一起聚餐的时候还喜欢抢着买单。
有一次,她离职了,却打算邀请办公室里十几个同事去吃日料。那个时候,她已经做了一段时间咨询了,对自己的觉察越来越敏锐了。她说,自己说出来之后就后悔了,想到这顿饭要花去自己一两千呢,感觉心疼。这是她第一次有这种感觉。
小A赚得不少,但她花得更多,她总是控制不住地去消费,或者消费高于自身经济水平的东西。
于是,常年花呗、借呗、信用卡里都欠着钱,陷入习惯性负债之中。
小A这样的情况在年轻人中并不少见。
2018年《腾讯00后研究报告》显示,52.6%的90后没有存款,00后的平均存款是1840元,竟然是90后的两倍多!
最近的一个数据统计称,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人在用花呗进行信用消费,近四成“90后”把花呗设为支付宝首选的支付方式,比“85前”高出11.9个百分点,超七成“90后”未来还将继续超前消费。
年轻人不堪借贷压力而酿成悲剧的新闻也频频出现。
2017年4月11日,泉州大二女生如梦,因不堪还债压力和催债电话,选择烧炭。她在“今借到”累计借入57万元,累计笔数257笔。
2017年8月15日,20岁大学生范泽一,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他在网络借贷平台借款13万余元,其中一笔借款周利息高达500元……
……
90后的年轻人为何超前消费,或者为什么总是花的钱比自己挣的多?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跟如今的社会价值观有关,跟消费至上的社会文化有关,也跟无数借贷信用平台的强大的诱惑有关,涉及到个体层面,可能跟个人的消费习惯、自我控制能力、情绪处理、家庭教育有关……
这些肯定不是我这篇文章可以讲透的,但我想从个人心理层面上剖析一下标题的这个问题,为什么每当过年时,有人就容易打肿脸充胖子?
电视剧《都挺好》的苏明哲就是打肿脸充胖子的典型。
《都挺好》里的苏明哲在美国失业了,对任何人都绝口不提,全家的收入来源全靠妻子吴非撑着。他还盲目答应父亲苏大强去美国居住的请求,苏大强一直以为儿子在美国混得很好,等着对方接自己走。吴非反对他,他就和对方大吵,完全不顾对方的感受。
失业后的苏明哲找不到工作,吴非建议他去应聘蓝领,先解燃眉之急,并且收入不比白领低。但他死活不肯,放不下自己名校头衔和曾经牛逼的履历。
后来,苏明玉暗中帮助哥哥在国内找到了一个还不错的工作。
但他又做了一件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原本他们决定卖掉老宅,给父亲苏大强换一个两居室,结果苏大强看中了苏州金鸡湖边的大三居,要五百多万,本来是买不起的,苏明哲却要自己出钱给老爹换房。
更重要的是这些根本就没有经过吴非的同意,他们虽然一个在美国,一个在国内大公司里上班,但是他们本身的生活也并不宽裕,吴非在美国经常要等超市打折的时候才会去买东西,这些苏明哲都是知道的,可是却偏偏不管妻子的感受,不管孩子的生活质量是否会下降,为撑面子,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执意要给父亲买大房子。
为此,妻子吴非差一点和他离婚。
苏明哲的爱面子的心理导致他一再出现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
苏明哲其实是被自己的“人设”害了。他一路都是苏家门面担当,学霸、精英,不仅考上名牌大学还能出国留学,大家都以为他在美国混得挺好的。
他被这些外在的标签所绑架,希望自己在人前总是优秀又负责的好大哥形象,实际上,自己的现实又没办法支撑起这个人设,只能牺牲妻子、孩子的利益,满足自己虚荣的面子。
最近一个视频上了热搜。一男子失业3个月,背着老婆买了几千块年货送给父母,妻子发现后,当场发飙痛骂他“好几千块钱呢大哥,孩子一年的学费就没了”。
这位妻子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但自从丈夫失业后,自己背负了很大的经济压力,每个月还有房贷,本来就在节衣缩食过日子,没想到对方却背着自己买了大几千的年货给父母。
丈夫被骂之后,在一边抹眼泪,看着也令人心酸。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啊!
小A、苏明哲、视频中的男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自身经济条件不行,却要为了面子,在父母面前打肿脸充胖子。
小A在咨询中自问自答:“为什么我很容易打肿脸充胖子?”
“因为我觉得面子很重要,因为我太想证明自己了。”
'面子'在辞典中的解释是:'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获得的社会地位或声望'。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不好'面子',但要把'面子'提升为'面子文化',却只有中华民族能够做到。
所谓的面子文化关键点是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人(群体)对自己的认可。就是说,别人说你好,你就觉得有面子,别人说你不好,你就觉得没有面子。
历史学家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说:中西方文化深层结构不同。中国人讲“人情”,重“面子”。
中国人在中式文化熏陶下,形成了他制他律型人格,这是一种讨好型人格,摆出一种处处以对方为重的姿势,在群己权界上的不明晰,导致个体化受到压抑和克制。习惯于如何学“做人”,却没有首先成为“人”。
小A没钱却要过年给父母买品牌礼物,苏明哲不顾妻子反对要给父亲买大房子,视频中的男子失业3个月还要给父母买几千块年货,他们某种程度上都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讨好父母,内在其实是一种寻求父母和他人认可的心理。
希望父母与他人说自己的好,比如“能干”“孝顺”“懂事”之类的,是一种虚荣心理作祟。也是一种证明自己的方式,证明自己是“好的”亦或者“成功的”。
越到过年的时候,对一些人来说越容易打肿脸充胖子。比如有的人靠着花呗借呗买了一身名牌和一堆年货回家,有的人一月才赚五六千块,给亲戚孩子的压岁钱就是一两千,有的人给朋友送超过自己经济水平的大礼……
因为中国过年的时候大家会聚在一起,有团圆的一面,也有展示和评断一个人的一面。你一年的成果可能就在这几天中在家人、亲戚、朋友面前展现,被他人论断。我们的文化是集体主义文化,个人的价值是在集体中展现的,很多时候我们的自我价值是建立在他人的评判上的,即大家说你好,说你成功,你才好和成功。
如果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价值感不足,在这样的环境下,就很容易通过讨好别人来确认自己的价值。自己内在是空的,所以需要别人的好评、认可来填满自己。
一个人越要去证明自己,越代表着他内在自我的虚弱。
中国过年特点就是人多,人越多,要讨好的人,要向其去证明的人也就越多,于是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也就越多。
可是遗憾的是,那些别人给的好评、认可都是虚的,假的,根本填不满一个人内心自我价值的缺失。
反而因为打肿脸充胖子的讨好行为让自己的生活背负更多的债务、压力,导致自我的评价和认可度更低。
在萨提亚的交流模式中,讨好者被描述的身体姿态是:“单膝跪地,身体有些摇晃,伸出一只手做乞讨的姿势。”“如果你保持这个角色五分钟以上,你就会感觉恶心,想要呕吐。”
讨好别人,只会掏空自己和恶心自己。
容易打肿脸充胖子的人还有一个原因是:不敢直面真实的自己,不接纳自己。
苏明哲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一个虽然是学霸,在美留过学,月薪拿美金,但是依然无法独自为父亲买金鸡湖边大房子的自己。
这样的自己其实并不难堪,因为湖景房的房价就是很贵,不是你是学霸就买得起。
但是当一个人不接受自己的时候,要去躲藏和掩盖真实自己的时候,要活在一个自己苦心营造出来的虚假自我中的时候,他离真实的自己越远,就越脆弱,背后可能还会产生更深的自我憎恶和自我责备。
想象一下,当一个人经常打肿脸充胖子,在别人面前表现出很多的虚假自我时,他会怎么样?
会更加恐惧。他会害怕有一天自己的面具会被拆穿,会害怕当有一天展现真实的自己时,那些围绕在自己身边,认可自己的人,爱自己的人都会消失。
于是,他只能一直装下去 ,真实的自我被伪装的面具逐步取代,自我变得更加虚弱与无力。
一个人要如何摆脱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
第一步要接纳真实自我。
有钱还是没钱,有无社会地位……你是怎样就是怎样的,你都对自己的现实接纳。
第二步要建立起自己内部的评价体系。
有两套评价系统,一套是外在的社会评价体系,一套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学会去认可自己,而不是活在他人的好评和认可里,如我月入没有三五万,但是我对人真诚、有爱心,不断在学习,努力提升自己,这样的我就是很可爱很棒的。
第三步,提升自我的价值感。
去看到自己过往的成功经验,去寻找自己优势和擅长的地方,去学习更多的东西,让自己变得更有自信,更有价值感。
所谓真善美,有真,才有善与美。失了真,善与美没有附着的基础。
真实的,才是有力量的!
同样的,做真实的自己比做一个讨好别人,让别人都认可自己的人更有力量,也更能吸引到那些真正欣赏和喜欢你的人。
做一个真实的人,才能拥有真实的人生,而只有真实的人生,才能够令人感到内心真正的快乐和充实。
愿你能真正地认可自己,挣脱虚荣的面子和他 人的评价和期待,表里一致,身心舒畅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