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5例 黄绳武

崩漏5例

例之一

吴某某,女,31岁。

月经淋漓不尽1年。进院前3个月,月经一直不干净,现月经对月,但持续时间长达15天之久,先量少呈咖啡色,后转红,经行腹隐痛,平时白带多,口干口苦,尿黄,便结,胸闷时心慌,晨起吐咖啡色痰两口,欲呕。妇检:双侧附件增粗,压痛±,宫腔诊刮结果为“部分腺体分泌不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纳差,梦多,发燥,舌红中有裂纹,脉细缓。

原用方:

法半夏10g 全瓜蒌15g 枳壳10g 黄连4.5g 竹茹10g 郁金10g 石斛10g 佛手10g 太子参15g 黄芩6g 茯苓10g 生甘草6g

分析:该患者,①舌质红中有裂纹;②口干口苦,喜饮;③喜呕,晨起呕吐咖啡色痰,呕吐咖啡色血痰说明有病灶;不单纯是妇科病,有慢性鼻咽炎,从鼻来的血,应查鼻咽,三阴脉循喉,少阴循喉夹舌本散舌下,从吐血看,肺血应红,应伴潮热、盗汗,不会两口就完了,如是咽部出血,吃油炸物就应该出血,如果心脏出血,应该是大口血,而且有颧红、发绀等,这里多是鼻咽部出血。面色萎黄、胸闷,若不是泻心汤证,也应该考虑到心,如果是肝气怫抑应满胸痛、脉弦,但她只是正中一条线间痛、脉不弦,而且重取脉缓,从症状看,确在肝肾,但脉症不符,总地看是肝肾阴虚,肝胆火旺。口苦咽干,喜呕,是胆火旺,但脉不典型,舌质是阴伤。口渴不应用半夏,痰热才用;枳壳、枳实这些药对虚象不适合;清晨起吐血、舌质红,半夏、枳壳、枳实都不宜用;苦寒药入气分,从慢性妇科病杂病看不要用苦寒药;患者伤阴、伤精,病在心、肝、肾,不用辛燥;降逆清热不宜用苦寒药。

重组方:

麦冬15g 沙参15g 生熟地30g 旱莲草20g 阿胶15g 生甘草6g 生龙齿24g 龙眼肉12g 茯神12g 竹茹12g

方中麦冬清心火,沙参清上焦直达心肺,肺开窍于鼻,又可止鼻咽部的出血,心、肝、肾同治,滋水涵木平相火;生甘草泻火,养心阴,本来治心用炙甘草,考虑患者口干口苦所以用生甘草;多梦烦躁用生龙齿镇心神,安神定志,本来安神定志用龙牡,但患者胸闷不宜用;用龙眼肉养心血,不用柏子仁因大便稀(患者拉肚子可能是吃了瓜蒌、枳壳之类),枳实、枳壳作用以胸到下焦作用强,虚人不能吃;不用参因其咯血,用点西洋参即可,最好用参麦散。以上的方子,重在滋水养精血,药滞一些,但不能用散气药,用点茯神安心神又有流动之性,龙齿也可安心神化痰,竹茹清肝火化痰,都有流动之性。

例之二

王某某,女,36岁。

阴道不规则出血,时出时止四年余。患者自初潮开始,月经不规则,3个月至半年一潮;近5年来病情加重,经量由少到多,有时持续40余天;在最近3年中,行3次诊刮,诊刮结果提示“子宫内膜腺囊样增生”,诊刮后阴道出血仍淋漓不尽,曾服中药治疗,但效果不明显;由于长期出血,心情不佳,门诊以“功血”收入住院。现患者阴道出血20余天仍淋漓不尽,时有时无;伴畏寒,便溏,头面下肢浮肿,白带多,口甜,口不干,咽干不欲饮,左眼视物模糊;舌淡,苔中部微腻,脉细。原有五更泄病史,现已治愈。

原用方:

熟地20g 阿胶15g 太子参12g 旱莲草15g 荆芥炭4.5g 白芍10g 丹皮炭10g 炒蒲黄10g 菟丝子10g 山药15g 神曲10g

分析:从初潮开始月经即不规则,说明先天肾气不足,到目前为止月经仍无周期性;现在虽无五更泄,但大便溏,左眼不适,脉细软,特别是两关软,舌上有苔,舌质偏淡而无瘀点。此脾肾两虚,兼有肝血不足;气行于右,血行于左,左侧不适,病在肝、脾、肾;面部、四肢浮肿也可用脾肾虚来解释,白带多病在带脉,带脉由脾所主,脾虚水湿不化,所以浮肿、舌上有苔。

重整方:

党参12g 白术10g 甘草6g 枸杞子15g 菟丝子15g 补骨脂10g 芡实15g 荆芥炭4.5g 炒扁豆12g

原方去熟地、阿胶,因太滋腻,滋腻药碍脾助湿,患者舌上有苔,故不宜用;不用当归,因患者本来大便溏;不用白芍因患者带下量多;茯苓淡渗利下,对出血不利;巴戟天虽利水,但温阳药易动血;陈皮虽能醒脾燥湿化痰,但性香燥,有动血之嫌,故不用;重整方中党参、白术、炙甘草补脾益气;枸杞子、菟丝子补肾、温润添精;补骨脂温肾止泻,且能止带;芡实补任脉止带又可去湿;炒扁豆健脾利湿止带,又可止泻;荆芥炭引血归经;如果患者舌质淡,苔白,可用黑姜炭温中健脾,又能引血归经。

例之三(不全流产)

谢某某,女,39岁,入院日期:1985年9月5日。

阴道出血淋漓不尽1月余。患者末次月经7月30日来潮,前5天量中等,8月4日腹痛甚,有大血块排出,血块用水冲不散,血块排出后,腹痛明显减轻。后阴道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至今,先黯红,后淡红,但无明显腰腹疼痛,曾在门诊用中西药治疗,阴道出血一直未干净。

入院时患者阴道仍有出血,色淡红;伴心慌、气短、口干喜饮、大便干、手心热,喜甜食,不能吃剩饭,吃了便呕吐,经常胃痛,二便尚可;舌质淡,苔白,脉细;孕6产1,人流3,自然流产2。以往有胃病史。入院后先用养阴清热止血方,后改用健脾养血、暖宫止血方,阴道出血已干净。出血停止后B超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左侧附件慢性炎症改变”。

分析:提出两个问题:一是病人8月4日腹痛后掉出一血块,若为瘀血,应聚之可散,血聚积而不散,血块下后疼痛减轻,应考虑是否流产后阴道出血。先用养阴清热止血方,效果不佳,后用益母草、蒲黄、五灵脂等药物来刮宫后,阴道出血逐步停止。二是胃痛,不能吃剩饭,不吐酸,喜甘味,说明酸不足,酸与肝有关,脾胃虚寒,喜甘故也;时感头昏,是肝血不足或者肝旺;从脉象看,患者关脉软,说明脾胃虚;胃脘痛时喜热敷,说明脾胃虚寒;大便干,是出血时间长了,精血不足,肠道失养所致,因患者舌质偏淡,苔薄白,无实象;若患者苔厚,大便干,那就是胃家实。

原用方:

生地15g 旱莲草20g 益母草15g 丹皮炭15g 女贞子15g 贯众炭10g 金银花15g 连翘15g 生甘草6g 阿胶15g

后改用胶艾四物汤加减血就止了。

生地炭15g 白芍12g 阿胶15g 乌贼骨30g 白术10g 山药15g 沙参15g 甘草6g 艾叶炭6g 荆芥炭4.5g 仙鹤草15g 旱莲草24g

说明用药不宜过于寒凉。虽说血者得热则行,遇寒则凝,但此患者应考虑有流产的可能。产后用药不宜过于寒凉,流产后用金银花、连翘等过凉药是不合适的,后来用了荆芥炭、乌贼骨、白术、艾叶炭等温而止血药,血就止了,说明宜温不宜过凉;再者患者阴道出血是淡红色的,如果是鲜红或紫红色应是血热,但患者出血是淡红色,说明不是热而是寒;加上患者胃不好,冲脉隶于阳明,胃寒则冲脉受损,后天不足,用补脾法是正确的;患者口干喜饮是假象,是阴血伤于下,津液不能上承所致。

可将方中条参换成党参或太子参,生地可改用熟地或枸杞子,长期出血现已止,说明治疗大方向是正确的。止血后可去掉乌贼骨,患者胃病与一般患者的胃病不同,喜甘味是虚证,说明胃酸不足,乌贼骨性虽温,但有一特点可治酸,对此患者不宜久用。

重整方如下:

熟地黄15g 白芍12g 阿胶15g 白术10g 山药15g 党参15g 甘草6g 艾叶炭6g 荆芥炭4.5g 仙鹤草15g 旱莲草24g

例之四(青春期功血)

张某,女,17岁。

13岁初潮,头3个月周期正常,仅月经量多。3个月以后阴道出血一直淋漓不尽,色黑;无腰腹痛,仅感四肢发冷,头昏肢软,怕冷,有时寒战,喜热食,大便时干时稀,小便时黄,有时像米浊样,面色苍白无华;舌质黯,有瘀点,苔白,脉细。肛诊:子宫大小正常,右侧附件增粗。

原用方:

党参15g 黄芪20g 白术10g 炙甘草6g 茯苓15g 血余炭10g 艾叶炭10g 藕节炭10g 炒蒲黄10g 炙升麻10g 荆芥炭4.5g 虎杖10g 肉桂6g 生苡仁15g

分析:13岁月经初潮,后淋漓不尽达4年之久,色黯,怕冷,面色苍白无华,脉细,夜尿不多,无经期食生冷史。这4年间曾吃归脾丸或毓麟珠加减,月经正常一个多月,但有效时间不长,所以要脾肾同治。因月经13岁就初潮,可见肾气有一定的基础,但肾气不充;长时间出血损伤了脾,肾气不足影响到脾阳,脾虚统摄无权。经色黑,属寒,也有属热的,黑为水色,火极似水,但患者脉证是寒象,属虚寒,不是寒湿,因未用生冷。此病证不是止涩得住的,要治病源,先不求止血,先让经色变红,再来调经止血,现在越止,血色越黑。如果是瘀血,那一定有腰腹胀痛、有瘀血块,只看经色黑,就认为有瘀是错误的,中医要脉症合参。如果认为有瘀,就不可多用止涩药。此患者少女病在肾,影响到脾,治宜滋肾健脾,益气摄血。

重整方:

艾叶6g 阿胶15g 当归10g 熟地15g 菟丝子15g 枸杞子15g 党参15g 炒白术20g 黑姜炭3g 炙甘草6g 仙灵脾10g 山药15g

用药以后经色变红一点,经量变多一点,说明血活了。本来经色黑,手脚发冷,用点肉桂是可以的,但这里用了仙灵脾,少火生气,不要壮火,只要有一点温阳药带动一下即可;方中还有艾叶、当归、姜炭能温中收敛,又可引血归经;方中重用白术利腰脐,固冲任,土炒更利中焦,治大便稀溏;茯苓、薏苡仁是渗利药,这是漏证故不用。我这里是仿胶艾四物汤加减,阿胶滋肾精,养血且可止血,艾叶暖宫温肾,如艾附暖宫丸。小便排不畅,是肾气不足,气化不利所致。患者长期阴道出血,可能有感染,所以有一侧输卵管有炎症,若血象偏高,可用青、链霉素抗感染治疗。

例之五

黄某某,女,25岁,初诊日期:1983年5月。

1980年结婚,1982年停经2个月后,继而大出血,诊断为“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后作子宫肌瘤剥离术和卵巢囊肿切除术。此后每经行腹痛,经量多,曾用假孕疗法治疗,以后月经便不正常,这次因出血不止作诊刮术,诊刮结果是“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现已诊刮后第5天,阴道出血仍不止,经色鲜红,有血块,时感胸闷,口苦不干,手足温,面色[插图]白,口唇色不淡,小便黄,小便次数多量少,舌淡,苔薄,脉结代。

原用方:

党参12g 白芍12g 熟地炭20g 益母草20g 阿胶12g 茜草10g 莲房炭10g 枸杞子10g 炙甘草3g 当归10g 黄芪15g 乌贼骨20g

分析:手术后创伤大,冲任损伤是肯定的;经量多,经行时间长,虚损是无疑的;出血多,血虚是肯定的,另外还夹有瘀。患者心脏不好,心主血,炙甘草汤治心动悸,脉结代。伤寒论中治汗、吐、下后,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汗、吐、下后既伤阳又伤阴,出血多了也伤阴血,但病人无心慌症状,仅有时胸闷,是虚中夹瘀。患者原来月经不好,2个月月经不潮,后又大出血,可见先天天癸不足,手术后又损伤冲任。上方用了以后,为什么还是止不住血?我考虑,可用土炒白术20g,白术利腰脐间血,固冲任,健脾;熟地炭改为熟地;莲房炭可去掉,用三七末6g,三七活血止血;炙甘草用少了,可用到6g;枸杞子养精血,可用到15g;阿胶养血止血,可用到15g;芡实补任脉,党参、炙甘草可固冲;患者胸闷,说明心脏供血不好,或血虚,或血瘀;如果患者心慌说明以血虚为主,如果胸闷说明血瘀为主,所以用炙甘草补虚,用琥珀末活血化瘀安神,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有治疗作用;熟地炭改为熟地养肾精;茜草、乌贼骨、三七末寓止于行。患者小便黄、口苦为虚火并非实火,因其口不干,苦寒泻火是对实火而不是对虚火。患者脉结代,不宜用苦寒药,脉结代就是脉缓迟而呆。脉涩主血虚、血瘀、血寒,如血寒必手足冷,而患者不冷,所以主要是血虚、血瘀,虚中夹实,因而补虚中不离化瘀,但化瘀亦不宜太过。

重组方如下:

熟地20g 枸杞子15g 茜草10g 乌贼骨30g 三七末6g 琥珀末4.5g 炙甘草6g 炒白术20g 阿胶15g 芡实15g 党参15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