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知识】杨介宾临证经验:擅长刺血 精于选穴

开拓刺血疗法的治病范围

杨氏擅长刺血疗法,认为刺血法具有解表发汗,泻热解毒,消瘀去滞,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养血活血的作用,尤其对某些急危重证,痒麻顽疾,更具神效。杨氏在临床常将刺血法应用于中风、高血压、流感、黄疸性肝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癫痫、疟疾、扁桃体炎及脓肿、口腔溃疡、麻风、哮喘等三十多种疾病。方法有:①点刺术:用三棱针或粗毫针对准应刺部位,以稳、准、快的手法刺破皮肤,深约半分至一分,挤出血液0.5〜1ml,病情笃重者,可出血2〜3ml。③锥刺术:用三棱针或粗毫针直入直出,深约半寸,主要用于病灶较深或肌肉丰厚处穴位放血,出血1ml左右。

如杨氏治火眼案:病人刘XX,男,14岁,两眼红肿胀痛4日。诊视可见两目红肿如桃,羞明流泪,眼眵堆积,白睛血丝缕缕,疼痛剧烈,眼眶及头额胀痛,伴身恶寒发热。杨氏即选睛明、耳尖、太阳三穴,睛明深刺,使针感遍及眼区,太阳、耳尖均用粗毫针点刺放血,每穴出血0.5ml。治疗后当天肿痛大减,二次治疗,痊愈。(睛明穴深刺当慎,放血更应慎用——编者按。)

杨氏运用刺血疗法,强调选方配穴,举例以示其应用:

01

中风闭证

治以启闭开窍,平肝熄风。取穴:急刺五心,即百会(顶心)、劳宫(二手心)、涌泉(二足心);重症可配人中、十二井、十宣、合谷、太冲;如身现红点,刺曲泽、委中出血以泻热。

02

急性吐泻

治以清热化湿、调中降逆。取穴:十宣、委中、曲泽、内庭、金津、玉液点刺出血;足三里、中脘、内关、承山锥刺之。

03

气营高热

治以清热泻火、凉血醒神。取穴:百会、攒竹、太阳、耳尖、人中、十二井点刺出血;尺泽、委中锥刺放血;大椎至长强每节宜刺之,常获速效。

04

肢端麻木

治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取穴:合谷、太冲、四缝、八风、八邪、外关、阳陵泉、十二井,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配合,随证选用。局部麻木者可用梅花针散刺出血,加拔火罐。

05

顽癣痒疾

治以散风止痒、养血润燥。取穴:曲池、血海、合谷、神门、三阴交、内关刺血,局部以梅花针散刺出血加用棉灸,亦可局部散刺加拔火罐。发于肘、腘者,加尺泽、委中刺血,泻热止痒;发于掌中者,加刺少府、劳宫、清热润燥

06

实证哮喘

治以清热、发汗、定喘。取穴:十宣、委中、尺泽、膻中、天突、人中、少商、商阳刺血;大椎、定喘、太渊针后加拔罐,使之出血1-1.5ml。

07

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

治以清热退痕,凉血解毒。取穴:大椎、至阳、肝俞、胆俞、中冲、十宣、太冲、腕骨急刺出血,每穴可出血0.5ml以上。

选穴求功专,配方守法度

擅用特定穴:杨氏常依病情而选用特定穴,如急症热病,顽痒麻木,常选各经井穴刺血,具醒神、泻热、通络之效;胃肠病则多选下合穴、募穴及腑会之穴,使气机通利,升降有司;五脏疾病则以各经原穴,背俞和络穴,久病配伍郄穴,主补益脏腑元真之气,通利经隧。杨氏遵汪石山“病随经所在,穴随经而取”之旨。认为随经取穴,远近配伍,是针灸正统派治疗学的重要原则。

值得提及,杨氏善用交经八穴和天星十二诀,常以足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冲、昆仑、环跳、阳陵泉、通里、内关、公孙、外关、后溪、申脉、照海、临泣等穴,采用较为别致的配穴法(见下文),遍治临床各科疾病。杨氏常谓:以上十九穴,是针灸临床常用重要腧穴。天星十二诀,分布于人体七条大脉之上,能通十二经脉,所谓“三百六十五,不出十二決”,是调节脏腑气机的要穴;交经八穴,则属正经而通奇脉,调阴阳,平脏腑,和气血,穴力宏深。经历代医家长期实践检验,证明其确有良效,大有提倡推广之必要。

担截配穴法:金代著名针灸家马丹阳在《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中提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明代汪机云:“截者截穴,用一穴也,担者二穴,或手足,或两手足各一穴也。”较为中肯。杨氏认为担截法是一种上下单双配穴方法,临床上有三种应用:

①天星十二诀配穴法:如牙痛取双侧合谷为担刺法,一侧合谷为截刺法;小儿急惊风取上肢双侧合谷,配以下肢一侧太冲,则为上担下截配穴。

②交经八穴配穴法:如心胸胃病取上肢双侧内关,配下肢一侧公孙,是为上担下截配穴法;颈项强痛取下肢双侧申脉,配上肢一侧后溪,此则上截下担配穴。

③本经配穴法:即沿本经两端取穴为担,中间取穴为截,如上肢痛取肩髃,合谷两穴为担刺,取曲池一穴为截刺,下肢痛取环跳、丘墟两穴为担,取阳陵泉一穴为截;气喘取天突、气海为担,取膻中一穴为截;偏头痛取瞳子髎、足窍阴两穴为担,取风池一穴为截。杨氏指出“担截法”寓穴数奇偶的变化于配穴之中,似乎另有一番深意,如交经八穴、天星十二诀,采用此法疗效甚佳;临床若能补泻得法,确实力专功宏,正如杨继洲在《兰江赋》中说:“担截之中数几何?有担有截起沉疴。”

同名经配穴法:所谓“同名经”即手足太阴、手足厥阴、手足少阴、手足阳明、手足少阳,手足太阳等十二经脉的概括,这六对同名经在人体头面躯干上部交接联系。即中医文献中常提及的“六经”。同名经配穴法,是在同名的两经上各取一穴,组成穴对而应用于临床,其理论根据是同名经同气相求的关系。近代研究经络感传,有同名经之间针感相互传导的现象,说明同名经相通是客观事实。杨氏运用同名配穴法,常将交经八穴和天星十二诀组成不同的配合。如高血压、眩晕等症,取两厥阴经的内关、太冲;胃火牙痛,取两阳明的合谷、内庭;肩背痛取两太阳经的后溪、委中等。这种“穴对”,精巧玲珑,圆机活法,临床效果尤妙。另外,癲狂痫取两太阴经的少商、隐白;心肾不交的失眠接取两少阴的神门、太溪;胸胁痛取两少阳经的支沟、阳陵泉,都是同名经配穴,为临床屡验不爽的常用处方。

医案选

例1:中暑

夏XX,女性,24岁,1965年7月15日午后初诊。

患者当日冒暑赶集,返家至中途,卒然晕仆于路旁。故求急诊。所见,头痛如裂,烦乱躁扰,呼吸气粗,白晴血丝缕缕,口大渴,汗如雨下,恶心呕吐,小便短赤如茶汁,苔黄腻,脉濡数。体温41℃。热伤心神。治以开窍、泻热,清暑。

处方:少商、商阳、中冲、太阳、攒竹、合谷、委中、曲泽。

治疗经过:以上穴位除合谷毫针重刺留针外,余皆以三棱针刺血,每穴挤出紫黑色血液0.5〜1ml,并以温开水频服。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清醒,1小时热退汗止,诸症缓解,自行回家。

【按】中暑之证,治当开窍醒神,清暑泻热。杨氏总以刺血为先,暑之重症,出现神昏,汗出肢厥,呼吸浅促,脉微等症时,杨氏常取“五心”穴,即百会(顶心〕、双劳宫(手心)、双涌泉(足心〕、急刺血,或配以人中、十宣等。

例2.呃逆

杨XX,男性,30岁,1986年3月29日初诊。

患者于11天前,午餐进食面条,即出现呃逆,其势甚剧,不能自控,以致夜不能寐,十分痛苦。曾口服和肌注利他林、安定等药无效。于3月26日收入我附院。诊见:患者形体壮实,痛苦表情,呃逆频频,响亮有力,气短而促,昼夜不停。伴脘腹痞闷,反酸恶心,头身胸胁抽掣作痛,舌苔薄白,脉弦滑。证属胃气上逆。治以和胃降逆。

处方:中脘、内关、足三里、膻中、膈俞。

治疗经过:以上各穴,用28号毫针强刺重泻,;留针半小时,3分钟提插捻转一次。膻中、膈俞、中脘针后加拔罐,以皮肤紫红为度。针后10分钟打呃明显减少,半小时停止发作。当晚酣睡10小时,翌日又行针刺一次。观察一周。未复发,痊愈出院。

【按】呃逆多由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气机逆乱,直冲清道而致,常能自行缓解,或采用某些民间验法而取效。但本案发病11天,呃逆持续发作,曾遍服中西药物而不效,实属鲜见。《针灸资生源·伤寒呃逆条》云:“灸中脘、关元百壮”。《医学纲目》又云:“呃逆服药无效,灸中脘、膻中、期门必效”。杨氏综合西法,选取胃募中脘,配伍足三里、内关以宽中降逆止呕。膻中为气之海,膈俞为血之会,二穴沟通阴阳,顺气活血,旨在“调和”,切中病所,故收效。

例3:胁肋痛

陈XX,女性,63岁,1980年6月26日初诊。

本月6日半夜突然感右侧胁肋剧痛难忍,呼吸、咳嗽、转侧活动时加重,牵引腰背。立即去市三院急诊,胸透无异常,以胸痛待诊处理,予镇痛镇静剂、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次日又加服中药,二十天来收效甚微,故来求治。所见:颜面红润,痛苦表情,烦躁不安,头昏耳鸣,右胁3〜7肋有明显触痛。舌示少苔,舌质微红,脉弦紧。证属肝气郁结。治以调气止痛。

处方:支沟,阳陵泉、乳根、天池

治疗经过:支沟、阳陵泉二穴,粗毫针强泻手法,5分钟提插捻转1次,留针半小时,乳根、天池二穴,拔罐15分钟。一次减,二次瘥。

【按】杨氏善出穴对,以其精巧玲珑,圆机活法,取效尤速。支沟合阳陵,用治胁肋疼痛,古有明验,然杨氏更以其同属少阳经,领悟同名经配穴法之真谛。曰:善师古者,师其法,此之谓也。

(0)

相关推荐

  • 针灸常用腧穴——水沟

    [穴名释义] 该穴位于状如"水沟"的人中沟中,有如承接鼻涕之沟渠,故名水沟,又名人中. [定位取法] 人中沟正中线上,上1/3与下2/3交会处.将患者人中沟均分为3等份,上1/3与 ...

  • 针灸常用腧穴——睛明

    非主流针灸 传承针灸 学习交流 扫描关注 [穴名释义] 睛明穴,因位于目内眦,近于睛,能治目疾诸症,有明目之功,故而得名,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定位取法] 本穴位于眼周部,目内眦角稍上方0.1寸凹陷 ...

  • 中风后呃逆不止的针灸治疗法

    中风后出现呃逆,尤其是呃逆声音很高,连续不止的患者,病情重笃,是阴虚阳亢,肝风上逆或者是气阴两亏,厥气上逆所导致的. 取穴:内关,天突,膻中,中脘. 治法: 1.针内关和天突,用泻法.天突在颈静脉切迹 ...

  • 针灸常用腧穴——膻中

    [穴名释义] <经穴释义汇解>: "胸中两乳间曰膻,穴在两乳间陷中,又为心之宫城,故名膻中." [定位取法] 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用体表标志取穴法,先摸取左右两侧 ...

  • 杨介宾临证经验:擅长刺血 精于选穴

    新朋友点击关注↑↑↑, 老朋友请点赞转发(*´゚∀゚`)ノ 开拓刺血疗法的治病范围 杨氏擅长刺血疗法,认为刺血法具有解表发汗,泻热解毒,消瘀去滞,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养血活血的作用,尤其对某些急危重证 ...

  • 针家精要丨杨介宾:擅长刺血 精于选穴

    作者简介 杨介宾,四川省金堂县人,生于1929年11月9曰.出身于中医世家.早年一边读书,一边随父临症习医.中学毕业后,即悬壶桑梓.解放后,杨氏先后到联合诊所及县人民医院工作,后又被选送成都中医学院师 ...

  • 浅刺多捻针疗法——马石铭临证经验(节选)

    编著/黄劲柏疗法概述马氏的浅刺多捻针法,是在先人的基础上创建的.浅刺法古代早有记载,<灵枢·官针>所述毛刺.半刺.直针刺.浮刺等刺法均是在不同情况下运用的浅刺法.现代常用的皮肤针.腕踝针. ...

  • 临证经验:高粘滞血症

    湖北老中医:卢新民 临证经验: 高黏滞血症. 高黏血症(又称高黏滞血症) 是由于血液中脂质过高,造成血液黏稠.血流缓慢,易诱发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近年来医学普遍关注的一种病理综合症.通俗地讲,就 ...

  • 干祖望60年临证经验:极效治愈过敏性鼻炎选方用药

    干祖望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选方用药思路 目前,过敏性鼻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将本病归于"鼻鼽"范畴,治疗效果优劣,取决于医师的辨病辨证和选方用药水平.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在 ...

  • ​干祖望60年临证经验:极效治愈过敏性鼻炎选方用药

    导读:干祖望老先生是中医耳鼻喉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是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60多年执教40多年,现仍拼搏于临床.教学.写作第一线上.本文是干老弟子分享的老先生的学术精髓,有 ...

  •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小柴胡汤治验选

    例一 丁老太,1982年退休后,偕夫于家中同营制衣业,房舍简陋狭小,环境郁闷.入夏以来,频频汗出.至8月下旬,偶患风寒感冒,稍见头痛.鼻塞.纳差.乏力.自服感冒药,终未解除.延至9月9日,诸症加重.逮 ...

  • 刘涛心意奇针 脾胃系统: 舌诊 针灸组方 刺血疗法

    刘涛心意奇针 脾胃系统: 舌诊 针灸组方 刺血疗法

  • 练针的一、二、三、四和针灸临证经验

    张缙教授是我国著名针灸专家,人类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 张缙研究员穷其毕生精力致力于运用针刺手法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研究,从医五十余年,从实践到理论,完善了针灸技术的基本功训练.单式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