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楷写成田英章那样,还是写成欧阳询那样历代书法家早给了答案

经常有人问,欧楷写成田英章那样不好吗?好与不好先放在一边,我想问问为什么非要写成田英章那样?非要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

田蕴章先生也曾经说过,“楷书学欧莫学田!”有人说田蕴章是明白人,知道田楷的局限性,这样的理解其实都是错误的。

欧阳询 九成宫 局部

田楷一无是处不可学吗?未必,但要看学什么!

田氏楷书自民国传承过来,有一定传承,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就争议最大的形质上的妍美之说,田楷力求工稳,力求完美,与时代审美相符。这是好的、可学的一面,但不要过。

很多田楷的学习者只是太追求工稳和完美,所以处处谨慎,放不开。甚至有人用抅描的方法完成点画外形,这就是过了头。另外流美的往往夹杂着习俗,田氏本身不可能说完全摒弃了习俗。再在外形上力求相似,加上自己的习俗,不同于负负得正,而是由不显但彰显。

田英章楷书

那么,有人说的写成欧阳询那样可不可以?答案是肯定的,不可以。

学书法不是学描形,临帖也不是抄帖。如果只为了写出一模一样的字来,照大家公认最高的王羲之的版本,古时候拓印就可以,今天扫描就可以。完全没有必要“穷研篆轴,纂集精专”地去辛苦练习。

我们不讲大道理,但看从古到今的书法作品,有谁跟谁的是一模一样的呢?王献之是王羲之最得意的儿子,在书法上,也是可以与王羲之齐名的书法家之一。如果书法要在字形上力求近似,那么,他们父子是最该一致的。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事实上,不但他们的书法艺术在外貌上不同,笔法运用上也不尽相同。王羲之用笔内擫,王献之用笔外拓。

欧阳询也把他的儿子欧阳通培养成了一代书法家,父子二人名声同著于书坛。小欧深得大欧的用笔险峻之法,但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放到一起,可以明显分辨哪个是大欧的,哪个是小欧的。

王献之 中秋帖

本质上,欧阳通的书法比欧阳询的书法用笔锋颖露,所以显得更意气风发,不是含蓄内敛的风格,而是棱角分明。不过他隶意更浓,也就增加雅正,含蓄的气氛。

古人尚且如此,名家尚且如此,我们为什么就觉得写成某人的样子是最好的呢?

这就要从临帖说起,自古至今,习书都是从临帖开始。王羲之写给王献之的学书秘笈中对他说:“予《乐毅论》一本,书为家宝,学此得成,自外咸就勿以难学而自惰焉。”

阳通 泉男生墓志

王羲之教王献之,笔法都是手把手教的,为什么还要留给他一本《乐毅论》来学呢?《乐毅论》的意义在于,验证王献之对王羲之所传笔法的运用。笔法是书法的理论,《乐毅论》是书法实践的模板。书法的懂和会是不一样的,是隔着一本《乐毅论》的。

也就是说,没有临帖的经验只能叫懂,算不上会。临帖的意义并非要写成跟法帖一模一样,而是让笔法理论在临帖的过程中变成书法实践。所以,就全写欧楷,不但不用写成田英章那样的,也不用写成欧阳询那样的。

黄庭坚跋苏轼寒食帖

田楷的学生,如果学得了笔法,可以用欧阳询的法帖作规矩来丈量自己的水平。

书法的本质是用书写的形势抒散情怀,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就算都是端秀清新派的,二王也是不同的,同时豪放派的黄庭坚和米芾的区别非常明显。但他们几乎都是学二王的,却能把自己表达出来。

米芾 紫金研帖

不会临帖,将会把自己写成别人的样子,会临帖的才能用原帖的笔法把自己写成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