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薪几千的地摊摊主,到年入几百万的总裁,他是如何做到的?
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有个观点:职场,以至于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影响力。而构建影响力的方法,一是写作,二是演讲。
可以说写作技能是一项底层技能,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写作,让写作为人生赋能。写作能力不会贬值,相反会因为时间的累积而给人生带来复利。
新媒体运营专家,写作课讲师粥左罗曾是一名迷茫焦虑的北漂,摆过地摊,做过服装销售。后来是写作成就了他,让他从一个籍籍无名的新媒体小编做到内容副总裁,现在已成功创业。
支撑粥左罗老师一路走向成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写作能力。他认为写作能力人人都需要,而且写作人人都可学,本着这样的初心,他写了《学会写作》一书,希望不仅能帮助职业写作者更快地成长,更希望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能学一学写作。
《学会写作》这本书内容充沛,完全可以成为自媒体写作的入门教程。本书详细得当地阐述新媒体写作的方法论,其中建立素材库、刻意练习、持续曝光这3个方面对于初涉写作的新手将获益匪浅。
建立素材库
一些名人大咖在做演讲时常常金句频出,引用的例子信手捏来并恰到好处。2016年罗振宇在跨年演讲有个刷屏金句:爱上一个人的感觉,就好像突然有了铠甲,也突然有了软肋。
其实这些大咖都有随时收集素材的习惯,久而久之,语言表达充满了魅力。
我从一个小白到现在定位书评写作,最大的弱点就是文章太干,没有案例来支撑论证,没有金句来加强点缀。我意识到了素材对于写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好素材不是搜出来的,而是攒出来的。
在《学会写作》这本书中,粥左罗老师给出了日常收集素材的两个方法。
01.及时收藏
我们看到好的文章可以先收藏,并且拆解整理这篇文章的标题、案例、金句,思考整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接下来可以归类到相应的素材库。
现在平台功能都很强大,可以随时阅读,及时收藏,为我们节省了时间,又能收集到素材。
02.随时记录
我们经常会被一篇文章、一次演讲、一场电影中的几句话击中内心,那这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立即记录下来。
比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两个很好的句子: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
《时间的格局》里有一句话:唯有梦想,才配得上你的焦虑;唯有行动,才能解除你的焦虑。
这些启发性较强的句子就应该充实到素材库中。
碎片化的灵感很宝贵,都要及时记录,整理到素材库中,否则过了一会儿就可能会忘得一干二净。
粥左罗老师就经常用锤子便签随时记录,有时围绕几个关键词记录,有时围绕一个主题写上几段。遇上合适的机会,这些可能会成为某篇文章的核心,有时甚至会直接拓展为一篇文章。
素材库建立后,需要归类整理,最好能够细分,还要定期去熟悉,去消化。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能使我们在某一领域从新手到大师,它需要大量持续有目的地专注练习。
那写作怎样进行刻意练习呢?
01.学习拆解
在富兰克林自传中,作者写到自己早年只受过两年教育,以他的学业水平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作家的。但富兰克林从未放弃自学,当他看到一份《观察家》的杂志时,他被里面的文章所吸引,他决定也要写出优质的文章。于是他找出自己最喜爱的文章,然后用简短的句子来描述。他的目的不是要复述原文,而是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原来的意思。练习几次后,他渐渐也能写出高质量的句子。
像书评写作者要成为优秀的书评者,也可以学习富兰克林的做法进行刻意练习。我们可以拿优秀书评者的文章进行拆解,把文章拆分为观点、故事、金句。
有价值的观点能够给读者带来改变,文章能给读者留下正向的影响。
所以在拆解时,我们要明确作者的观点,知道有几个分论点来支撑,这类观点源于生活中的哪些事件,也可以去网上查阅,了解当下对这一话题的流行认知是什么,
这样可以激发我们对生活保持敏感和思考,让我们也有渐渐清晰提炼观点的能力。
讲述观点时不能一直讲道理。
讲一百个道理,还不如给读者一个好故事。
一个围绕主题的故事,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会不言而喻;一个有冲突的故事会激发读者完整阅读的兴趣;一个有人物个性鲜明的故事,往往会让人产生共鸣;一个有细节描写的故事,常常会让读者动容。
故事的精彩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篇文章的精彩。
我们可以在素材库中收集不同主题的故事,模仿并学着写出故事。
“文似看山不喜平”,故事中有矛盾,有冲突,有波澜,又能契合写作主题最好。
文中的金句就像是颗颗珍珠,短小精炼,引人注目,又让人产生共鸣。
我们可以在收集的基础上进行原创仿写,有时脑海里灵光乍现的句子稍加修改也可成为金句。比如“中午不睡,下午崩溃,”我们可以这样仿写“前半生不吃苦,后半生就吃土”。
02.模仿练习
在富兰克林做了大量的句子练习后,他发现自己的词汇量不是很丰富,他无法做到“文思泉涌,信手捏来。”
于是他决定把杂志中一些好文章的语句改写成诗,他确定,写诗将迫使他想出大量不同的词语。在改写后等待一段时间,他再把当初改写的诗句写回散文。这个方法使他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要找到正确的词汇,并且增加对词汇数量的积累,让自己迅速从记忆中调用这些词汇。
粥佐罗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要用准确的词汇来表达,他建议多阅读文字简练的大家作品,模仿练习,切忌抽象和模棱两可。
富兰克林在词汇练习结束后,开始进行文章结构和逻辑的练习。他再次找来杂志中好的文章,为每个句子写下一些线索,他把线索写在不同的纸上,并且故意把顺序打乱。等待一段时间后,他把这些顺序不同的句子组合在一起,把自己总结的文章和原作者进行对比。有时候,他会发现自己的思路跟优秀的作者不一样,于是,他再次修正自己。
所以较好的文章结构能避免思路混乱,让文章符合逻辑,让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粥佐罗在《学会写作》这本书中提到过一类文章的基本模型:
提出问题(观点)
为什么,分析原因
找出关联,哪些概念、案例可以解释此事
怎么做,给大家提出具体建议
最后反思或意义总结。
当然文章除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样的递进结构,还可以是观点并列式的结构。其实就是写之前为文章列个大纲,确定每一部分的写作方向和范围。
写作的才能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富兰克林通过刻意练习成为了美国历史上伟大的作家,他的著作《穷查理智慧书》以及后来的自传,都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所以每个人在写作之路上需要持续地有目的地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不仅仅是表面掌握一种套路,最好还需要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并对标优秀,不断反馈修正。粥左罗在本书中总结的一套适合自媒体写作的刻意练习方法,为我们减少了试错的成本,加快了进步的速度。
持续曝光
我们用心建立素材库,进行大量刻意练习,就是为了能输出一篇篇优质的文章。而这时还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李安导演说过一场电影拍摄的完成,就应该经历观众的参与。
那么一次完整的写作就应该包括作者、内容、读者、互动,也可以说和读者的互动会更丰富文章本身的内容。
我们持续曝光自己的写作,会带来外部的反馈,进而会反思自己的作品:读者能明白我表达我的意思吗,怎样排版让大家看得更舒服,阅读量的低说明我写的不是大家感兴趣的,点赞数低说明我的内容还不够好,没有赢得读者的认可。
所有这些反馈会不断让我们提高写作的标准,提升写作技巧。当然外部的激励也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信心,在坚持的路上增添底气和人气。
所以写作需要持续曝光,写作后公开,才能不断强化自己的写作能力。
写在最后:
建立素材库,并源源不断充实,会为我们的写作添砖加瓦,以备未来写作素材的细水长流;大量地刻意练习,让文章言之有物,严谨缜密;再通过公开发表,持续曝光,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渐渐驾驭新媒体写作。
粥左罗的《学会写作》还给了我们和之前截然不同的写作认知,以及通过写作打造个人IP的方法,这本书值得写作小白阅读,并顺利度过新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