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醉酒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东床快婿
王羲之字逸少,祖父王正,官至尚书郎;父亲王旷,官至淮南太守。
王羲之年幼的时候,语言迟钝,别人并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没有人看好他。
等到他成年以后,善于才辩,尤其擅长书法,深受堂父王敦、王导的器重。
东晋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太尉郗鉴想在王氏子弟中选一个人做女婿,就派门客到王家去查访,王导热情款待,带着门客到东厢房挨个挑选。
这位门客回去以后对郗鉴说:“王家的子弟都不错,每一个都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只是听说我要去替先生选女婿时,个个都穿戴整齐,文质彬彬,很讲究礼仪,都是一本正经的样子,总让人不踏实。只有一个人如无其事的样子,衣冠不整地袒露着肚子,一个人躺在床上,不慌不忙地喝酒吃东西。”
郗鉴一听,马上说道:“对了,这个人气度不凡,他就是我要找的女婿!”
回去一打听,这个人就是王羲之,郗鉴就果断把女儿嫁给了他,称为“东床快婿”。
后来人们就以“东床”来称谓女婿。
抄经换鹅
那时候的人们都十分喜欢王羲之的字,都希望得到他墨宝,可那里那么容易得到。
山阴县的一位道士也十分想得到王羲之的字,可又怕冒昧去求有失礼貌,万一得不到还丢人。
他听说王羲之非常喜欢鹅,就精心饲养了一群白鹅,还故意放在王羲之的必经之路上。
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果然看见了那群白鹅,顿时十分喜欢。
就派人去问:“道士,你这鹅卖不卖?”
道士一看王羲之上当,高兴得不得了,故作镇定地说:“我的鹅只换不卖,你家先生如果想要,就让他抄写一本《道德经》来换吧!”
王羲之太喜欢那群鹅了,马上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很快就抄好了《道德经》,与道士做了交换,高高兴兴带着鹅回家了。
道士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墨宝。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王羲之的书法造诣很高,人们形容他的运笔气势“飘忽如浮云,矫健如惊龙”,并送给他“书圣”的称号,赞叹他登上了书法艺术的高峰。
可他却谦虚地说:“我的书法和书法家钟繇相比,可以说是并驾齐驱;如果和书法家张芝比起来,只敢称第二,不敢称第一。”
王羲之平常喜欢服食丹药,修身养性,他不喜欢住在京城,却唯独钟情于会稽郡这个地方。
会稽郡山水秀丽,名士云集。谢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都住在那里,他们都是当朝的名士,文章名满天下。
他们志趣相投,常常聚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一起饮酒作乐,寄情山水。
有一次大家都喝醉了,王羲之就亲自撰文表达他们的志趣,这就是流传后世的《兰亭序》,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可惜后来下落不明。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大家,被后世并称为“二王”,王献之著有传世名作《中秋贴》。王羲之的侄子王珣依然是书法大家,有《伯远帖》传世。
《中秋贴》、《伯远帖》和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被乾隆皇帝推崇备至,视如珍宝,因此题名宫中的书斋为《三希堂》。
参考资料:《中华上下五千年》、《二十五史经典故事》,如想了解更多故事,请购买正版图书。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