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张图片待你和巨幼贫亲密接触
一患者,男,65岁.因乏力、头晕、活动后气短、心悸还有手脚麻而住院:血常规中有关红细胞的几个参数如下:RBC:1.89×1012/L;HGB:80g/L;HCT:0.24;MCV:129fl;MCH:44pg;MCHC:339g/L。
血常规镜检
成熟红细胞明显大小不一,以大为主,易见分叶核粒细胞分4-5叶。
病史,胃溃疡数年。
医生诊断;胃溃疡
贫血待查?巨幼贫待查?
医嘱;骨穿.
血片
红细胞大小不一,可见椭圆形大红细胞。
血片
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缩小.
血片
可见有核红细胞.
骨髓片: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增生显著.
骨髓片:
中晚幼红细胞,胞浆丰富,核染色较淡,核浆发育不平衡.
骨髓片:
易见巨双核红细胞
结合生化检查,该患者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
其血细胞形态学特点是红细胞体积较大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骨髓中巨幼红细胞增生。
病因
巨幼细胞贫血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叶酸或(及)维生素B12缺乏。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MCV>100fl),血象往往呈现全血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均可减少,但比贫血的程度为轻。血涂片中可见多数大卵圆形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可有5叶或6叶以上的分叶。偶可见到巨大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2.)骨髓象 骨髓呈增生活跃,红系细胞增生明显增多,各系细胞均有巨幼变,以红系细胞最为显著。红系各阶段细胞均较正常大,胞质比胞核发育成熟(核质发育不平衡),核染色质呈分散的颗粒状浓缩。类似的形态改变亦可见于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系,以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更为明显。
3).生化检查
(1)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测定:目前二者均可用微生物法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的正常范围约为5.7~45.4nmol/L(2.5~20ng/ml),血清维生素B12的正常范围为150~666pmol/L(200~900pg/ml)。由于部分正常人中可有血清维生素B12低于150pmol/L(200pg/ml);又因为这两类维生素的作用均在细胞内,而不是在血浆中,故此项测定仅可作为初筛试验。单纯的血清叶酸或维生素B12测定不能确定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的诊断。
(2)红细胞叶酸测定:可用微生物法或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范围是317.8~567.5nmol/L(140~250ng/ml)。红细胞叶酸不受短期内叶酸摄入的影响,能较准确地反映体内叶酸的储备量。小于227nmol/L(100ng/ml)时表示有叶酸缺乏。
(3)血清高半胱氨酸和甲基丙二酸水平测定:用以诊断及鉴别叶酸缺乏或维生素B12缺乏。血清高半胱氨酸(正常值为5~16μmol/L)水平在叶酸缺乏及维生素B12缺乏时均升高,可达50~70μmol/L。而血清甲基丙二酸水平升高(正常值为70~270nmol/L)仅见于维生素B12缺乏时,可达3500nmol/L。
鉴别诊断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可以有血象全贫及大细胞贫血的表现,骨髓中可见到红系有巨幼型改变。鉴别主要靠MDS有典型病态造血,可波及巨核系及粒系细胞。患者细胞遗传学的改变亦可帮助鉴别。
2.)再生障碍性贫血 可有血象全贫,但骨髓增生低下。由骨髓涂片和活检病理检查可鉴别。
3.)溶血性贫血 某些溶血性贫血会有相对的叶酸缺乏,当叶酸缺乏性巨幼细胞贫血临床上出现黄疸及网织红细胞增高时,两者需加以鉴别。溶血性贫血的骨髓中不会出现典型的巨幼改变,黄疸及网织红细胞增高的程度较显著。此外,溶血性贫血的特殊试验常可帮助证实。
预后
巨幼细胞贫血的预后与原发疾病有关。一般患者在进行适当的治疗后可得到很快的反应,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神经系统症状恢复较慢或不恢复。网织红细胞一般于治疗后5~7天开始升高,以后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逐渐增高,血红蛋白可在1~2月内恢复正常。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及其他实验室异常一般在7~10天内恢复正常。如果血液学指标不能完全被纠正,应寻找是否同时存在缺铁或其他基础疾病。
此类疾病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农村多见,在各种消化道疾病患者和消化道手术后患者中也常有发生。因此要合理正确饮食,不要偏食,特别是怀孕期妇女和婴幼儿童,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巨幼细胞性贫血影响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