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最重要的一个指标——灸透!如何才能“灸透”?

经络探索

古人曾有“灸法效如桴鼓”的说法,认为艾灸。就像敲鼓,一敲即响。显然,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建立在灸透穴位的基础之上,唯有灸透,才能得气、有灸感、有排病反应,进而取得疗效。

平日里,我们教大家用艾灸调理疾病或调理身体时,都会给出一组穴位,有时还会具体到哪个穴位灸几壮、灸多少分钟。这些都是相对客观的量化标准。不过,如果你只会机械地照本宣科,那就未必能取得完美的艾灸效果了。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量化标准都是表面功夫,真正决定一个穴位在施灸过程中有无变化、发生了什么程度的变化,关键取决于这个穴位是否灸透!打个比方,这就跟蒸馒头一样,光时间够了没用,熟透才是关键。

 什么是“灸透”

形象地说,所谓“灸透”,就是在艾灸时,穴位处于“打开”的状态。这样,艾火的热力和药性才得以通过穴位和周边的皮肤渗透进身体,而不仅仅浮在皮肤表面。《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中指出:“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可见,灸透有两个重要前提:“火足”与“气到”,“火足”就是灸量到位,“气到就是气至而有效。

现实生活中,多数灸友在灸至皮肤红晕时,便认为穴位灸透了,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因为如果经络瘀堵严重的话,皮肤再怎么红晕,经络还是不通。

那么,怎么灸透呢?

以最常用的悬灸为例,艾灸时,建议在距离皮肤三、四横指宽差的位置处施灸,别跟烤肉一样,产生刺热,因为“壮火食气”,太热了反而耗气,能感觉到温热的热量就行。

同时,施灸者和受灸者都必须心神合一。因为艾灸的过程其实就是以火行气的过程,在气的运行过程中,神无处不在,喜怒忧思悲恐惊,都是心神变化的表现。唯有“心神合一”——将心神之力渗透到施灸行为当中,身体才能更好地吸收灸量,进而尽快地灸透,反之,心神涣散,调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灸透”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最大的感觉就是一个字:活!就是透过穴位及人体,能找到“活”的感觉--阴气与阳气之间发生了能量变化。

比如,没灸之前,抚摸皮、肉、筋、骨,感觉僵、硬、凉;艾灸过后,再抚摸看看,感觉完全不一样了,皮肤有弹性了、柔软了,筋也顺了,骨头也不硌手了。总之,皮肉、筋、骨成为一个有活力的整体,手抚摸皮肤时,肉、筋、骨都跟着一起律动,不像艾灸之前,抚摸皮肤时,只有皮肤在动,其他都是死的。

通常,患者可以感觉到4个层面的变化:

第一层:形,就是形顺了,肢体恢复了正常的姿态。

经络不通时,人常有皮肤痒、手脚麻、腰腿酸、关节痛等症状。艾灸过后,痒麻酸痛等浅表层面的症状得到缓解。这就是解决“形”的问题。

第二层:质,就是质柔了,筋肉有弹性了,关节灵活了。

《扁鹊见蔡桓公》里说到,疾病有深浅之分,从腠理、肌肤,再到脏腑、骨髓,病在浅层易治,病在深层难治。

有些风湿骨关节患者、宫寒患者、以及瘀堵比较严重的人,常会出现腹部、关节乃至整个下肢十分冰凉的症状,从病症角度来说,这就已经病及脏腑了。

此时艾灸,可以由表及里,循环渐进地透达机体,整个筋肉关节都得到疏通。这就是解决“质”的问题。

第三层:气,就是气至了,整个身体里面都暖了热了。

古人认为:灸之要,气至则有效。“气至”就是:表面不热深部热,局部不热远部热,此处不热他处热(或者麻胀痛及其他非“烧灼皮肤”的热感)。艾灸某处,发生“感传”现象,从此处传到彼处,就说明得气了。

一位灸友曾经反馈,她每次艾灸足三里时,都能感觉一股“气”沿着穴位行进,上过膝关节,往大腿游走,下能行进至小腿肚。

这股“气”其实就是灸感,它就像一股暖流或电流,在体内蹿行。因为艾灸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络的功能,它会自动自发地将艾热运输到身体需要的地方去。

不过,没有灸感,并不意味着我们做了无用功。因为灸感有显性和隐形之分,这位灸友的“气”感就是显性灸感,而如果艾灸时没有什么感觉,但艾灸过后身体好了,疼痛轻了,也说明有灸感,只不过这种灸感不明显或发生了延迟而已。

第四层:神,就是神清了,施灸人觉得整个身心都舒服了。

通俗地说,就是灸完之后,不仅通体舒泰,甚至整个人都神清气爽,跟脱胎换骨一样,精气神十足,甚至对艾灸产生了依赖,到了“不灸就不舒服”的状态。

综上所诉,艾灸前后,人体的变化好比由固态的冰化成了液态的水,原本的瘀堵、阴浊,在艾灸的作用下,融化了、温暖了,比如皮肤温热了、湿润了,筋肉之间有粘性了,这种感觉就说明灸透了。

当然,灸透还不仅于此,有时按压皮肉会有痛感,这说明此处有淤堵,等到艾灸过后,疼痛减轻了甚至不痛了,也叫灸透。

到底需要艾灸多长时间?

这个问,,再专业的中医专家也无法给出精确时间。一般来说,根据个人的病症、身体状况,以及施灸器材等,我们可以大致给出以下客观标准。

1、主穴时间长,配穴时间短

每次艾灸,都有主穴和辅穴,主穴时间分配偏多。比如,腰酸背痛,可以艾灸肾俞和委中,肾俞为主穴,单穴各灸30分钟-1小时,而委中作为辅助,单穴各10分钟。

2.腰腹时间长,四肢时间短

这也是一个常规情况,腰腹躯干的穴位,时间长些,四肢末梢的穴位,时间短些。不过,如果四肢穴位在艾灸时取得了良好的灸感,可以延长时间。

3.疾病时间长,保健时间短

如果身体有病症,时间必须长些,如果仅仅是改善体质或调整全身,时间可以短些。

4.间接灸时间长,直接灸时间短

如果用艾条艾灸,大体分为两类:间接灸和直接灸。

间接灸分为:隔姜灸、隔蒜灸、艾条悬灸、艾灸罐施灸、艾灸盒随身灸等。

直接灸分为:化脓灸、疤痕灸、发泡灸、着肤灸、自贴式直接灸等。

艾灸方式不同,所用器材不同,时间也不同。总体来说,间接灸时间长些,直接灸时间短些。

其实,艾灸跟炒菜一个道理,熟能生巧,优秀的大厨放盐时肯定不可能用秤来称,全凭感觉。经常艾灸,多多熟悉自己的体质,在艾灸过程中多多体悟,时间一长,到底有没有灸透,自己心中其实就有了相对准确的判断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