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辨真假——“汉代古玉鉴定的流派探微”

  汉代玉器用途的不同,汉代玉器可分为玉兵器、玉工具、礼器玉、丧葬玉、佩饰玉、玉器皿和玉摆件等几大类。玉兵器和玉工具——随着青铜制造业的发展,到了商代,绝大多数玉兵器和玉工具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而成为一种身份地位的标志和礼仪的象征;玉礼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华夏祖先就已经大量使用玉礼器;丧葬玉器——丧葬玉,也称葬玉,指的是古人专为保存尸体而制造的玉器,而不是泛指一切随葬玉器;佩饰玉器——佩饰玉是古代玉器中重要的一个种类,是古人挂在衣服上或带在身边作为装饰用的玉器,体小,精巧,轻便而质佳。由于佩饰玉是古人身份和修养的象征,所以自古以来,佩饰玉中就多材质上佳、雕工精湛的珍品,如今更是玉器收藏中的重 点;玉器皿——玉器皿最早见于商代,但是因其制作难度大,直到明清时期才成为玉器生产的主流产品。玉器皿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玉摆件——玉摆件,又称观赏陈设性玉器,主要包括玉雕动物、玉人、大型的玉牌、玉屏风、玉山子、玉如意等等。

  战国以及汉代玉器最主要的艺术目标都是动态感,而战国以蛇為设计原型,汉代则以兽為依据。由於视觉会将蛇辨识為2维平面的形体,将兽视為3维立体的体态,為了创造出各自的动态效果,战国多以曲线在平整的玉片上勾画蛇身轮廓,藉由蜿蜒身形创造出灵动效果。汉代则多以具体积感的玉料刻划出浮雕扭转的兽身,以此形成饱满的力量感。所以战国和汉代的玉器风格可以概分為:2维剪影蛇身原则以及3维扭转兽身原则。

  汉代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所独有的作用与地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成型于汉代。两汉时期400年的历史,奠定了汉文化的民族基础,使汉文化成为我们中国文化的符号。其次,汉代的政治、社会、伦理、道德的诸多因素,尤其是儒家学说地位的确立,构筑了汉代玉器丰富的内涵。最 后,是汉代的疆域辽阔,西域是归属之地,有大量精美的和田玉来源,原材料好,再加上雕琢工艺精良,品种繁多,在中外玉器史上的地位突出,便有了“汉玉”之称。其时,国势强盛,中原同西域的交通来往方便,玉材来源很丰富,玉器由此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仅品种就多达7300余种。

  最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艺水平的,是葬玉和陈设玉,为祈求尸体不腐而制作的葬玉,以玉衣为代表,著 名的“金镂玉衣”是葬玉的典型。

  汉代玉器的形制之所以美轮美奂,与其当时的设计造型与表面纹饰及镂空工艺紧密相关。在西汉刚开始的时期,玉器造型延续着战国晚期的风格,将谷纹、乳钉纹、云纹等规律性纹饰与平面立体化的动物纹用于同一个器物面的装饰;到了西汉中期以后,立体化圆雕的全盛时代来临,而片状玉器则以平面立体化来表现形态,其他玉饰更多的则以浮雕动物纹来作为装饰。

  高古玉一般是指战国和汉以前的玉器,明以前的玉器称为古玉,汉以前的玉器称为高古玉。高古玉以和田玉为主,历来千里挑一,留存至今大部分在慱物馆及少数藏家手里。。近些年来,古玉成为有一定实力收藏爱好者的追逐目标,古玉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更成为收藏爱好者频频出手的动因。高古玉因久远的年代、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更是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追捧。

  从某种意义上讲,玉器在汉代被神化到了巅 峰,其社会功能也在进一步扩大延伸,并在思维理论上汉 代日趋迷信,认为玉是山石之精,吞噬可寿,敛尸可以不朽,佩戴可以避邪。抱朴子·仙药篇》载:“玉亦走仙药,但难得耳。”《玉经》亦日:“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同时他们还把希望能够长生不死、渴望得道咸仙的意图,寄托在西王母的身上。这也反映了汉人对神仙世界的憧憬和希望。无奈观实生活并不能使人如愿,生老病死根本无法避免,生不能成仙,死后也要用玉想尽办法安享富贵。

(0)

相关推荐

  • 沈华:明代中期玉器造型特征和文化特点

    (接上期:明代中期的玉器特点) 明代中期的玉器跟明代初期的玉器制作有很大的区别,中期的玉器特点和造型,经过考古确认和分解,这个时期的用途的造型有以下这些特点: 一.明代中期的朝廷用玉特点 此期玉带多达 ...

  • 肉眼辨真假——“宣德炉鉴定的流派探微”

    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 鎏金或散鎏金宣德炉真者,金水很厚,呈黄中闪白色;假者,金水薄,不均匀,显轻浮. 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不 ...

  • 肉眼辨真假——“郎世宁字画鉴定的流派探微”

    对于郎世宁的绘画成就,周书楷在<故宫博物院郎世宁诞辰三百年特刊>序言中总结道:"郎氏天纵才华,数年尝试,终于吸取我国传统艺术精华而与其原有艺风融会贯通,自创一格,在清宫以画效劳五 ...

  • 去伪存真,汉代古玉鉴定技巧大揭秘!

    汉以前的玉器多是扁平玉片,上加浅浮雕.汉代玉器中高浮雕和圆雕增多了.汉以前的玉器纹饰的制作技术,主要利用细砂研磨成浅浮雕的花饰.汉代由于技术的改进,镂孔花纹和表面细刻线纹增多了.浮雕和素面玉器的表面抛 ...

  • 浅谈汉代古玉鉴定知识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玉石之路,新疆和田玉籽料开始使用.西汉出土的部分圆雕作品,选用新疆和田籽玉,个头不大,玉质极好.其他个头稍大的玉璧.玉佩等,一般选用老坑青海玉.甘肃马衔山.马鬃山等玉,玉质相对 ...

  • 肉眼辨真假——“石铁陨石鉴定的流派探微”

    石铁陨石之所以珍贵,在于它们是"价廉物美"的科学样品,科学价值极高.石铁陨石是来自外星球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物质,对于人类而言,要从其它星球取回样品,石铁陨石无疑最廉价,无 ...

  • 干货!汉代古玉鉴定指南首 次出炉,史上讲的最明白最透彻

    从目前考古发现而言,汉代玉器的纹饰主要有以下几种:蒲纹,由三个方向的平行线组构成的类似蜂巢的纹饰,流行于战国至西汉中期,主要用于装饰玉璧,玉璜等.谷纹,由谷粒状的类螺旋单元组成的纹饰,分两种,一种是在 ...

  • 藏友注意!汉代古玉鉴定家爆料:市场上80%的汉代古玉都是赝品

    西汉中期阶段,玉器纹饰的平面立体化与浮雕动物纹盛行;这一章节前面几天的文字可以反复阅读,西汉典型器的造型加深印象. 汲取前朝教训的西汉王朝,不仅完成了统一大业,还实现了长治久安,形成了文化融会的社会气 ...

  • 肉眼辨真假——“舍利子鉴定的流派探微”

    自从有生命以来,死亡是每个生命都不可避免的结局.当我们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会感到恐惧.害怕.但是修行佛法的成就者,不仅生死自如,还能预知自己的死期,甚至能决定死亡的时间和方式,而在他们死亡时会出现空中弥 ...

  • 古玉鉴定八大方法及辨伪四误区

    金代绶带鸟花形玉佩 明代碧玉嵌宝带钩 定陵出土 清代采芝仙人图玉山子 圆明园出土 宋代卧鹿形玉嵌饰 清代黑舍里墓出土 西汉带承盘高足玉杯 南越王墓出土 北京 李彦君 李彦军 文物鉴定研究学者,吉林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