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姜山镇有个村叫“哈喇”,这个名字作何解释?

从青岛莱西市夏格庄镇驻地出发,向北沿着省道213行驶,走到索兰村附近的时候,转向东面通往泽口集方向的一条小路。在这条小路上走不远,看到刘家埠子村时,就进入了姜山镇的地界。
刘家埠子村保存有一座清代的家庙,此前曾带大家参观过。在刘家埠子村的东边,还有一个叫做“哈喇”的村庄,这次就主要介绍一下这个地方。
相信看到“哈喇”这个名字,很多朋友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它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村庄为何以此命名呢?
哈喇村的规模不大,在行政上也已经合并至望埠庄新村,我们上次去的时候又临近中午,因此没有找到合适的老人打听,只能通过史志资料的介绍来了解村庄历史。
在民国版《莱阳县志》当中,就曾提到过哈喇村。按照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区划,这里属于莱阳县九区埠东乡的辖区。后来,莱西建县,地处夏格庄、姜山、绕岭之间的哈喇村也随之划入莱西。
根据《莱西县地名志》的记载,哈喇村建立于清初,当时一支刘姓人从附近的中保驾山村迁来定居,因为村庄周围高、中间低,呈盆地状,俗称“窝篓头”,以此得名为“哈喇”。
相对来说,这段记载的前半部分还好理解,也就是说因地形而得名为“窝篓头”。“窝篓”、“窝落”、“我乐”、“卧龙”等地名,在胶东村庄中并不鲜见,大多数是形容村庄周边的地形。比如,莱西孙受附近有个“我乐”村,也是因地处凹地而命名“窝落村”,后根据谐音改为我乐。
参考我乐村的例子,“窝篓头”这个名字属于正常现象,但为何后来叫做“哈喇”,这一点就不好琢磨了。按照地名志的叙述口气,窝篓头和哈喇之间应该是因果关系。但由于记载简略,也有些让人不明所以。难道是当地方言中“窝篓头”和“哈喇”之间的含义相同?
不过,根据辞典上的解释,“哈喇”这个词主要有以下几个意思:油质食物的腐酸味、杀害(蒙语音译)以及口水(哈喇子,方言)。这些似乎跟“窝篓头”并不搭边。
值得一提的是,“哈喇”村不仅莱西有,同省的滨州沾化也有一个村庄以此命名。而在云贵等地,带有“哈喇”两字的地名也比较多。莱西这个“哈喇”,到底是本地方言演化还是先民从外地借鉴,暂时还不得而知。
但不管如何,有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名字,“哈喇”村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走过一次就忘不了,这也算是一个优势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