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暖养就是养命

中国女性多体寒,

缺的不是保养,是保暖;

暖是女人美丽

和健康的前提和基础;

暖养的女人,身体和容

貌比普通女性年轻10岁;

几乎所有看过中医的人,都会被医生嘱咐“要忌生冷”“要保温”。古往今来,中医的治疗、调养大法中,“暖”是首先要遵循的健康主旨,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都要以正常的体温为基础,这就需要暖,而暖来自人体的阳气。

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体的维系靠“真阳”,如明代中医张景岳所言:“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所谓“真阳”,就是我们常说的阳气。我们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阳气从无到有再到无、从弱到强再到弱的循环。这个过程中,很多生活细节如果是错误的,就会伤阳气,而维护生命、治病养生的过程,不管用什么办法,其实都是保护阳气,使之能温暖全身、令人生机勃勃的过程。

既然阳气如此重要,什么是最伤阳气的?首先,就如《伤寒论》的名字一样,受凉本身是直接伤阳气的,衣、食、住、行,甚至用药等各个方面的大意都会导致受凉。

据我观察,现代人最常见的伤阳原因有三点:

一、是对身体的保暖不足;

二、是饮食的寒凉;

三、是负面的情绪。

伤阳原因

人活着,就要有热量,遇到低温时,为了保持身体的正常热量,身体会动用全部功能以便多产生热,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和对抗寒冷。这个加班产能、加倍提供热量的过程就是身体功能消耗的过程,久而久之,人就要被耗虚了。好比一根蜡烛的火苗,总是被风刮得忽暗忽明,它只能加劲儿燃烧,以保证火苗不灭。这样一来,蜡烛消耗得就快,遇到大风、寒流,可能真的就灭了。

饮食的寒凉和药物的寒凉会伤阳气。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必须达到体温的温度才开始被消化,否则生物酶是不会工作的。如果是寒冷的食物,身体就要多做功来把食物焐热,和抵御寒冷一样,长此以往就是对阳气的消耗。不仅是食物,中医对性质苦寒的药物的使用向来十分慎重,甚至有“阴寒之邪直折阳气”之说。那些被大家用来去火的药物,比如黄连、黄芩、黄檗等,都不是可以久服之物。

除了这种对阳气的直接攻击,还有一种对阳气的消耗,几乎是隐形的,就是人为地过度拨亮火苗,人为地加快蜡烛的消耗,这样的人会处于亢奋之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什么会导致“上火”呢?饮食不当会导致上火,想得太多、心思过重也会导致上火。另一个最伤阳气的因素是情绪、情感的暗耗。通俗来讲,就是想得太多、心思太重,而且这样的情感多是负面的,思虑过多会让整个人显得阴郁、消极甚至冰冷。

这一点,在历代医家的典籍中都有过记载。大家熟悉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心血暗耗。按照中医理论,思虑过度是伤脾的,脾虚之后气血生化就失去了源泉,逐渐导致气血虚、阴虚,直至阳虚、阳气绝。好比蜡烛,白天亮着,到了晚上熄灭,这样就能节约能源。如果它除了白天亮,晚上也微微地燃着火苗,虽然亮度很小,几乎没有照明、温暖的效果,但是在一点点地、不知不觉中消耗蜡烛。那些心思重的人,肯定睡眠也不好,终日处于忧伤、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中,就像这种蜡烛一样,生命不断被暗耗。

如果从西医学上讲,这种负面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大脑皮质的功能,大脑皮质是要监管全身功能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是受此影响最迅速的,后果也最严重。文学作品中经常会描写这种心血暗耗的人,这种人多是女性或文弱书生。如果是女性,肯定有月经紊乱的问题,比如《红楼梦》里的秦可卿和王熙凤,都是心重、烦心事多的人,秦可卿是停经,王熙凤是崩漏;如果是男性,一般都是感染上当时的传染病,比如肺结核。不仅如此,这些人无论男女都不会是胖子,消瘦羸弱是他们的共有体态,因为消化系统对情绪的反应是最敏感的,暗耗影响到了吸收能力。

上述这些伤阳因素,无论是直接的受凉、饮冷,还是极具隐蔽性的过食、过思、不阳光的心态,都是分散在每天的生活细节中的,因此不容易被意识到、被重视,也正因如此,它们对阳气的损伤是逐渐加大的,也是巨大的,甚至不能靠现代医疗来扭转。因此除了日常生活饮食、衣物、情绪等方面注意外,还可以通过按摩的手法来温补原阳,收获健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