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多的散文:《俄罗斯的酒》第三部分
俄罗斯的酒(三)
苏联解体,叶利钦当上了俄罗斯总统,戈尔巴乔夫时代的禁酒令也跟着苏联国旗随风飘走了。
市场上渐渐出现了伏特加的影子,有俄罗斯本国产的,也有从德国,波兰等欧洲其他地方进口的,最受欢迎的是波兰进口的96度食用酒精。兑上自来水就是伏特加,自己随意掌控度数,对老百姓来说,绝对物美价廉。
国家政治的改变并没有影响俄罗斯人对伏特加的热爱。
在俄罗斯悠久的历史上,人们普遍秉承烟酒不分家的生活理念。
在马路上,如果有陌生人手里夹根烟向你借火,你递过去已经抽了一半的烟,也许他会把自己的烟揣回兜里,你的半根烟就叼到他的嘴上了。
偶尔有人隔着马路向你招手比划:"能给根烟吗!"如果你冲他点头微笑一下,他肯定会向你跑来,毫不在乎马路上穿梭的汽车,你给的烟会让他很满足。
还有拜访你的客人顺手把你桌上的半盒烟揣进自己兜里,别奇怪,在俄罗斯,这事儿就像咳嗽一下那么平常。烟酒不分家嘛!
俄罗斯人热情好客出乎你的想象。
有一次我接到北京朋友的电报(当时的通信只有电话和电报),某月某日他们要到某个地方,请我去见个面。
这是个住宅区,在加加林大街的楼群里。我找到了这家地址,敲开门,一个四十多岁的壮汉热情的请我进了屋。他认真看了电报,地址和时间都没错,可是他家从没来过中国人,一再确认,真的没有。
室内很干净,很暖和,他还没说几句话,便从冰箱里拿出伏特加和下酒菜,要和我喝点。遇到陌生人,中国人都很腼腆。但在他的盛情之下,就别装了。黑列巴、熏肉、咸鱼,酸黄瓜是家家必备的下酒菜。
推杯换盏中,我知道了他曾几次到过中国,他喜欢中国和中国人,也喜欢中国白酒,更喜欢中国菜,尤其喜欢樱桃肉和松鼠鱼。
他是个海员,老婆孩子不在家,一个人喝酒实在没意思,这次逮着我了。
在这个误打误撞的友好气氛里,我俩很快就消灭了一瓶伏特加,临走,他请我再来串门,并说他们全家人都希望认识我。
在俄罗斯,并不因为我是外国人的原因,俄罗斯老百姓相互间也都不太心存戒备,他们也没那么多揣摩算计和花花心眼。
"雷锋精神"在俄罗斯老百姓之间早已形成了潜在的行为准则。
如果在俄罗斯的公路上,你的车因为没油抛锚了,只要拿个塑料桶站在路边,一定会有人停下车,从自家车里抽些油给你。当然也有人会停下来问明情况后,向你表明,他是柴油车,没有汽油,很遗憾,爱莫能助。
至于油钱,随你的便,给不给无所谓,他们认为帮助别人的意义远比钱更重要。
1991年,我弄了一台小摩托,很新鲜,加满了油直接开往城外,没想到这台二手摩托车油耗太大,油枯灯灭,把我扔在了荒郊野外。正在发愁,一辆老式的“拉达"车停了过来,一个五十开外的老汉冲着我大声喊着:“没油了吧?到我家去,离这儿不远,我家仓库里有很多油"。然后用一根绳子把我拽到他家。
这是个乡村院,面积很大,仓棚里有二个大汽油桶,足有三~四百公斤汽油。
油加满了,给钱他也不要。还喊出老太婆,像老熟人一样请我进了屋。
虽然这儿是农村,但屋里很干净,家居用品摆放的井井有条,墙上挂着壁毯,墙角摆放着东正教的圣像圣龛。
桌上一个大瓶里装着混浊的酒,是自家酿的白酒"萨麻恭"。老太太拿出来黑列巴、酸黄瓜和"萨洛肉"(咸的生肥肉),要请我喝点,即来之则安之,喝点就喝点。
俄罗斯农村的老百姓更纯朴厚道。
席间老两口问了很多问题:为什么你们只许生一个小孩?生多了会怎么样?也是一夫一妻吗?你们过去为什么要消灭麻雀?现在你们那里还有麻雀吗?你们老百姓平时吃什么?有酒吗?有蔬菜水果吃吗?买东西要票吗?有限制吗?你们家有汽车吗?老百姓还都是骑自行车吗?等等。
几十年中苏两国信息隔绝,老百姓隔岸观火,雾里看花。这些早已经过期的问题令我啼笑皆非。
酒也喝了,嗑也唠了,油也加了。最后在快乐友好的气氛中告别。
临走,怕我再找不到他们,拿一张纸写下他家的地址,邀请我有时间一定再去喝点。(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