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这才是舒舒服服的物理课,可以和你们一起漫步成长
今天下午三节物理课,第四节是一节自习课。
内容是教科九年级《内能》一节部分内容。
第一、二节是33、34班,这是两个“实验班”,第三节是35班是“普通班”。
当然,这里的“实验班”也是相对而言的。
第一、二节课讲得比较中规中矩,没有惊喜,也没有什么遗憾。
第三节课是35班的课,因为第四节的自习也是35班的,所以心里还踏实些,不用担心时间不够用。
因为是普通班,前面两节知识点(温度与分子热运动、内能)占用的时间稍长了一些。该讲后面的”内能的改变“时,已经只剩下10分钟。
我给学生布置一个讨论题:如何让一个铁丝变热?写出你所能想到的做法。
按列为单位,把全班学生分成了五组,可以凑到一起集中讨论,由一个同学负责记录。
学生的讨论热情很高,当下课铃响起后还在讨论之中。
于是,我宣布下节课的自习课继续这个问题。
第四节上课后,我先让最右侧的一组代表上台写出所想到的方法。
第一组同学上讲台后,按照记录的讨论结果竟然写出了24种做法。
显然,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上两个“实验班”的学生也不过找出了十几种。
第一组写完后,我问第二组的代表有没有第一组没有想到的,她说,没有。可是我分别在她旁边看到她的记录纸上有一种黑板上没有出现的――他们这组只写出十来种方法。
于是我有些生气,让她仔细看,终于她找到一种:电热器。
在她写完后,我说:在别人写的时候,不要起哄,不要玩,要看她写的有没有在你的意料之中,哪些是我没有想到的,哪些是我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如果你写的哪种做法和黑板上出出现重复了,就在记录纸上划掉,这样剩下的就是黑板上还没有写出的。
经过启发,后面顺利了很多。剩下的几组依次进行了补充,有的还是组代表在黑板上写时,同组同学突然想到又当场补充上去的。
最后的方法竟然达到了50种。
煮、炒、炸、红烧、清蒸,这是要拿铁丝开胃吗
够机智的,遇到不会写的字写拼音,还好没画个“○“来代替
看着这50种方法,同学们也都惊叹了。
这也出乎我的意料。
看着这50种方法,我说:大家能想到50种方法,说明思维非常发散,这点很好。――下一步怎么办呢?接下来我们要化敏为简,合并同类的。
于是,我和同学们从第1种做法开始分析,大家一致认为1、2相同,手也好,火也好,都是因为热,温度高。那么这两个就可以去一个,保留1还是保留2呢?同学们认为应该保留2,因为2更能体现铁丝与“温度高“的物体接触。
到4的时候,发现和前面的不同,因为这里并不需要较高的“高温“,关键是扭和捏的动作。于是保留这个。而到了6,发现和4相同,相比之下,同学们选择保留6,去掉4。
到9时,发现和前面也不一样,这里的“电”经过询问,明确是“通电”的意思。于是保留了9。
当看到19时,因为19和6(用手捏)也可以归为一类。我问同学,保留6还是19?同学们选择了19,因为19更有代表性。
就是依次分析,发现和前面相同的就擦掉。
最后,黑板上只剩下了三个:2用火烧、9(通)电、19摩擦。
看到50个被简化归类为3个,同学们有些出乎意料。
那么这三个的本质是什么呢?
用火烧,铁丝变热,是因为火焰温度高,火焰把一部分内能“给“了铁丝。
通电后,铁丝温度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消耗了电能,铁丝的内能增大。
同样,摩擦的过程,消耗了机械能,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分析完毕,我让同学们想一想,这三个还能不能再合并成两类?
很顺利,有的同学发现,通电和摩擦都是其他形式的能变成了内能,而用火烧铁丝的过程,能量从火到铁丝,形式并没有发生改变。
于是我趁机归纳:像用火烧这样,能量的形式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叫做能量的”转移“,这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叫热传递。而像通电和摩擦这样,能量的形式的发生了改变,我们叫做能量的”转化“,这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叫做功。
就这样,改变内能的方式可以归结为两种:热传递和做功。
一个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达到。比如,一个铁丝温度升高了,我们如果没有看到过程,我们无法确定它是通过用火烧的还是通电了,所以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法是“等效的“。
这时,下课铃已经过去5分钟了,平时快到下学在教室坐不住的学生也都在全神贯注的听。
最后,我总结说:一个问题能想到多种解决方法,这是发散思维;而把这些方法归类,则是化繁为简,揭示本质,这更是一种能力。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你或许会忘掉,但是这种获得知识的过程运用到的方法则会伴随你的一生,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意义所在。
我觉这是我这几天上的最舒服的一节课,也是我想上的课。
现在来看,虽然这节课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看似拖拉,但是对于这种思维水平较弱的学生来说,或许更适合。你若是走得快了,他们都跟不上了,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一步也不走了。与其这样,还不如放慢脚步,等一等他们。
当然,这也需要课时保障,要不是初三课时增加到4节,想这样上课,也是不现实的。
想想前段初二我一个人教6个班,每周每个班两节课的日子,自己脚步匆匆地赶教学进度,结果等考试前一天终于结课时,才发现同学们被远远地丢在了身后。
那种感觉,真是无助。那段日子,就是折磨。
岁月无情,各自安好。感慨万千,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