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锂因其高理论容量,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被认为是锂金属电池的理想负极,但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在金属锂表面形成锂枝晶,存在着短路和爆炸的可能性,此不利因素阻碍了锂金属电池的广泛应用。来自哈工大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固态负极氧化方法,用于制备原位保护膜,抑制了锂枝晶生长,提高锂金属负极循环寿命,首次实现了锂金属的固态负极氧化,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以调整高离子导电富氟界面保护膜的组成。相关论文以题为“In Situ Surface Film Formed by Solid-State Anodic Oxidation for Stable Lithium Metal Anodes”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101737金属锂的理论容量高达3860mAhg−1,使其成为有潜力的下一代储能器件,但金属锂表面枝晶的形成存在着短路和爆炸的可能性,使锂金属电池的发展受限。锂(Li)金属电池的表面保护因其电位分布均匀、导电性好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调整保护膜的组成和提高保护膜/锂金属界面的电阻仍然是当前面临的挑战。到目前为止,已经研发了大量的表面改性方法来保护锂金属负极。其中,人工保护膜因其特殊的保护效果和较高的实用价值而备受关注。原位生长薄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锂负极保护材料,它可以在不使用任何粘结剂的情况下,在衬底表面形成均匀的薄膜。然而,由于原材料昂贵、步骤复杂、耗时,原位法生长薄膜的产量小,此外,不同材料与锂金属之间存在内应力,这也会导致界面不稳定。因此,从成本和批量生产的角度来看,原位薄膜的设计合成和保护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负极氧化膜一直被用来保护金属的表面,例如铝、镁或钛。负极氧化膜的类型取决于几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所选液态电解质的性质,在负极氧化过程中,金属表面形成的隔离型膜必须不溶于液态电解质。然而,对于锂金属,由于其部分可溶于液态电解质且剥离不均匀,很难获得均匀的负极氧化膜。即使使用含锂合金,仍然存在锂溶解的问题。目前,无论是在液态电解质中还是在固态电解质中,在锂金属表面形成负极氧化膜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作者对锂金属固态负极氧化的探索,为了避免锂表面负极氧化膜在液态电解质中的溶解,尝试将锂金属与硅片支撑的超薄非晶固体Al2O3层接触,并对锂金属施加负极电压。当负极电流施加到锂金属侧时,锂金属中的Li+与界面处非晶态Al2O3薄膜的OH−/O2−/R−/RO−(R指烷基链)相遇,发生原位反应在锂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成功地在锂金属表面获得了高质量的原位负极氧化保护膜,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金属锂的负极氧化,获得了优良的原位保护膜。图1A) 锂金属负极氧化实验工艺示意图,B,C)单晶硅表面制备Al2O3层的SEM俯视图和EDS图谱,D,E)负极氧化后Al2O3层的SEM俯视图和反应发生区域的相应EDS分析结果,F)负极氧化前后Al2O3层的XPS光谱图2A,B)负极氧化前后锂金属表面的SEM图像,C,D)锂的横截面EDS分析结果,E,F,G,H)锂在不同状态下的SEM图,I,J,K)有表面保护膜的锂金属的XPS图谱图3A) 锂金属电池的EIS图,B)不同电压下负极氧化过程的i-t曲线,C)锂金属表面C1s在不同电压下形成保护膜前后的XPS光谱比较,D,E,F,G)锂沉积后后纯锂和有保护膜的锂的SEM图,H,I)裸露锂和负极氧化膜保护锂金属表面经过2次和20次循环后的SEM图像图4A) 使用裸锂和锂表面有表面保护膜的锂金属电池的循环寿命比较,B,C)锂金属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D)固态负极氧化法修复锂金属负极的实验结果图5 A,B) 锂负极表面电位分布的模拟研究,C,F)HFE/LiDFP改性Al2O3薄膜的制备方案和D,G)对应的锂金属保护膜的光谱,E,H)锂电池的循环性能,I)NCM811锂电池的循环性能表面电沉积模拟表明,导电保护膜对提高锂表面电位分布的均匀性具有重要作用,所制备的原位氟化保护膜有效地抑制了锂金属全电池的枝晶生长,提高了锂金属全电池在无任何添加剂的商业酯电解液中的循环性能。总之,作者开发了一种在锂表面构建高离子电导率(1.42×10−5S cm−1)原位富氟保护膜的固相负极氧化方法,研究发现,超薄的非晶态Al2O3膜和负极电压通过负极Li+和Al2O3膜中各种阴离子(O2−/OH−/F−)的原位反应,可以促进Li表面保护膜的形成,这项工作不仅首次成功地证明了锂金属的负极氧化,而且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了在金属锂表面制备独特的、成分可控的储能原位保护膜的新方法。(文: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