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人到老年的最高境界
我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总人口为18.1%,达到25388万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生活中出现了各种问题。
我国药理、毒理学领域成绩斐然的科学家,中国工程院秦伯益院士对于晚年生活的感悟,以他自身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经历整理成此片。
老年有成熟之乐、天伦之乐、发展个性之乐、领受兴趣之乐,还有孤独之乐。要善于享受孤独。
其实老年生活过得好不好,部分在社会,多半在自己。
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人生有不同年龄阶段,青年时是女儿,中年时做妈妈,老年后当奶奶,晚年就成了太婆。
在工作中,也同样有相应的角色转换。
如体育界,青年时是运动员,中年时做教练,老年后当裁判,晚年就成为观众了,这就叫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如果做女儿时不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就难以成才;做妈妈时如果不下抚儿女,上敬公婆,家庭就难以和美;做奶奶、太婆时如果还要事必躬亲,不肯超脱,势必自寻烦恼,难求和睦。
人难有自知之明,常见的现象是,当龄时不抓紧工作,总觉得来日方长,结果蹉跎岁月,过龄后却恋栈不去,空憾壮志未酬。
在这方面,应该提倡有点超前意识,提前作好年龄段转换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
只有及早明白这些自然规律,才能在晚年活得自由自在。
老年生活质量 贵在心态
《朱子格言》上有两句话:“家门和顺,虽饔餮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饔餮”指早饭和晚饭,“国课”指向国家纳税。我们就是要追求这种境界。
现实社会中,常有社会地位很高,经济情况很好而晚年生活不愉快的,也有很普通的百姓,经济条件一般,但活得很愉快的。
他们的差别在于心态,在于会不会安排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勉强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人心的不平,往往在于不论需要不需要,人家有了,就想要。
学会说“我不需要”,就可以摆脱很多烦恼。
尤其是老年人,还是应该提倡不慕荣利,不相攀比,发挥个性,“自己过得好,就是好”。
功利思想不该有。“几十年如一日”,“活到老,干到老”,还要“老当益壮”。
这些口号,原来的精神虽然是积极的,在革命和建设的某些时刻也是需要的,但不科学、不实际,无益于老人。
世界在变,自己也在变,怎么能“几十年如一日”呢?老了自然要衰,怎么还能“壮”,而且“当益壮”呢?
年富力强的被闲置,花甲古稀之年扬鞭奋蹄,这决不是好形势。
过去很多革命口号,其实是很功利的,应该科学地审视。 尤其老年人,不必再受此束缚,苦了自己,烦了他人。
过于自苦不必要。我们这一代人在长期的革命历炼中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
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的老年人也不必过于自苦。
我们总说:“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外国人则认为“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休息”。
中国传统观念是省吃俭用,为儿为女,外国人的观念则认为赚钱是为了花钱,儿女18岁以后自立,各过各的日子,平安无事。
看来我们有些观念是应该有所调整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必太为他们担心。
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当干时全力以赴,废寝忘食,义无反顾;不当干时全身而退,戛然而止,飘然而去。
不要当干时懒散拖沓,不当干时又百般留恋。
人走茶凉不奇怪。有些老年人常留恋过去“过五关,斩六将”时的辉煌,叹惜当下空怀壮志,力不从心。
看来大可不必。有些老年人常沉湎于过去前呼后拥,迎来送往的热闹场景,叹惜现在门庭冷落,寂寞空灵,“人一走,茶就凉”。
甚至埋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真有说不完的苦恼。看来也大可不必。
人走了,茶自然会凉,不仅会凉,而且茶水还应倒掉,因为茶杯还有它用。
能根据情况变化,作出合乎自身特点的安排,以提高自己老龄期的生活质量,这才是生活中的强者。
老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态
孤独也是一种享受。老年有成熟之乐、天伦之乐、发展个性之乐、领受兴趣之乐,还有孤独之乐。
苏东坡写过:“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很多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文学家、大艺术家的不朽作品往往是在孤独的境遇中创作出来的。
这不是提倡老人过孤独的生活,而是说明孤独也是一种享受,一种美。
要善于享受孤独,不必惧怕。
我们既应强调社会关心老人,更应强调老人自己关心自己。
老年生活过得好不好,部分在社会,多半在自己。
老人越是希望社会关心自己,越是难以感到满足;越是不要求社会关心自己,越是容易感到幸福。
如果迷恋于“发挥余热”、“子孙孝顺”、“弟子尊师”、“公众敬老”、“社会回报”,往往容易产生失落感。
无所求,也就无所失。大彻大悟后,自然就免除了大悲大痛。
“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快乐是一种心境,是一种主观感受。
有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把好日子也过苦了。有的人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得到快乐,乐其所乐,甚至苦中作乐。
应该学会随遇而安、知足常乐、自得其乐。知识界的老人更可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和对人生的感悟获得更多的快乐。
有作有为有馀欢,无欲无求无烦恼。
要做到老年三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快乐的高度境界,能达到这种境界,就无处而不乐,无时而不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