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村容大变样 红色旅游旺
河头镇珠坑村村貌美、古道新。(吴腾江 摄 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年廿八,记者开车一路驶进平远县河头镇珠坑村。雨雾中,白墙黛瓦新砖房,不见一间旧杂房。远处,山岗绿、李花白,不复往日旧模样,小村庄里年味正浓。
村民张远传家门前“阵仗大”:墙上的白漆刚干透,熟悉木工的老张亲上阵,为刚完成外立面改造的新居做门板。两张木桌坪前立,刀锯凿子摆几排,他手中的刨子在木板上一前一后,沙沙作响……大家奇怪,去年还满地鸡鸭的“闲房”,怎么突然热闹了?
放下手中活,60岁的老张掰指一算,他们从村庄搬出县城有20多年。“本以为这辈子不会再回来。可如今新农村越建越靓,我家几乎坍塌的旧居也通过外立面改造焕然一新。现在不单我们,连孩子们都想早日搬回来。今年春节咱就在村里过。”老张笑着说。
“没有好政策,哪有新房住。”一旁看热闹的村民张春香抢过话茬。政策怎么好?她心里有本账,娓娓答来:农房外立面改造奖补力度大,树脂瓦每平方米成本60多元,都能算奖补;刷墙每平方米成本60元,政策能补近半……“3万元就能修好一栋屋!”
原来,平远以打造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为目标,去年累计投入奖补资金1.57亿元,完成农房外立面改造1.3万户,珠坑村是其中的“排头兵”。张春香家的老祖屋,还有她邻居张铭民漏雨的旧农房全都变了样。“新春住新房,年味更浓了。”她笑着说。
更多美景,让人一路行走一路品。依山而建的“绿水珠坑·红色古道”主题广场上,红联迎福、灯笼高挂。这里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再往前方的山道走,就是全长4公里的南粤古驿道“马克思路”徒步路线,曲径通幽,风光宜人。
“马克思路”是蕉平寻县委1931年发文命名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在革命战争年代,它担负着打破反动派物资封锁,为赣南中央苏区秘密输送钨砂、食盐、药品的重要作用。当地老百姓曾用粪桶藏药、竹竿匿盐等办法在这条“生命线”上许多演绎红色故事。
“以前古道常年失修、泥泞难行,沿路没有指示牌,不小心就迷了路。”珠坑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兴说。2020年,河头镇结合乡村振兴,修缮了马克思路等一批南粤古驿道,完善村史馆、驿站等周边基础设施,才使“红色古道”名声渐响。
村貌美、古道新,珠坑村变化翻天覆地,推进阻力大不大?张志兴笑着摇摇头:“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人心。现在一提建设新农村,乡亲个个积极。比如古驿道门口的主题广场就是几户群众自发无偿捐地建设的。大伙齐心,半年就让村庄变了样。”
春节假期,这座李花漫山、古道蜿蜒的小村庄声名鹊起,每天吸引上百名游客前来游玩,成为了平远乡村游“新宠儿”。(本报记者 傅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