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有传,才是纪念:记恩师唐有伯教授二三事

薪火有传,才是纪念

——记恩师唐有伯教授二三事

唐有伯教授过世好几年了,但他的神采一直留在我心里。这几年我想写点文字,但一直写不出来,原因之一是对于我来说,唐教授是崇山峻岭,纵使我再走二十年,也未必能到达半山腰。我并非恭维,也不习惯恭维,唐教授在中西哲学上达到的高度,足够我辈小子仰视。前段时间,校友会来电约稿,我沉思了十多天,终于把内心的一些想法以及一些往事见于笔尖。

我是政法系2000级的学生,而唐教授是政法系的创始人并且是系主任,我们读书的时候他已经退休,不过依然给我们授课,讲《中国哲学史》,我们亲切地称他为“唐伯伯”。我和唐教授第一段交往是关于教材,当时我们用的是北师大周桂钿教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当拿到教材的时候,我并不以为然,我觉得这本教材太简单了。不过不得不承认,这本教材编辑的思路非常好,简单明了。对于读过几本经典的我,便觉得这本教材不如由肖萐父、李锦全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所以上课的时候,我对唐教授的授课并不怎么放在心上。有一次课间,我终于忍不住向唐教授提出这个问题。唐教授并没有生气,他只是微微一笑,说:“教材不过是工具,工具的目的是能够让我们登堂入室,不要纠缠用哪个工具的问题,不过学习中国哲学史不能离开原著的研读”。

“但这本教材太小、太薄了”,我有点不服气。

让中国哲学史教材变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把教材变小、变薄才是学问”。说到这里,唐教授点了一支烟,轻轻地吸了一口,然后慢慢地才吐出去。这时,我才心服口服。

之后每次唐教授上课,我都会早早到教室,并且结合唐老师建议的阅读书单,在学校图书馆查看了不少书籍。不过,我古文的功底并不扎实,对于中国哲学还是停留在关注一些名人趣事上。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真正进入中国哲学的大门,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情。所谓薪火相传,假如不能传承,便是最大的错

大一的时候,对于大学生活,我还是跟着感觉走,甚至当时还有点愤青。尤其是刚入学那年在校运会发生的事情,让我对一些“龌龊”的行为更看不惯。2000年校运会,在4X100米接力赛的时候,我跑第一棒,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学生会体育部的人找了“枪手”跑第二和第三棒。但在比赛马上开始的时候被人举报,第二和第三棒的人撤下来了,而且没有安排人替上,而我被蒙着鼓里。我跑了150多米还是没有人接棒,我当时大喊了一声“人呢”,随即把接力棒扔到几十米外的马路上。随后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很多事情都觉得不顺眼,直到第二年4月份的一次晚会。我们政法系是晚会的主办方,很自然请了唐教授出席。晚会的主题我已经忘记了,但我对晚会节目依然感到“不顺眼”,认为那是“无病呻吟”、“造作”。于是,我把拿出带在身上的本子和笔,把我的想法写了下来并传给唐教授。不够三分钟,唐教授把本子还给了我,只见上面写了一行字:“人格的自我完善,唐有伯。”我当时是个“愣头青”,从文字看得出我对当时环境以及各种现象的愤愤不平。唐教授并没有直接回答我,更没有批评我,而是告诉我,社会本身就是这样残缺地运行,如果我们现在暂时无力改变,便应该冷静地去发展和完善自己。从那之后,我沉默了许多,我知道了自己的轻薄和无知。中国哲学的精髓是让人内省,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向外找理由。唐教授了不起的地方之一就是,他不光搞清楚了“理”,更重要的是在“行”上做到,因为对于中国哲学来说,只有做到才算得到

大二的时候,我担任学院演讲协会会长,和同学们一起筹划湛江市首届高校大学生辩论赛。尽管我们在学院范围内进行宣传和海选,但辩手还是以我们政法系的学生为主。我们计划聘请唐教授作为我们辩论队思维能力培训的总指导,当时我还是有点担心唐教授是否愿意,结果我们刚开口,他就愉快地答应了,并且给我们单独开展了多次培训工作。但我还是个“愣头青”,当时从来没有考虑过在物质上感谢唐教授的辛勤付出。不过,我们顺利地拿到了冠军,我便给唐教授等几位辅导老师以及两位辅导员发了信息。第二天,辅导员韩老师和我说,唐老师身体不适,但对我们获得冠军表示祝贺。唐教授了不起的地方之二在于他的平和,他愿意不计得失和我们学生一起,我们的成长或许就是给他最大的“奖励”

我们临近毕业的时候,由梁燕飞同学出面邀请唐教授和我们一起合影,他愉快地答应了;我们毕业之后,知道冯老师过世的信息,当时有诸多的猜疑,大多数人选择避而不谈,而唐教授写了一篇他和冯老师交往的文章为冯老师正名;唐教授开始对粤西地方文化的研究,发表了多篇非常有分量的文章。尽管我一直关注唐教授的研究动态,但一直跟不上他的脚步,一个对中国文化有高度情怀的老人的脚步,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唐教授了不起的地方之三就是:他能够活到老学到老,并且一直保持他刚正真诚的本心本性

薪火有传,才是对唐教授最好的怀念。为此,我一直努力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