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针灸︱心慌慌?针灸治疗效果不错哦

作者介绍:朱毅,医学博士,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主治医师

心悸  又名惊悸、怔忡,以心中悸动、心跳数疾、胸闷心慌为主症,有些也常伴有善惊易恐等情志症状。西医学中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神经官能症、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都可以出现心悸的症状。更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很多年轻患者因工作压力大或者沉溺于玩电脑、手机而经常熬夜、抵抗力下降、感冒后并发心肌炎等也很容易出现心悸。

古代文献中,心悸病症的相关病名很多,出现最多的是“惊悸”和“怔忡”,其他的还有“心悸”、“悸”、“惊”、“心怔”“心跳”等等。说文解字释“悸”为心动也,《内经》尚无心悸的病名,“心悸”与“悸”最早见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类似的描述还有“心中悸”、“心动悸”、“心下悸”等。

根据中医学对心悸病因病机的认识,通常把它辨证分为

  • 气虚心悸(常见心悸短气、舌苔薄白脉细数等)

  • 血虚心悸(常见心悸伴有面色少华、舌红脉细数等)

  • 痰火心悸(常见心悸伴有烦躁不宁、头晕、口苦,伴有咳嗽咯痰或不伴有咳嗽咯痰、大便不爽、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 血淤心悸(常见心悸伴有唇舌紫绀、脉象细涩结代等)

但事实上临床上常常看到的是上述几个辨证分型的症状夹杂着出现,因此治疗时宜随症应变。

针灸治疗心悸以内关、心俞、巨阙为主穴。

1. 内关

定位:属于手厥阴心包经,位于腕横纹上2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四总穴歌》:心胸内关应。

《拦江赋》:心胸之病内关担。

《针灸大全》以内关配合不同的穴位组合,治疗不同情况的惊悸。

2. 心俞

定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心俞,是心脏的背俞穴。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背俞穴可治疗相应脏腑的病症。临床经验提示,有效地刺激心俞穴对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3. 巨阙

定位:属于任脉,位于肚脐上6寸。

巨阙,是心脏的募穴。募穴是脏腑经气结聚于胸腹部的穴位。

滑柏仁《难经本义》说:“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说明脏腑之气和俞募穴是互相贯通的。所以,募穴常常与背俞穴配合使用,即所谓“俞募配穴”。心脏的背俞穴心俞和心脏的募穴巨阙配合应用能调整心脏的气血,对心悸等心脏疾患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针灸资生经》云:“巨阙、心俞,疗心烦”。

内关、心俞、巨阙可作为治疗心悸的主选穴位,依据不同的症状可配合不同的取穴和治疗方法,包括体针、头针、耳针、刺络拔罐等等。临床上惊悸病人常常伴有失眠等症,因此针对失眠等症的有效的针灸治疗也是收获疗效的关键。

现代研究认为,针灸对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双相调节作用,可使较快的心率减慢,过慢的心率加快,针灸治疗心律失常与髙级中枢整合作用下的自主神经有密切关系,针刺对心脏电生理也有影响。

【参考文献】

1.罗文杰. 针灸治疗心悸理论源流  2010 江苏无锡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12次学术年会论文集:410~415

2.李洋洋. 针灸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5 宁夏银川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42~4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