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维解读:农垦系统的乡村振兴战略之路!
农垦系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绿维文旅通过对农垦改革、棚户区改造、乡村振兴等政策的解读,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总结出一套促进农垦系统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解决方案。
一、农垦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
1、中央一号文件对农垦系统的要求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明确指出“切实发挥农垦在质量兴农中的带动引领作用”。
2、解读33号文件与乡村振兴战略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3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文件中明确了新时期农垦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强调垦区“推进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同时指出要“加快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垦区新型城镇化,远离中心城镇的国有农场要逐步发展成为功能设施齐全、公共服务配套的新型小城镇”。
二、棚户区改造政策在农垦的应用
2011年农业部、发改委《关于做好农垦危房改造工作的意见》,旨在落实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政策措施,改善垦区职工群众居住条件,明确了改造范围、补助标准、各方职责。
此后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农垦系统的棚户区改造,如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住建部联合制定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并由财政部根据预算统筹拨款。
三、农旅融合下的农垦改革之路
政府扶持资金、社会资本、农垦产业发展基金是农垦系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大资金保障,其中通过棚改政策获得的政府扶持资金,是农垦系统与城市建设有效结合的资金来源之一,利用棚改资金可以直接用于农垦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结合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田园农场等项目落位,形成一套以农旅融合为动力、推动农垦系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解决方案和模式。
对于农垦系统,结合当地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结构,部分地区可以通过对棚户区的改造,形成居住、产业双聚集的产居核心,构成社区型城市化的发展聚集结构,通过农旅融合的方式构建特色小镇;
对于连队、农场相对集中的农垦系统,可以打造一种展开结构的产居融合,形成以田园综合体为载体的发展模式;
居住和产业极为分散的产居布局,可以通过建设一批共享农庄、田园农场,吸引城市人口和度假游客共同参与,构成一套实现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办法和模式。
1、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
2、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是通过企业化、规范化、科技化运作,以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方法提升农业产业,形成当地社会的基础性产业;通过生态、自然、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和度假产品组合的文旅产业驱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人居环境建设,服务原住民、新住民和游客,最终形成新的集“产业+社区+旅游”的发展综合体。
3、共享农庄
共享农庄的兴起是共享经济背景下,通过互联网手段,乡村闲置资源与城市需求间进行的对接。
海南省政府在2017年4月,首次正式提出“共享农庄”的概念。共享农庄能够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引领潮流的新型生活方式,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支撑下,“共享农庄”以及其他“共享旅游”模式将成为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共享农庄发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