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书读完了》:你真的学会阅读了吗?

这本书是金克木先生读书和治学的心得体会。它并非是医师开药,给年轻人开出一张必读书单。先生更多的是在谈读书的认识,以及阅读时应当关注的点、阅读的角度和阅读的一些方法。具体阅读时你会觉得它的体系性不是很好,好像一会在说这个一会在说那个,其实回过头来看看目录,你会发现其本身是自成体系的。

Part 1  金先生都说了什么第1辑 “书读完了”

从读书的“格式塔”方法说起,先生认为在汗牛充栋的书海中,我们还是可以把书读完的,这就是说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会读,从源头去读。比如中国的这些古籍,已经发现的和刊印的那么多,皓首亦难穷经,怎么办,读一切书籍的源头那几本书。之后,先生对几本重要典籍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如《易经》、老庄等,他告诉你它们都是怎么来的,作用及影响,说的非常明白,甚至有的还就其中的篇章进行了具体的讲解,让你领悟读书应该读到什么。

诸子百家

读书要有比较,你才能进一步的冶炼思想,去伪存真,去粗存精,锤炼出属于自己的“火眼金睛”。谈这几本典籍的时候,我建议可以结合顾颉刚老先生写的《中国历史入门》这本书一起看,该书第二部分专门就经书、子书和战国古书进行了论述,对那些我们所耳闻的经典著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把顾和金两位先生的论述对比着看,很多东西是共通的,因为确实是那样,有的可能会带着学者自己的学术观点,辩证的看。另外,有功夫可以再结合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和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看看有关文化这部分的论述,你会对这几部书籍的历史背景有一个更清晰的把握,则对他们其中的思想可以有个更深入的理解。

吕思勉 《中国通史》

当然这一部分也有说到佛家的东西,以及国外的一些书籍。我觉得掌握金先生给我们提出的这种追本溯源的读书方法是很关键的,至于具体说到那些书籍,可根据个人兴趣以细读或略读的方式看看就行。“书读完了”,意在与此,正本清源也。古人有句话说:“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应用在读书上,应该是我们读了很多书之后学会辨别,同一类的书可能一眼就能识别出来。但在这个功夫之前,很有必要学学金先生提的这个方法,先把源头活水舀起来,那么再去操千曲,去观千剑,或许就能很快的知道哪个有创新值得一读,哪个其实就是一种重复,不值得有识之士审阅。

经史子集

说到这,我联想起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这本书是钱先生的一部重要作品,选作。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但对宋诗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其实我主要想说的是钱先生这部作品写的序,非常好,很值得一读。里面谈诗体系性很好,从中也可以看到一些金先生说的这种正本清源的味道,盛唐之后,确实是诗歌衰落了,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都只是在重复,很多东西很多意思前人已经都写过了,无处新意,读的价值就不大了,我想这就是金先生提出要追本溯源去读书的原因吧。范仲淹先生在《岳阳楼记》里说:“前人之述备矣!”,故而若无创新,实无再写的必要,对读者也是一种负担。

读书,有的时候就得挑剔一点。

第2辑 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

这一部分有谈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还有佛家的心经,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作品,金先生和季羡林先生两位是我国的佛学研究大家,故而老先生谈佛多一些自是可理解。还是那个观点,重要的是看作者提出的方法,至于具体的书目根据个人喜好看就好。“读书得间”,这个方法说的很好,意在言外,所以你得从台词之中去看到作者或者书中对话人物语言背后的潜台词,思考他要说什么。与书进行对话,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作者在书中进行了示范,如何跟这本书进行谈话,从这个谈话中去获取主旨思想和内容等,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尤其是在谈到如何读诗这个部分时,金先生拿了自己觉得很有意思的几首诗,开始一句一句的进行对话,你会发现原来读诗是这样读的,或者说原来读诗这样读可以读出更多的东西,我们从前好像真不会读诗,我们只会念诗,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我们就知道这句诗是这个意思,我们却不知道为什么要是这个意思,为什么诗人的语句是这样安排的。读书得间,与书对话,金先生演示的很有趣味,可一读之。

第三辑与第二辑表达的内容可归为一部分,因此这里就不复赘言。

Part 2 我的思考

关于该书,说两点我的思考。

一是书中谈到的对天文的认识。

金先生是大家,你也可以叫他杂家,你以为他是个文人,或是个社科学者,其实老先生对天文研究也很深,全才啊,五体投地都难以表达崇敬之心。最早看到老先生的作品就是那本《通俗天文学》,很有意思的一本书。老先生谈了对天文的看法,虽然我们现在可能不需要如古人那样必须掌握那么多辨识天象的知识,因为我们的科技太发达了,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设备可以帮助我们生活。但老先生还是认为“至少是读书人,现在也是有点天文常识,看点通俗天文书为好。从我的微薄经验说,看天象,知宇宙,有助于开拓心胸。这对于观察历史和人生直到读文学作品,想哲学问题,都有帮助。心中无宇宙,谈人生很难出个人经历的圈子。”这一点,我觉得说的非常好。魏武帝煮酒论英雄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可见胸藏宇宙,人的格局眼界都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有登高之心,多仰望星空的习惯等,在自然中,我们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而不是圉于一隅,不见天地,饱食终日却不问人生之道,眼里就井口那么一点小小的世界,这种生活实在不足多。

二是先生的一些思考,我觉得很有深度,也值得你我去正确的看待。

书籍正处于革命时代,一片指甲大的硅片就可包容几十万字的书,几片光盘就能存储一大部百科全书。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知识的强国会胜过知识的弱国,知识密集型的小生产会胜过劳动力密集型的大生产。老先生担心会像过去有工业殖民地那样出现“知识殖民地”呢?那么这种“殖民地”是不是更难翻身呢?从前农业国出产原料廉价供给工业国加工以后再花高价买回来,将来在知识方面会不会出现类似情况呢?如果是这样,那么新的一场殖民战争其实已经打响,看看我们现在的有关国际话语权以及西方媒体不断鼓吹的普世价值这些事,其实新的殖民已经开始了,如果不能够提高我们自身的思辨能力,构建正确坚强的世界观,我们很容易沦为新殖民下的奴役。

科技带来的知识革命

所以,对知识要有崇敬之心,知识的获得并非是那般简单容易的,它是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那些越是艰难苦涩的书,你读起来越是费劲的书,最终给予你的往往也更多,你会对它印象深刻,并掌握更牢靠的知识。读书不要有畏难和捡易的心态,一类书籍你觉得读着养心悦目,舒适怡情,这挺好的,但如果你老是把自己停留在这个阶段,你很难提高,你的阅读水平阅读能力就此被限住了。每个人读书都会养成自己的口味,如小说看多了就对理论性的书目看不下去,中国的看多了看国外的会不习惯,这些问题很普遍,都是一个口味问题。口味是什么,口味就是你喜欢吃什么偏好吃什么,于是你对它钟爱,但既然是吃饭就要注意一个偏食的问题,营养均衡四体方可健康,饮食如是,读书亦如是。

Part 3  我的读书笔记

最后,节选一些我的读书笔记,同大家分享。

读书要形式内容一网打起来,一把抓。这类书需要有个“一揽子”读法。要“不求甚解”,又要“探骊得珠”,就是要讲效率,不浪费时间。好比吃中药,有效成分不多,需要有“药引子”。参观要有“指南”。入门向导和讲解员不能代替参观者自己看,但可以告诉他们怎么看和一眼看不出来的东西。我以为现在迫切需要的是生动活泼,篇幅不长,能让孩子和青少年看懂并发生兴趣的入门讲话,加上原书的编、选、注。原书要标点,点不断的存疑,别硬断或去考证;不要句句译成白话去代替;不要注得太多;不要求处处都懂,那是办不到的,章太炎、王国维都自己说有一部分不懂;有问题更好,能启发读者,不必忙下结论。

用现在的话说,学、问是从外界得来信息。思、辨是内在思考。修、行是付诸行动,再回到外界去,传出信息。思不孤立,有来源,有去路。无知无识如何思?那只好跟着感觉走,一冲动就骂人,有人指到哪里就跟着打到哪里了。然而也不能说那样就没有思,只能说是一种特殊的思。印度哲学把从得到信息到指导行动的思考称为“量”。

简化来说,《四书》的结构明显是自成一个系统,与《五经》无关。《论语》--“孔”的言行录。一些思想和行为的原理。第一资料库。《孟子》--“孟”的言行录。一个政治思想体系。第二资料库。《大学》--引“诗云”的专论。政治哲学纲领。《中庸》--引“子曰”的“孔”的言行录加专论。人生观和宇宙观。再加简化,照朱熹的排列次序:一、《大学》--政治纲领。二、《中庸》--哲学核心。三、《论语》--基本原理。四、《孟子》--思想体系。

读书好比游览。所读的是本文,或说“文本”,这以外的都是导游的话。导游是必要的,但游览还得靠自己。读书也得靠自己亲自和对方打交道,也就是与书对话。对话不仅眼看耳听,还要用心思。

由此可以说读书是读一个世界,读一个世界也好像读一本书。后一句怎么讲?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看一本书要知道它的意义,也就是书中的世界。读世界也要知道它的意义,也就是这个感觉所得的世界中的世界。这同听人说话一样,不止是听到一串声音,还要知道其中的意义。若是听到自己所不懂的语言,那就不懂意义,收不到信息,或则说是没有进入其中的世界。认识一个人也是这样。对不认识的人只知道外形,对认识的人就知道他的或多或少的事,也就是这个人的世界。严格说这只是自己所知道的那一部分,是自己组合起来的那一部分,不是那个全人。因此听话、读书、认识世界都不能不经过解说。看一幅画和听一支歌曲也是同样。这都要经过解说而进入一个世界,也可以说是由自己的解说而造成一个世界。解说不能无中生有,所以有来源,有积累,有变化,也可以不止一种。

这本书说完了,希望什么时候得空,你也可以大概浏览一下金克木先生的这本书--《书读完了》。共勉!

--2016.05.24上午所感

大家·金克木

我喜欢先生的这个名字,金克木,味道十足,又富有哲理,五行相生相克,或许克木跟先生的八字信息有关吧。

(原题为《读书得间--金克木《书读完了》》)

(0)

相关推荐

  • 仿佛明暗山 | 黄德海

    本文为作家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明暗山--金克木谈古今>代序 我曾编过一本金克木的<书读完了>,编完后,觉得意犹未尽,就在隔了段时间之后编出了这本<明暗山--金克木谈古今&g ...

  • 适合懒人的读书方法,金克木教你这样读书

    这是 书邦人 的第 78 篇原创文章 一位见过一次面,微信名字以A开头的书友发信息问我:「大神,能否教我一个读书的方法?」我推荐她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她说读不下去,有没有轻松点的书?我建 ...

  • 油来油往(187)

    (自书自油) (2018年3月16日  周五) 我以我身载四季, 叶落花开因我起. 也知宇宙是吾心, 阴晴变化原一体. (早上打油,一起加油.昨晚住市区,晨醒懒床,闲翻八十年代<无锡文史资料&g ...

  • 中西方“传统文化思想”之书籍

    在21世纪这样一个技术至上(尤其是人工智能及信息处理能力不断飞跃.人脑互通可期)的时代,回头去找寻传统文化,是否还有意义?毕竟我们现代社会所遵循的价值理念.做人准则和人生信条已然和传统社会相去甚远(当 ...

  • 【随笔】乾州蕞娃:富贵在气质,文字见精神

    [内容提要]強文祥老先生是家乡人十分敬重的一位乡贤,不仅在于他脚踏实地,不断奋进,终至省发改委常务副主任,更是因为他身居要职,不忘乡亲,造福桑梓,助力乡邦文献,关心家乡文化教育事业.而今天我则是从另外 ...

  • 书读多了真的能脱胎换骨吗?

    书读得多了,人自然能脱胎换骨. 其实不然,书读得再多,如果不够精,也只不过是空中楼阁,看起来很美,但却根本无法从中汲取精华.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过:"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 ...

  • 名家讲座||苏立军《你要孩子认真读书 那么你学会阅读了吗?》

    你要孩子认真读书 那么你学会阅读了吗? 苏立军老师简介 男性公民,文革发动那一年出生,也算是根红苗正吧.1987年大学毕业开始做很认真的语文老师,还发起组织过学生文学社名曰"南山文学社&qu ...

  • 书读不下去,就别读了

    文/张佳玮  来源/<读者>杂志2021年第1期 假设,你拿到了一本书,读了几句,发现读不懂,怎么办呢?我推荐的法子是:别强读了,算了吧. 听着有点儿简单粗暴吗?其实这样做没问题. 一直以 ...

  • 梁书印作品:要学会做人处事 / 轩诚清读(第1534期)

    轩诚小语: 这是我最近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他十年前的一篇旧作.父亲离开工作岗位后,没有了工作任务的羁绊,就开始了广泛的阅读,涉猎了许多之前不曾关注的领域,包括佛经.圣经等读物,他既是从文化角度打开视野, ...

  • 读过的书总是记不住?学会这2个方法,快速阅读,你也能过目不忘

    每年制定读书学习计划的大海,最近非常焦虑,马上就要年底了,计划要看的书还没看几本. 实际上,我们很多人和大海一样,经常给自己定立了很多学习目标,例如"我今年一定要读多少本书"&qu ...

  • 批评、惩处、剿灭!老爸用三个词就把我读的书概括完了。

    长假漫漫路迢迢,秋天正是读书天. 嗨,大家好,我是牧边学长.那么长的八天假期一转眼说过去了就过去了,是如此的神奇又带着舍不得.这个假期,可能要牧边最能够静下心来的,可能就是对一本书了.其中最要我映像深 ...

  • 【熊继柏】中医从什么书读起?

    讲讲中医从什么书读起,这个问题是值得探讨的.有人曾采访过我,问我是什么派的.我说我既是学徒派,又是学院派.我为什么这么讲呢?我是学徒派,谁都知道,现在有句笑话,叫"地球人都知道", ...

  • 赵孟頫泥金书孝经卷,真的很好看!

    翰林沈粲卷首题字:赵松雪金书 元赵孟頫泥金书孝经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

  • 书读百遍(218)五苓散附方

    书读百遍(218)五苓散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