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王旧话(二),中古时期,情仇。(下)
3、柬埔寨,神王的崛起
7世纪孟人(Mon)人影响和控制了如今的缅甸和泰国北部山区,而高棉人即将登上世界的舞台。公元2世纪,高棉人定居在越南巴塞(Bassac)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带,并自那时起一直是扶南部落联盟中的一支。扶南灭亡后,高棉人在洞里萨湖北部建立公国,自称甘菩加(Kambuja,意思是Kambhu的后代,Kambhu是婆罗门仙人之一)。
湄公河三角洲平原。图片来自网络。
有趣的是,在犍陀罗地区(Gandhara)的西北部,曾经也有过一个自称Kamboja的国家,而这个地区的王也自称拔摩(varman)。
图片来自网络。
而在占人的神话中曾出现类似发音的“商菩”(sambhu),并修建有神祠,而高棉人起源的湄公河三角洲,又距离占地不远,这些因素都不尽让人浮想联翩。
言归正传。7世纪甘菩加的高棉人中间出现了一个伟大的皇帝,阇耶拔摩一世(Jayavarman,凯旋王)。阇耶拔摩一世在位期间,甘菩加公国稳定住自己的势力,并趁真腊分裂战争的契机,兼并了原先属于扶南的很多地盘,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甘菩加的实力稳步壮大。
8世纪爪哇人控制了水、陆真腊,攻击甘菩加,并俘虏了一大批人质,其中很有可能包括日后建立高棉帝国的阇耶拔摩二世。奇怪的是,阇耶拔摩二世平安的于八世纪末回到柬埔寨,并于9世纪初统一水、陆真腊,建立了高棉帝国。传说夏联特拉王朝善待了阇耶拔摩二世,以其为高贵的座上宾客。
吴哥时期的帝国版图。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802年阇耶拔摩二世在扁担山加冕,号称转轮王,东南亚历史学家以这一年为高棉帝国建立的年份。帝国的第一个首都位于因陀罗补罗(Indrapura),不久后迁都诃里诃罗补罗(Hariharapura),位于如今的罗洛士(Roluos)遗址群地区。
吴哥地区地图。图片来自网络。
阇耶拔摩二世死后,高棉帝国经历了数年动乱,短短几年间,出现在碑铭记载中的皇帝竟有39位。还好最后由阇耶拔摩二世的其中一个儿子统一了局面,其自称为阇耶拔摩三世。阇耶拔摩三世在位期间,国家和平发展,休养生息,无甚可书。
阇耶拔摩三世的儿子因陀罗拔摩一世(Indravarman Ⅰ,877-889,这个名字带有明显的印度教色彩)于公元877年即位,在任期间扩建了帝国首都诃里诃罗补罗。包括其中两座伟大寺庙,国庙巴空寺(Bakong)和祖庙神牛寺(Preah Ko)。巴空寺是吴哥地区最古老的塔山结构寺庙,奠定了之后建设的所有的吴哥塔山寺庙的基础,而神牛寺奠定了吴哥祖庙的建筑形式,并在后期进一步影响了院落式的寺庙建筑形式。
Bakong寺。
Preah Ko寺
因陀罗拔摩一世的儿子耶输拔摩一世(Yashodharavarman Ⅰ,光辉王,889-900,这个名字印度教色彩又变得淡了些)于公元889年即位,在位期间弘扬佛教,修建了百座精舍。如今这些精舍仅剩下出土文物而已,但这个考古学发现证明了,在这个时期,高棉帝国的文化已经广布于泰国东部和老挝南部。同时在高棉帝国早期皇室信仰就已经在印度教和佛教之间摇摆了。
耶输拔摩一世围绕现今被称为巴肯山小山丘,修建了自己的新都城,耶输补罗(Yashodharapura,光辉城)。并围绕巴肯山修建了一系列寺庙,其中比较有趣的是有着奇怪毗湿奴和吉祥天女造型的豆蔻寺。耶输拔摩一世死后两个儿子和平相继,901年-928年之间帝国和平发展,无甚可书。
巴肯寺的狮子,巴肯寺建成于907年,略晚于巴肯山下的寺庙。图片翻拍自《千佛长廊的高棉》。
豆蔻寺中的浮雕,上边是吉祥天女,下边是骑着迦楼罗的毗湿奴
公元928年,不知来自何方的阇耶拔摩四世(928-941年)篡位,不知道出于什么理由,新皇帝迁都贡开(Koh Ker),在位期间修建了绚丽的新都城。贡开如今损坏严重,但仍有值得注意的遗迹,其中最值得玩味的便是似乎贡开祭祀的主神是罗摩衍那中的猴王哈努曼(Hanuman)。
出土于贡开的雕像,题材为波林大战妙项,同一题材之后我们还会在女王宫的浮雕上看见。图片翻拍自《千佛长廊的高棉》。
阇耶拔摩四世死后,高棉帝过经历了三年动乱,于944年罗贞陀拔摩二世(Rajendaravarman Ⅱ)夺位成功,还都光辉城,并征服了占婆,复建了位于巴塞地区的占空寺。
占空寺,图片来自网络。
罗贞陀拔摩二世还修建了颇具看点的升天塔(Pre Rup) ,以及定立整个大吴哥城风水格局的东湄本(East Mebron)寺。
Pre Rup,升天塔,注意塔山基座的石材与上部是不同的。
罗贞陀拔摩二世的幼子于968年即位,号阇耶拔摩五世(968-1001)。阇耶拔摩五世在位期间延续了帝国的和平,他将父王时代的一所宗教医院扩建成了伟大的湿婆教修道院“女王宫”,并将之赐予当时伟大的湿婆祭司Yajnararaha。
女王宫浮雕,波林大战妙项,我们可以看到画面左边欲助拳的猴王哈努曼,和画面右边欲放暗箭的罗摩和罗什曼纳。波林大战妙项是《罗摩衍那》中的著名桥段:妻子被魔王罗什那劫走,罗摩要闯入魔岛救妻,期望得到神猴哈努曼的帮助。但哈努曼是“在野”猴王妙项的大臣,而妙项被自己的兄弟波林夺取了皇位,赶到了森林里。这场恩怨结于多年以前:波林原来本就是猴王。有一天,有个强大的妖怪进攻猴国,国王波林不得不亲自出击,追击妖怪。但妖怪太过强大,波林与之缠斗起来,无法分出胜负。就这样,二人一直战到天边去了。国王波林,久久未归,妙项以为兄长战死了,便娶了嫂子,自己当上皇帝。没想到,多年后,波林得胜归来,看到弟弟霸占了皇位和老婆,大怒之下把击败了弟弟,自己恢复了皇位,并把弟弟赶入山林。妙项欲夺回皇位,作为交换条件,罗摩帮助击败波林,猴军就帮助罗摩攻入魔岛。于是,妙项、罗摩一行人找到猴王波林,波林绅士的提出与妙项单挑,胜者为王。浮雕画面展现了波林和妙项打斗正酣时的场面:画面中央的两个猴子是国王波林和弟弟妙项,画面左下角的是妙项的三大重臣,其中之一是猴王哈努曼。画面右下角是罗摩和弟弟罗什曼纳。画面中妙项逐渐落入下风,罗摩拿起弓箭准备暗箭射死波林。
女王宫的浮雕,吞噬一切的远古魔神Kala,象征着吞噬一切的时间,这个主题重复出现在吴哥,以及一切印度文化的雕刻艺术当中。图片翻拍自《千佛长廊的高棉》。
王宫内部
波林大战妙项的故事表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权力斗争的局面:波林是旧王,妙项当上新王,旧王击败了新王,夺回王位,但是品尝到了权力巅峰滋味的妙项不甘于终老山林,始终期望夺回那个本来也许不属于自己的王位。而罗摩,伟大的刹帝利英雄,毗湿奴的第七个化身,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问是非的帮助了妙项,并最终用不那么光彩的办法杀死了旧王波林。故事的结局是,妙项夺回了皇位,最终把爱将哈努曼和猴军借给罗摩,打败了十首魔王,救出了妻子悉多。有趣的是,“十首”在最初的印度神话里并非魔王的特质,而是赞美君主十种美德的隐喻,在故事里成了魔王的恐怖特质。
也许波林和十首魔王有勇而无道,也许妙项和罗摩开启了帝国的盛世,然而就权力斗争而言,是没有善恶、是非可言的,就好像波林所言:胜者为王,但旧王却忽略了一个前提,不择手段。
高棉帝国经历了长时间积淀,国力强盛,“转轮王”的帝王梦似乎也不再遥不可及,是的“神王”正在崛起。
4、南越、占婆:散记。
780年,占婆曾入侵分裂时期的水、陆真腊,而787年马来人再度入侵占婆,林邑不再见于中国史籍,而以“环王国”代之。占婆被马来人逼至宾童龙地区,出身椰子部落的室利因陀罗拔摩夺取政权,建立第六王朝,驱逐海盗,占人王权再度遍布占地。
986年前后,交趾十二州大乱,丁公著之孙,丁琏出兵平乱,后自立为帝,号翟越,定都花闾,979年十道将军副王黎恒废幼主,自立为帝,告使中国。
986年,刘继宗初为安南管甲,因罪奔占婆,借兵斩黎恒养子,入侵翟越。黎恒讨伐不利。刘继宗势力逐渐壮大,自立为占王,虐待占人,其间占人多有外逃。989年,刘继宗死,库室利因陀罗拔摩五世(Ku Sri IndravarmanⅤ)被推为王,建立新王朝。
顺化古城遗迹。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喜欢不妨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