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爸”的教育方式看似硕果累累,但背后隐患重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这些履历,可能很多成年人都自愧不如。这个光环加身的少年,就是南京孩子、“裸跑弟”何宜德。他的爸爸就是“鹰爸”何烈胜。

这对父子第一次受到关注是在2012年,何烈胜让4岁的何宜德在大雪纷飞、零下十几度的美国纽约街头,仅穿着一条小短裤跑步。

孩子当时边跑、边带着哭腔向爸爸求助“抱抱我”,而摄像机背后的何烈胜父亲只回道“加油加油”。这个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很大争议,从那以后,“鹰爸”父子就不断进入公众视野。

“鹰爸”的教育理念异于平常父母,以“狠”著称。他喜欢在极限环境下训练孩子,让孩子挑战令一般孩子、家长都难以想象的目标,还为孩子打造了一系列严厉的行为训练计划,如果完成不好,可能连饭都不能吃。

他说,这就像老鹰,把孩子逼到极限,这样他才能学会怎么飞。

而“裸跑弟”何宜德,在爸爸的严厉训练下,也确实取得了一般孩子没有的成绩,以上的简历就是一个证明,是他被誉为“神童”的“证据”。

(点击阅读:“裸跑弟”再刷屏,称12岁准备读硕博!他早被父亲商业化运作

现在,这份简历又让这对父子被推上风口浪尖,质疑声纷沓而至。但似乎外界越是质疑,“鹰爸”越是不服,他又喊出了另一个目标:如果孩子15岁前没进世界前五的名校,我就承认我是失败的。

对于“鹰爸”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网上的批评意见居多,但也有一些教育人士认为有一定可取之处,持观望态度。

而且,很多人一开始觉得这个爸爸对孩子太残酷、太极端了,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会让孩子的心身痛苦,后面会出问题的。但现在来看,这孩子不但没出问题,还拿出了这么一份漂亮的履历,得到了一些教育人士的认可。

很多人不由得动摇了:这“鹰爸”的做法到底是错还是对呢?又或者说,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相信很多网友、尤其是家长感到很疑惑,不知如何看待。

我是从事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诊疗的,对很多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成瘾疾病的青少年进行过深入的心理干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我们对青少年心身健康、人生规划、精神层面的发展等方面有独到的理解。

以下谈一下我对“鹰爸”父子的看法,从精神心理学角度,为广大网友、家长提供一个比较理性的参考。

第一,“鹰爸”的教育理念确实有一些可取之处。

“鹰爸”一再强调,他的儿子是早产儿,出生后被诊断出多种疾病,曾被医生判定为脑瘫。但他没有降低对孩子的期待,反而决定“用自己的方式让孩子健康成长”,不愿让孩子屈服于命运。

“鹰爸”的这种教育理念让我联想到《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老威特的教子过程,他的儿子出生时被发现了智商低于一般的孩子,但老威特不断用科学的方式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最后,这个孩子变得非常优秀,成为众人眼中的天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威特的教育核心思想是:最终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由天赋和遗传决定的,而是由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决定的;对于儿童的教育,必须在儿童智力发展的同时开始,尽可能早、尽可能多、尽可能正确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这样孩子就能成为天才。

虽然“鹰爸”的教育方式算不算是科学的还有待商榷,但最起码,他类似于老威特的这种教育意识,是值得肯定的。

相反,我们临床实践中碰到太多案例,孩子出生后体弱多病,就被父母当成心肝宝贝,倍加呵护,不懂得引导孩子建立逆商。

这样的孩子往往抗压能力差,胆小怕事、容易受欺负,遭受叠加性的心理创伤,患上抑郁症或者双相情感障碍。甚至有个别孩子因长期受到男同学欺负,性格又柔弱,过度依赖母亲,后期发展成易性症,认为自己成为女孩子的话就不会被欺负了。

还有,“鹰爸”没让孩子接受传统的、主流的学校教育,很多人不认同。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实际上传统教育的确是有很多问题的。

比如,很多孩子为了获取高分而不断刷题,死记硬背,意义其实不大,因为真正的学习应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高效学习的能力和发散的思维方式,培养孩子“求真”的意识和探索世界的兴趣等。但目前的主流学校教育仍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很多人看出来“鹰爸”对孩子的培养有很多是死记硬背,孩子不能理解学习内容,但这也不能怪“鹰爸”,因为传统学校教育其实也类似的弊病。

就算这孩子现在死记硬背,但先让他通过自学考试,拿到敲门砖,后面可以接受更高的教育,这未尝不可。

再者,“鹰爸”对孩子人生规划的眼界也比很多家长要高。他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企业家,而且紧贴时代潮流,像让孩子往“AI金融”方向发展。他看到了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到了第四次产业革命、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这是很多父母做不到的。

对于这一点,我觉得也要给他肯定。

但是,“鹰爸”的问题和局限性也有很多,而且可以说是比他的优点更多。

第一,关于成功的定义,什么叫成功?“鹰爸”是没有理解到位的。

“鹰爸”何烈胜,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很多父母对成功的理解是比较功利的,目光是短浅的,比如孩子考上了好的大学、有一份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工作就是成功。

就像“鹰爸”一样,现在他定的目标是让孩子考进世界前5名的学校,他把这个理解为成功。

这就是成功了吗?并不是。几乎每年都有名校的孩子抑郁、自杀,或者沉迷游戏,科科红灯,最后被退学。

华尔街顶尖的金融从事人员,万里挑一,凤毛麟角,年收入过千万,够优秀了吧?但只要去搜,很容易能看到不少这样的人才压力过大,滥用药物,最后身心崩溃。

所以,很多父母对成功的定义只看表面。“鹰爸”看上去更加高级一些,他的目标不止于名校、好工作,还要培养儿子成为搞“AI金融”的企业家,但本质上也是差不多的。

“鹰爸”对企业家的理解也是肤浅的,从他以前从事过的商业项目和运作就能看出来,他自己不仅不是“企业家”,连企业家精神都不懂。

而且,真正的企业家是很难刻意培养出来的,华为任正非不是培养出来,马云不是培养出来的。真正的企业家需要丰富的阅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尊重,独特的人生感悟,极高的情商、逆商,还要有家国情怀等等,是有很多复合因素的。智商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可是按照“鹰爸”的思路,即使他的儿子考上了世界前5名的学校,可能最后是成为了一个某个领域上的专业人士。这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成功。

第二,从目前的情况看,何宜德在15岁前考上世界前5名校的可能性很小,这可能导致他的问题全面爆发。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这个孩子从小被残酷对待,怎么现在的心身没出什么大问题?从我们专业上讲,就是为什么似乎没留下什么心理创伤?

其实,何宜德从小肯定经历过很多痛苦和打击,当时肯定有负性情绪体验的。但“鹰爸”与很多家长不同的是,他确实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中,并且以身作则,而且不断给孩子打气,针对孩子取得的成绩进行夸奖。

通过这个方法,何宜德虽然受苦,但他在爸爸的坚持和鼓励下,能吃苦。而且随着他不断取得突出的成绩,外界对他的夸奖也越来越多,被誉为“神童”。

不排除这孩子接受了过度夸奖,有一定的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内心忍不住有点飘。

所以,在上述这种情况下,这孩子把自己吃的苦合理化了,甚至升华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也认同了父亲的想法和做法,愿意顺从。从新闻报道上看,他确实经历了这个心理过程。

因此,表面看这个孩子非常优秀,吃苦耐劳,毅力超强,又没有不良嗜好。但其实,从“鹰爸”的解释来看,这孩子并非天资聪颖,所谓的“天才履历”中,确实有一些只是媒体的过度炒作。

就像“鹰爸”说的,何宜德有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实只要别的孩子愿意去做,也能做到;而如果给他的儿子做一套初中试题,这孩子也未必能答出来。

而且,这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对很多大学书目的概念并不能理解,处于混沌状态。在这种前提下,“鹰爸”想让孩子3年内考上世界前5名的大学,这目标有点过高了。

国外的顶尖院校并不只看纸面成绩,更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内涵。而这孩子现在的英语不太好,大学科目里的中文概念他尚且还不能理解,更别说英语里的概念了。

所以,“鹰爸”定的目标难度极高,孩子很可能达不到。一旦达不到,孩子的问题可能会全面爆发。

首先,“鹰爸”和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尤其是孩子。

何宜德一直是个“小名人”,光环加身,他自己心里可能也自视甚高。现在他父亲说出了那么大一个目标,他就像是被舆论架在了火上烤,骑虎难下,一旦达不到目标,他面临的是更大的质疑、甚至是冷嘲热讽。

他可能会严重地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本来自信、甚至自负的心态可能一夜瓦解,陷入抑郁状态。

这时,他以前遭受过的痛苦,在冰天雪地里跑步等等接受残酷训练的场景,可能会被激活。从这个角度讲,这孩子的内隐记忆层面是有创伤的,只是内心自信时不会浮现。

创伤一旦被激活,他可能不但会抑郁,还会指责父亲,把所有责任都推给父亲,甚至会有攻击行为。如果这样,很多精神科医生可能会诊断为双相障碍。

当然,这只是我根据临床经验的猜测,会不会成为事实?目前不得而知。

第三,就算这孩子如愿考到了名校,是不是以后就没事?不见得,可能只是爆发点推迟了。

如果这孩子考到了名校,心里可能更飘。但他从小缺乏校园生活经历,而国外名牌大学的竞争氛围是很激烈的,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对人际交往能力、情商有很大的考验,孩子可能还会面临语言障碍,跨文化冲突等问题。

换言之,这孩子能不能适应大学生活,这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如果屡屡受挫,发现成功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情绪崩溃也是极容易发生的。这是很危险的。

所以,我觉得“鹰爸”如果更有智慧,应该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不要把15岁前考到世界前5名的名校作为成功的标准。这种标准是非常愚蠢的,有那么一点像是他自己为了出一口气、为了证明自己没错,而把孩子放在舆论的漩涡中的感觉。

从目前来看,何宜德的智商和逆商不低,但这个“高逆商”可能是表面的,因为他可能并没有真正遇到动摇信心、信念的巨大挫折。

但他的情商可能非常欠缺。而且,他缺乏大部分人的童年成长经历,缺乏社会阅历,将来到了大学、职场,他的社会年龄、心理年龄可能跟不上他所处的位置,这都是很大的隐患。希望他和父亲一定要意识到这个不足。

其实,这个孩子现在已经很优秀了,即使考不上国际名校,在国内读个不错的大学,从事自己有兴趣的、有价值的工作,也是非常不错的。希望这对父子能建立一个底线思维,然后在底线上去努力,不断加强反省,建立“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心态。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国内影响比较大有几位风格迥异的家长:中国“狼爸”萧百佑,崇尚彪悍教育方式,“棍棒之下出孝子”;中国“兔爸”程敏,崇尚平等、温和、有爱、包容的教育;还有“虎妈”美国华人蔡美儿,用严厉、高压的方式培养两个女儿。

中国“狼爸”萧百佑,图片来源于网络

“虎妈”美国华人蔡美儿,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兔爸”程敏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比来说,我更加欣赏“兔爸”程敏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他非常有爱,但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性、科学的育儿知识和家庭教育观念。

他懂得真正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积极引导孩子成长。

有人可能觉得按照“兔爸”理念教出来的孩子过于软弱,尤其可能会让男孩子缺乏阳刚之气,像个女孩子、“软柿子”。

但其实,这些孩子表面似乎“柔弱”、温和,但随着年龄增长其内心实际上是自信的,坚定的,面对生活反而能以柔克刚,有较高的逆商和情商。

国内很多家长对“坚强”的理解很肤浅,觉得男孩子不哭、能忍、能吃苦耐劳、做事说一不二、敢挑战一些极限的事就是坚强。这导致他们选择教育方式时容易追求表面效果,舍了本质。“坚强”更多应是内心的信念,是看待生活的一种智慧。

最后,希望广大父母在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一定要多加思考,尤其是独立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争当有智慧的家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