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书法是衡量一个书法家基本素养的重要因素,若是一个成名的书法家的小楷功底不过关,则有愧于书法家这一称号。我们纵观历代的书法名家,没有一个人的小楷是差劲的,从魏晋的“书中四贤”再到唐初的“初唐三大家”,再到后来的“宋四家”、“明四家”、“清四家”,无一不是小楷能手。
钟绍京《灵飞经》43行
小楷起源于隶书,目前的书法史认为是钟繇进行了“变隶为楷”的变革,小楷才初具面目,如今我们看钟繇最具面目的个人小楷《荐季直表》就不难发现,在行笔的转折与钩捺之处,尚保留隶书笔意,直到王羲之、王献之对此进行了变革,发展到了唐代,才逐渐演变成了以转折和提按为主的用笔方法。
小楷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两种审美范式,如果以人物为代表为论的话,可以分为“古拙”派和“妍美”派。
钟绍京《灵飞经》43行
“古拙”一派的代表人物乃是钟繇、颜真卿、王宠、黄道周这些人,而“妍美”一派的代表乃是以王献之、赵子昂、文徵明、董其昌这些人。在小楷史上,才有过一段特殊的辉煌时期,那就是隋唐时代的“写经体”,“写经体”书法其实在魏晋时期就已经萌芽,后来经过智永和尚的改良,到了隋唐时期成为了一种通用抄经字体。隋唐时期,尤其是在盛唐时期,宗教文化的发展促使了民间以及皇家有着大量的经书需求,在印刷术不发达的时期,“抄经生”这一职业就开始变得炙手可热,他们是那个时代小楷水平最为杰出的一批人,其中包含了一些举世闻名的大书法家。
钟绍京《灵飞经》43行
在唐人写经的领域当中,最值得称道的要属《灵飞经》了,这件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小楷”。在书法史上有着极高的声望,传说是大书法家钟绍京写给武则天的孙女玉真公主的。《灵飞经》无论是在用笔的精细程度,和结体的多变以及整体气息的高雅上都堪称时代之最。这件作品写成之后,一直藏于皇家的内府,到了元朝的时候,天下大乱,这件作品逐渐散佚,到了明代此作辗转落到了大书法家董其昌手中。
钟绍京《灵飞经》43行
后来,董其昌因为避祸,将此作抵押给了海宁陈家,海宁陈家对此作进行了翻刻,就是今天的望云楼本《灵飞经》,并且私自扣下了其中的43行。在归还董其昌原本之后,董其昌将其全部遗失。而在海宁陈家的43行真迹,到了清代被大书法家翁同龢收藏,后来八国联军如今,此作被翁同龢的侄儿卖给了美国人。此作43行,仅有700余字。如今,这一小楷史上的旷世经典,仅存的43行,藏在了美国的一家博物馆。启功先生见到这幅字之后顿时惊为天人,并做出了详细的考证为真迹。
钟绍京《灵飞经》43行
唐人写经是中国小楷的一个独特的巅峰,其中有《灵飞经》、《转轮王经》、《金刚经》等作堪为经典,而《灵飞经》为其中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