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类沾沾自喜的大桥梁工程,河流改道是大自然最无情的嘲讽

在洪都拉斯最南部的乔卢特卡(Choluteca)省内有一个乔卢特卡市,当地的乔卢特卡河上有两座大桥:一座叫做乔卢特卡桥,另一座也叫做乔卢特卡桥

老乔卢特卡桥是1935年至1937年间美国陆军工程兵部队建造的,长300米,是美国金门大桥的同款低仿版。新乔卢特卡桥就厉害了,是日本十大建筑公司之一安藤ハザマ株式会社(Hazama Ando Corporation)的得意之作。

新桥全长484米,是洪都拉斯最长的桥梁,也是日本公司在拉丁美洲建造的最大桥梁

2005年拍摄的老乔卢特卡桥

考虑到乔卢特卡在洪都拉斯特殊的地理位置,那里是一个常年面临飓风威胁的沿海港口城市。洪都拉斯政府当时希望日本建筑师能够给他们带来一座“可以承受任何飓风”的桥梁。

巧的是,这座新桥从1996年建到1998年,刚完工就遇上了当年大西洋最具毁灭性的“米奇”飓风前来“验收”。

这场飓风有多恐怖呢?这么说吧,它在当时以最大持续风速290千米每小时创下新纪录。造成了至少1.1万人死亡,超过1.1万人失踪,同时还有270万人无家可归。

1998年10月26日 超大的米奇飓风

面对这样一场史无前例的考验,美军几十年前建的旧乔卢特卡桥,还有洪都拉斯境内无数普通桥梁都被直接摧毁。所以我们上文图中的“旧桥”看起来那么新,其实是2002年当地政府组织改建翻修的成果。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刚刚完工的新乔卢特卡桥还真顶住了飓风,完整地屹立于河上纹丝不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实现了“承受任何飓风”的施工承诺。

不过,飓风过后的它身边是这样子的……

原来连接桥梁的当地道路,甚至河岸两侧零零落落的房屋村落都消失了。

在这种情况下,它作为一座桥梁的作用、意义与价值都荡然无存了。这座桥梁原本是洪都拉斯对飓风天气不屈的反抗精神代表,但大自然轻蔑地拐了个弯,反手就又给了人类一巴掌。

——“我建好了,超硬的!你再来试试?”

——“试试就试试。”

你路没了。

更过分的是,还没等洪都拉斯政府回过神来再把路接上,乔卢特卡河直接就改道了

几年后有人拍了一张新乔卢特卡桥的照片传到网络上,瞬间引发了无数不知情网友的吐槽。

行为艺术桥梁?洪都拉斯有钱任性?

不过事实上,河流改道的原因并不像很多网传文章解释的一样,“是飓风吹偏了河道”。理论上来说,没什么风能把一整条河的水吹得集体偏离河道。

而且从飓风刚过那会的照片,我们也可以看出河流还没出现改道的情况。

会让河道迁移的,一般只有水流对堤岸的侵蚀以及泥沙在水中的沉积两种影响。

所以飓风给乔卢特卡河带来的最大影响,一是摧毁了两岸起固沙防洪作用的树木和建筑,二是带来了大量的降水及上游的泥沙

更重要的一点当然还有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据记录,飓风米奇摧毁了洪都拉斯境内70%-80%的交通运输网络,8.5万套房屋损毁,150万人流离失所,约7000人丧生。

而乔卢特卡沿海这一片,在几年内几乎就成了财政力量根本管不着的“鬼城”。人都走了,地也荒了,自然环境当然就摆脱了原有的人类影响开始野蛮生长。最终也才能毫不理会身边的一座大桥任性改道。

这里是洪都拉斯最南的一个省份,也是飓风中受损最严重的地区

有趣的是,这个事件现在变成了欧美营销佬们用来讲市场急速变化,如何“把自己的商务之桥搭在正确的河面上”之类的生动案例。

但这个案例要是出现在基建狂魔的国度,怕是要被群嘲的。河流改道?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朋友,听说过黄河么?

黄河历史上的改道次数之多,变化之大是绝无仅有的

它是我们的母亲河,但我们也在黄河身上吃过太多次亏了。从古至今,每一次决堤改道,几乎都是累累白骨沉沙千里。

直到近现代,我们修建引水枢纽工程、保护上流植被禁止开荒、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在自然堤上加修人工堤……才终于将暴躁的黄河渐渐安抚下来。

面对力量难测的自然之力,修一座坚固无比的桥很简单。但治一江桀骜不羁的水,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