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福:生在天家的弃儿

序言

前方就是波澜壮阔的大运河。

可我一点也没有欣赏的心情。

我只想回到三十年前。

1.皇爷爷

当初,有幸生在天家的我,也曾以自己的身世为傲。

我的名字透着喜庆,我的封爵包含着大唐昌盛之意。

因为我是在父皇被立为太子那年降生的,我是他的长子,我的出生,意味着江山后继有人。

然而,皇爷爷却立了二弟为皇太孙。当时,他还咨询了大臣,大臣说没有皇太子健在还立皇太孙的先例,他却说“从我开始,可以吗?”

虽然皇爷爷在我四岁时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但在经历了后来的那些事以后,我越来越怀念当初皇爷爷在世的日子。

我一点也没觉得他偏心,毕竟二弟是母后亲生,而我,没这个福分。

2.皇祖母

皇爷爷驾崩了,父皇作为太子继位。

可谁曾想,他一个成年皇帝,登基不到两个月,竟然被皇祖母夺了位,流放到均州去了。

皇祖母改立我皇叔豫王为帝,又过了一些年,她接受了皇叔的让位,自己建立了周朝。

但是,她终究是李家的媳妇,最后她还是顺应众人的心思,让父皇做回了太子。

我们回到了京城。二弟重新受封为皇太孙,封邵王。

我也没什么要求,将来父皇和二弟当了皇帝,让我做个安乐亲王便是了。

然而,好景不长,二弟和七妹因为议论皇祖母的男宠张氏兄弟,竟然被皇祖母授意父皇杀害了……

他俩都是母后的亲生骨血,二弟更是母后唯一的儿子。

从那以后,我就察觉到,母后性情大变,尤其是看我的时候,总能令我不寒而栗。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她是觉得是我出卖了二弟和七妹,害死了她的两个孩子和一个未出世的外孙……

3.母后

二弟死的时候还年轻,可能因为身份敏感需要慎重,连媳妇都没来得及娶,而我是有媳妇的,我的王妃是张氏兄弟的外甥女。

春秋礼法,立子以嫡,无嫡立长,二弟这一死,我的确成为了最大的受益人。

基于以上两点,我真的百口莫辩了。

当初被废,父皇母后成了患难夫妻,母后一直支持父皇度过那段最艰难的岁月,父皇许诺过要好好报答,他日重登大宝,少不了对母后言听计从,而且必然还要好好补偿母后失去子女之痛,而早就不得父宠的我,可以想象注定成为那个替罪的羔羊。

一场政变提前了父皇的登基时间,我重新做回了皇长子,然而,我的悲剧,也因此提前上演,不可避免。

4.父皇

皇祖母在位后期,改封我为平恩郡王,又进封谯王,还曾让我担任国子祭酒、左散骑常侍的职务。

可若不是皇祖母,为什么我要平白背上图谋夺嫡、害死弟妹的恶名呢?

我被父皇扔了出去,历次做了濮、合、均三州刺史,但事实上从来没有真正管过事,还被地方官防范。

同样是庶出,三弟却被立为太子,而我却被丢在了父皇当初被流放的均州。

更扎心的是,父皇在和母后一起去南郊祭祀、下令大赦天下、放还流人时,压根没想到让我也回京。

我满怀郁闷地写了一篇表文,说:父皇您的恩惠遍及天下苍生乃至飞禽走兽,却偏偏不及我这个惶恐的儿子,这样公平吗?大家听说我不被赦免,都哭了……请求父皇允许我回京见驾,虽死无恨!

然而,表文如石沉大海。

也许父皇觉得他这样对一个杀子女仇人,已经够仁慈了吧?

至少父皇在的时候,我还能活得好好的。

反而是被立为太子的三弟,硬是被母后和八妹逼死了,父皇还拿他的首级祭祀太庙……

5.皇弟

当初八妹仗着父皇母后的宠爱,一直不把三弟放在眼里,三弟死后,储位空悬,听说八妹就想当皇太女、女皇帝……

四弟温王不但在京城,而且年轻,父皇暴崩时,他才十六岁,母后为了专权,立了他为新帝,自己摄政。

我已经习惯了被无视了。

但我知道,其实并没有。因为很快就有五百士兵来到了均州,为首的是左屯卫大将军赵承恩和左监门大将军兼内侍薛思简。

虽然在帝位传承的时候我总是被无视,但当处理政治威胁的时候,我永远不会被落下。

母后不会放过我的。

曾任宰相的郑愔被贬为江州司马,路过均州时找到了我。

母后摄政以来,人心惶惶。

母后和八妹真的敢做出弑君的事吗?这样于她们划算吗?

然而,当初的我,又何尝害过自己的弟妹呢?

多说无益,在郑愔鼓动下,我决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6.皇叔

然而,毕竟身在地方,我还是慢了一拍。

使者来了,带来了宣慰的玺书,说平王和太平公主已经诛杀了妖后母女。

平王是皇叔的儿子,太平公主是我的皇姑。

我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

果然,传来了新君登基、大赦天下的消息——他们拥戴皇叔复位了。

我的皇族亲戚们又一次无视了我的存在。

我曾多少次期待大赦天下,但是现在,父皇都不在了,我回京又有什么意义?

皇叔大概也明白我的心思,压根没召我回京,反而下令改任我为集州刺史,这是要我入川啊。

当初高祖皇帝曾说过,蜀地兵弱,翻不了天。

时不我待了,我要抓紧机会。郑愔和张灵均说了,我是先帝长子,我在,凭什么轮到皇叔当皇帝?

7.臣民

郑愔不愧是做过宰相的人,他起草的诏书让我很满意。很快,天下人就会知道,我有父皇的传位诏书,我是父皇最合法的皇位继承人。

我也不会亏待我的亲人们,我会尊我的皇叔为皇季叔,皇弟为皇太弟,即使他们都做过皇帝,等我登了基,也会保他们一世尊荣。皇弟当初只是傀儡皇帝,千错万错都不是他的错,将来他接替我当皇帝,一样能让皇统留在父皇一系。

我听从了郑愔的安排,潜入东都洛阳,住进我妹夫裴巽家。按计划,我们将夺取左右屯营兵,袭杀留守,占据洛阳,这样我就可以在东都称帝,以新君的政治名分东征西讨,最终夺取天下。

郑愔告诉我,我可以复刻当初汉文帝的荣光。

而张灵均虽然连个官都不是,但他就是洛阳人,我相信他可以代表洛阳人心。

新的百官郑愔都已经替我安排好了,等我坐稳了皇位,他自然就可以做回宰相。

新的年号我也想好了,就叫中宗克复。我是中宗皇帝的长子,我要克复的,不就是中宗皇帝的皇统吗?

父皇,您看到了吗,被您抛弃的儿子,就要为您夺回原本属于您的一切!

当我出现的时候,百官逃散,我也很快聚集到数百人。

做到宰相的人,就是有眼光。

我说的不是郑愔,而是襄州刺史崔湜,他给我写了密信,我还送了他一条金带。

我终于出现在舞台中心了,我要让所有曾经无视我的人,都为我的突然出现而颤抖!

——但是,左右屯营一点也不配合,他们竟然用乱箭欢迎他们的明日之君!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当初父皇纵容母后、八妹她们胡作非为的后果有多严重,竟让天下人对父皇一系的皇统都没了兴趣,此刻便殃及了我这个儿子。

原来,早有人给屯营兵打了招呼,说我谯王已经得罪先帝,这次就是来谋反的,要他们拿我的人头领军功!

原来,我这个被抛弃的儿子,竟连代表先帝皇统的资格都没有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却又走到哪里去呢?

第二天,我就看到了搜捕我的士兵。

昨天被左右屯营狠心拒绝后,我曾想另辟蹊径去左掖门夺取留守的军队。可是,左掖门也紧闭了。

我想起了我下令烧左掖门时,那未曾燃起的火。

前方就是波澜壮阔的大运河。

可我一点也没有欣赏的心情。

我知道,和劳苦大众相比,我投的胎太好了,生在天家,有什么资格哭穷卖惨?

但现在,我只想回到三十年前,赶在降生以前就自我了结。

当初我计划立皇弟为皇太弟,其实就是因为我没有儿子。

我还有什么可以牵挂的呢?

我相信,很快皇叔的诏书也会下来,盖棺定论总结我的一生,并且将证明我的最后一个判断——

我这一生,从投胎开始,便都是错的。

明日,留守裴谈总兵大索,投漕渠死,年三十一,砾其尸。帝诏以三品礼葬。

《新唐书》

IOS系统打赏通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