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丰作厥宁楼:世界上最早上邮票的土楼
平和土楼与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南靖、永定土楼一脉相承,也是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查,目前全县建筑年代在民国元年以前的仍保存完好的土楼 有476座,其中较著名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芦溪绳武楼(世界最精美的土楼)、大溪庄上大楼(全中国最大的方型土楼)、丰作厥宁楼(世界上最早上邮票 的土楼)等。
在国家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里,平和县芦溪镇芦丰村跻身其中,而对芦丰村能够上榜最大推动力便是丰作厥宁楼。
在芦溪镇上问了一下当地人,很快就找到一座被古榕树遮盖住的桥,顺着古榕旁沿河的乡村小路,走约一百多米又有一棵小榕树,丰作厥宁楼就是这棵小榕树旁。据 当地老乡介绍,桥下的溪叫“西溪”,桥头的这棵古榕有300年的树龄了。在芦溪古镇,这样的古榕树有好几棵,都是芦溪先祖栽种的。而丰作厥宁楼前的这棵小 榕树,只有80年的树龄。
到小榕树右转就可以到达土楼丰作厥宁楼的正大门,楼门的石匾上刻着这四个大字。据说过去的楼联是“丰水汇双潮十二世开疆率作,厥家为一本亿万年聚族咸宁”,楼名便是取自这联的头尾字。
穿过石门,长达24米隨意铺设着雕花石板甬道前行,豁然开朗的便是丰作厥宁楼宽敞的天井。走入其间,望着高耸的楼壁,让人感叹工程之浩大巧妙。
图6:在石板甬道上,意外地发现用于铺设甬道的石板,还有两块旗杆石,似乎也见证的这座土楼的荣耀。只是,作为历史见证的旗杆石,不应该铺在过道上,任人踩踏,有点可惜。
丰作厥宁楼是芦溪当地大族叶氏第12世子孙叶长文在清康熙年间建造的,由于工程浩大,历时40年才完工。据说楼里最鼎盛时期曾经住过600号人。土楼外径 77米,是闽西南土楼裡直径最大的圆楼之一;楼中庭宽敞,据说可搭三个戏棚,地面以鹅卵石砌成;底层牆面宽2米,4层楼高19米,每层72个房间。
土楼在1908年和1930年经历了洪水、火灾的破坏,内部小部分损毁;不过,这里还有相当一部分单元有人居住,是十分有人气的土楼。2015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差点使一座300年的土楼毁于一旦。
“丰作厥宁”楼虽经数百年沧桑,百姓仍聚族而居,和睦相处,古楼亦雄风犹存。目前,居住在楼内的基本上都是老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子女大多都在外地居住工作。
图12:偶遇刚刚割草回来的老人家,黝黑的皮肤,健硕的身躯,脸上留上岁月的痕迹,见到我们跟拍,还特意回头笑着让我们拍照,一脸质朴。
大圆埕中间是一口极具特色的三眼井,水井的排水道直达圆埕边缘的水沟,这样的设计也是防止不洁之水倒流回井中。
丰作厥宁楼是单元式土楼,即每一个券门里面都是一户独立的人家,每户人家都有四层楼和独立院子;有些荒废的单元变成猪圈。
丰作厥宁楼的这种设计,也令外国人觉得这个中国式的公寓十分有趣。
据了解,早在100多年前,外国摄影家曾踏足过芦溪的土地,并拍过数张“丰作厥宁楼”的黑白明信片,但遗憾的是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土楼深藏在大山深处, 一直默默无闻,不为外人所知,直到厦门电视台的资深媒体人高振碧先生凭借着明信片上的资料以及央视《土楼探秘》摄像师寄来的两幅美国基金会拍摄的照片,以 及土楼“叶氏”后人的帮助下,历尽艰辛才在平和县芦溪镇找到了这颗明珠--“丰作厥宁楼”。
这次在平和李老师的带领上,联系上了芦丰村的一位老人家老叶,他手中有几张翻拍高振碧先生及洪凯杰先生收藏的“丰作厥宁楼”老照片,包括那张著名的登上邮票的明信片,并且还带我们到高处取景,让我们有幸一睹百年前的“丰作厥宁楼”真容。
图20:这枚从伦敦寄回来的福建土楼明信片,上面贴着邮票,邮戳日期为“1913年2月2日”,有英文“Chiang -Chin River”,画面上田野中的大片建筑就是“丰作厥宁楼”。据考证,“丰作厥宁楼”是目前已知最早登上邮票的土楼。
与土楼相映成趣的还有村口桥头的古榕,枝叶华盖一般遮在整座桥的上空,与丰作厥宁楼前的大榕树连成一线,清澈的双溪从桥下缓缓流过,桥下浣衣的女人,树下 纳凉的老人,门前嬉戏的小孩,整个村落古意盎然。现如今,芦丰村已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而眼下,当地也计划着将丰作厥宁楼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绳武楼 的旅游资源进行捆绑,使之与南靖、永定共同形成福建土楼“金三角”。
图21:嬉戏的小孩
丰作厥宁楼旅游小贴士:
1、 门票:免费
2、 交通:漳州、厦门等地有直达平和芦溪镇的班车,也可以从平和县坐车到芦溪镇的班车。自驾导游到芦溪镇,走福诏高速到平和下,然后走S309到芦溪镇。从镇上走路到丰作厥宁楼,不用10分钟即可。
3、 餐饮:芦溪镇上有许多餐饮小吃,推荐“咸水鸭”、“牛肉粉”、“咸干饭”、 “芦溪咸菜”、“芦溪红酒”等。
4、 周边景点:绳武楼、荷塘月色农庄、芦溪红酒观光酒坊。
图文:@志远天下行,部分背景资料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