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课154丨在什么位置,做什么事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154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孟子·离娄下29》)
自古圣贤得位行道莫过于大禹、后稷,隐居乐道莫过于颜回。孟子在本章即评说此事。
大禹、后稷出于太平时代,身居高位,一个是平治水土,一个是教民稼穑,不辞辛劳,甚至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忘身忧民如此。孔子称赞他们。颜回处在春秋时代,天下大乱,隐于陋巷之中,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回不改其乐,孔子也对其大加赞许。(论语日课131:穷愁二字不可兼得)
二者一入世,一出世,孔子为何都称许之?
其事虽有所不同,其所守之道却相同。同道者,进则救民,退则修己,心一而已。赵岐注曰:
当平世三过其门者,身为公卿,忧民急也。当乱世安陋巷者,不用于世,穷而乐道也。孟子以为忧民之道同,用与不用之宜若是也。
能救世则入而救民水火,不能救世则独善其身。孟子接着发明孔子之意说:
大禹任司空之职,治水乃其职责,所以天下被洪水淹没,就犹如自己造成的。后稷任田正之职,主管农业,所以天下的人挨饿,就犹如是自己让他们挨饿。正因为他们以民之忧为己忧,所以拯救百姓才如此急迫。这就是一个为官者的担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禹、后稷和颜回所处之时代不同、地位不同,所守之道的方式也就不同。假如大禹、后稷、颜回互换位置,也都是一样的。《四书》言:
圣贤之心无所偏倚,随感而应,各尽其道。故使禹、稷居颜子之地,则亦能乐颜子之乐;使颜子居禹、稷之任,亦能忧禹、稷之忧。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最后孟子打了一个比方:
家里的人打架,这与我休戚相关,即使我在洗澡,披头散发,来不及系帽带,也要相救。但是,如果乡邻之间打架,和我关系不大,如果我还披头散发不系帽带去救,那就是糊涂了,此时纵使把门关起来都可以。
孟子打这个比方,虽有失偏颇,但其主要是为了说明:大禹、后稷是职责所在,视天下如同室之人,所以急于救民;而颜回不在其位,是天下各自为政,彼此相残,如同乡邻相斗,唯有闭户独善其身,安于修己。
人生在世,当认清自己的位置。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如南怀瑾所言:
救世救人是大事业之心,不能没有,不过要知道时间、空间、位置的问题,才能够自处,这也就是知道处世了。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在这里,读懂中国经典。
温故知新
家风传承
回复关键词“论语”,进入论语日课的学习
论语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