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出汗?上火了?上热下寒的原罪:中焦虚寒,仲景有一方解,2种禁忌记清
先来纠正个日常错误。
我们都认为热性食物会导致上火,比如,辛辣、油炸、烧烤、炒瓜子、鹿茸、荔枝、龙眼等等;其实,寒性食物也会让人上火。
原因是:寒伤肾阳,肾主水,肾虚则不足以治水,结果出现上热下寒。有人下肢冰冷,腹泻,但却见面部痘痘,或咽喉红肿,这都是火在上,寒湿在下的症状。
上热下寒体质者,虽然下焦寒凉,冬天怕冷,手足冰凉。但由于上焦虚火旺,往往吃些热性的食品或补益性食品容易上火。如吃羊肉、辣椒后易起口腔溃疡,或牙痛;有的面部或后背起粉刺或痤疮。
上热下寒说到底是中焦不通所致,那中焦因何不通:虚寒。
中焦指的是中医肝胆脾胃等脏腑,而中焦虚寒,大部分指的是脾胃阳虚寒湿之类的病症,这是因为脾胃的阳气不足,腐熟水谷、运化水湿散寒的能力下降,导致寒湿浊气、水湿停留在脾胃胃肠部位,发生的一系列症状表现。
本证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脾阳不足,不能温煦脘腹四肢,则畏寒肢冷,脘腹疼痛,寒得热散,故疼痛得温则减,且喜热饮。脾阳不足,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作用减弱,水湿不化,清浊不分,故大便清稀,或浮肿,带下增多。脾阳不足,胃阳亦虚,故纳食减少,泛吐清涎。气与阳同类,阳气不足,则倦怠神疲。
知道了原因,我们来看下如何改啥中焦虚寒。
中焦虚寒
表现: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喜热饮,大便清稀,倦怠神疲,纳食减少,或泛吐清涎,或浮肿,或妇女白带量多而清稀,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弱。
治则: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方:小建中汤加减
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化源匮乏,气血俱虚,故见心悸、面色无华、发热、口燥咽干等。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
若中焦寒重者,可加干姜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力;兼有气滞者,可加木香行气止痛;便溏者,可加白术健脾燥湿止泻;面色萎黄、短气神疲者,可加人参、黄芪 当归以补养气血。
禁忌: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院疼痛忌用。
在具体改善过程中需详细辩证清楚方可。